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和这两篇课文应重点复习什么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2 08:20:18
和这两篇课文应重点复习什么内容?怎样理解文章内容.
解题思路: 见正文
解题过程:
《湖心亭看雪》是篇文言文,它的复习思路是这样的: 重点词语是必须要掌握的:  崇 chóng 是日更定 gēng 毳 cuì 淞 sōng 沆砀 hàng dàng  芥 jiè  强饮 qiǎ 重点词语的解释: ⑴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 ⑵ 是日更定:完了,结束。 ⑶ 余拿一小船:撑,划。 ⑷ 雾淞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⑸ 焉得更有此人:还。 ⑹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豪爽。 复习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还有叙事的句子。 再有就是译文和文学常识 像文言文,字词的书写和解释、课文的默写、课文内容的理解、文学常识这些都是每篇文言文都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也是这篇文章要重点掌握的内容。给你一套题有答案,自己练下吧。相信你能行。 自测题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惟长堤一痕 B、一童子烧酒 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余拿一小舟 2、下面句中加点字与“客此”的“客”用法相同的是( ) A、顾之,客请与予对局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C、以河为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 D、有两人铺毡对坐 3、湖上的长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是“一痕”、“一点”、“一芥”? 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试将与本文作比较,两者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上有何异同?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附答案: 二、1、C 2、 3、因为湖上雾浓,所以长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点”、“一芥”,形容船小。 4、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白描 清高自赏,淡淡愁绪 《江雪》 烘托 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复习提示: 1、 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找记叙文的要素,看雪的时间、目的地、人物、事件。 2、 全文共两段,请简要介绍各段的大意。 3、 寒冬腊月,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独游西湖,钟情山水的独特个性却遇上了知音人,他在湖上邂逅了两位客居杭州的人。默读此段,找出表现独寂的夜游者相逢的心境的词。 4、 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还有什么深意吗? 5、 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6、 从小品文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 附[复习提示]答案: 1、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仅仅是看雪吗?还有看人) 2、 第一段总写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写亭中与人共饮。 3、“见余大喜”中的“大喜”既是亭中人的惊喜,也是作者夜游的独特心境。 作者落拓不羁,放浪于山水之间的高雅情调得到了应和。 4、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 5、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个字,篇幅短小,语言严整而富于变化,文字简约,内涵丰厚。如“独”、“大喜”、“雾淞沆砀”等。 6、本文是张岱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韵味,美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说明文。关于说明文重点理解是:说明的对象、方法及其作用、顺序。当然字词、文学常识这些知道是不能落下的。这是老师教学时的教案你看下吧,相信能有帮助的,如果哪看不懂欢迎来问。 《大自然的语言》 一. 教学内容:《大自然的语言》 二. 重点、难点: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 新课讲解: (一)《大自然的语言》 1、字词: 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ào 纬度wěi 销声匿迹xiāo 蓑衣suō 阻挠náo 忌讳huì 悄然无声qiǎ (1)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10)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11)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2、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浙江上虞人,20世纪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家,地理学家,被誉为“品格和学问的伟人”。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地学系博士学位。回国后先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教员、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成为我国近代气象学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 年起,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在贵州的穷乡僻壤,他将浙大从一所地方性大学办成了全国着名的综合性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写下了耀眼的篇章。1949年10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着有《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 3、通读初知: 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3段):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段—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4、深入剖析: 第一部分: ①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 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②第一自然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 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③第二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举了三个例子。 ④第二自然段举的三个例子按照什么顺序? 按时间先后顺序。 ⑤第三自然段讲到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把一些自然现象称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作物候学。 ⑥第三自然段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按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 ⑦小结: 课文的第一部分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现象。每一个段落里面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 第二部分: ①文章第四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从观测手段上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从数据意义上看,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②文章第五段举北京的物候记录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②这四个因素按什么顺序说明? 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很有条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地点高下的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时间因素。 由三个空间方面的因素到一个时间因素,又是一种条理。 ③“首先是纬度”这一段,举出桃花和刺槐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说明我国大陆性气候显着,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④“经度的差异”这一段,举了哪些例子,说明了什么? 举了连翘和榆叶梅、苹果开花两个例子,说明了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⑤“高下的差异”这一段讲到“逆温层”。什么叫逆温层,逆温层是怎么形成的? 按正常的物候现象,植物的抽芽开花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但在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逆温层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第四部分: ①研究物候学有哪些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②这四个方面的意义按什么顺序安排?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按从主到次的顺序、用“首先”,突出主要意义,其他意义用两个“对于”、两个“还可以利用来”“也可以利用来”这些词语可以看出。 ③研究物候学对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 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特别是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开发大西北的号召,因此,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很有意义的。 5、整体把握:语言特点 第一、二段中,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 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3)燕子翩然归来。(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簌簌”是纷纷落下的样子,用词形象、典雅。) (6)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销声匿迹”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用词形象、典雅。如果改为“消失了”则显得口语化。) (7)到处呈现一片蓑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用词形象、典雅,给人美感。) (8)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9)用“传语”“暗示”“唱歌”这些词语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拟人生动。 (10)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词写物候现象,用词形象、典雅。 (11)用“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俗语,模仿布谷鸟的叫声,说成催促农民及时耕作的话,十分形象生动。 作者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的画卷,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用词形象、典雅。 6、小结: 本文从具体生动的四季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物候现象的有关知识。运用举例子说明,使人清楚明了,确信无疑。此外,本文用词形象、典雅。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