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4 14:55:32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在我所看过的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两个主题就是爱情与死亡.看多了各种作品,它们之间的区别,无非是正常点的爱,正常点的死,变态点的爱,变态点的死,不过如此.前不久读明史,深感变态到了极至,兄弟相争,夺门之变,少夫老妻的歧恋,挺杖大臣的残暴,当着一幕幕历史画面在你眼前重现的时候,不禁感到一种无奈和唉叹,却也有一丝丝的兴奋,人性本恶,人生本苦,早点死或许比晚点死更为幸福解脱也是一种新幸福我是为了这趟行程才硬着头皮看明史的,本来,汉史,唐史,宋史,甚至晋史都比明史有趣的多,也能体会到阅读的快感,唯有明一朝,杀戮极多,几乎所有的功臣良将,或权臣宦官,基本上能正常死亡的没有几个,明史就是一部死亡的历史,从洪武太祖一直到崇祯自缢,死是唯一不变的主题.死法也是花样百出,使人叹为观止,不忍翻卷下去.明朝的皇帝也是一个比一个变态,首先他们没有一个不是极为好色的,甚至普遍都有一种变态的心理.此外人格普遍都有缺陷,从正统开始,更是如此.正统皇帝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正统十四年夏,北方蒙古族的瓦剌也先进犯大同英宗不听劝谏,轻率的御驾亲征,本来古语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好了,一个皇帝到了前线,毫无经验却要事事都管,指手划脚,下面的将帅们无可奈何,这场仗自然是非输不可.数战失利,最后在土木堡明军主力被围,明史曰:“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咱们这位皇帝自然被抓去北方了,幸亏于谦死守,北京他的弟弟邺王即位,就是景泰皇帝,正统皇帝被尊为太上皇.景泰帝即位,不久就废了原来的太子,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后来正统帝回朝,被软禁宫中,直到后来的夺门之变.正统又夺回帝位二月乙未,废景泰帝为郕王,迁西内.于谦被杀,景泰帝之母吴氏以下悉仍旧号.癸丑,被封为邺王的景泰帝薨于西宫,年三十.谥曰戾.正统帝毁了景泰帝所营寿陵,以亲王礼葬于西山.直到正统死后,他的儿子成化皇帝才重新给他的叔叔景泰帝皇帝之号这个成化皇帝也不太正常,他宠爱一名万贵妃.万贵妃本是英宗之母孙太后的侍女,只比成化帝的父亲正统皇帝小两岁,由于成化帝从小在奶奶孙太后那里长大,万氏对他是亦婢亦母,足足比他大十几岁.没想到后来成化帝对万贵妃异常迷恋,这种歧恋一直保持到万氏六十五岁老死,由于舆论关系,皇帝一直不能立万氏为皇后,但是废掉吴后之后,万贵妃实际上成了后宫真正的主人,无论是那个嫔妃只要生了皇子,万氏就想办法把其和其母弄死,只有一人幸存下来,其母是南方土司之女纪氏,这人就是孝宗弘治皇帝.弘治皇帝也是因为从小受苦,算得上是难得一个正常人格的皇帝,但是也是仅此而已.后世把他统治的这段时间称为弘治之治,或者弘治中兴.明史有句话非常经典:太祖、成祖而外,可称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也就是说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永乐之外,仁宗,宣宗是正统帝的爷爷爸爸,正统之后那么多皇帝,除了孝宗弘治皇帝之外,是一个比一个不成样子.不幸弘治的儿子是最烂的一个: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你能想象得到,想象不到的烂事这个人都能做得出来,这个人聪明无比,什么事都想做.除了做一个正常的好皇帝.给自己属官名,在宫内设豹房,下江南去游乐,找道士来炼丹,朝政扔给刘瑾江彬.一时朝廷上下刘党横行,全国四处厂卫密布,弄得是乌烟瘴气.到了正德后期,灾民遍布全国,淮扬之地易子而食,以宁王为首的诸侯王图谋造反,北方强邻蠢蠢欲动,各地屡有兵变,盗贼土匪造反义军四起,义军有一次甚至打下来了河北霸州,就在北京门口了.也是天灾人祸,大旱地震好几次.乱的是不能再乱了明朝这个看似恢宏的大柱子早已腐朽的似乎轻轻一碰就能垮掉.明朝之所以没有迅速亡国,全靠一批极为有能力的忠臣良将全力维持,如于谦等人.虽然他们都不得善终,但是还是为后人所铭记.正德朝也是多亏了一些忠直的大臣奋力匡救,才使明朝没有此时灭亡.在49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明朝的普通官吏,因为得罪了当朝权监刘瑾,而被贬到南方一个蛮夷之地去管理区区一个小小的驿站.从北京到被贬之地相距何止千里.一路上,他又不断遭到刘瑾党羽的追杀,惊魂不定的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这个人叫做王守仁,字伯安出生在浙江余姚的王守仁,是一个世代业儒的官宦之后,其父王华曾在成化十七年中过状元.在1508年的这天,曾任过兵部主事的状元之子王守仁翻山涉水,死里逃生好几回,终于到了他被贬之地:龙场驿站.此时的王守仁在想些什么,我们已经无从知道是在想着戴铣的那件案子么?他只不过是想救他的朋友,却得罪了刘瑾挺杖四十,贬谪边疆.也许现在身上的伤痕已经好了,但是心情上的伤痕却不会那么容易平复的.五岁的时候还不能说话的王守仁,从小就喜欢旅游,十五岁的时候就一个人从居庸关玩到了山海关,还不时出塞外玩玩.即时现在这样的人也没有几个,何况当时.弱冠之年文章大进,又喜欢研究军事,射箭技术也十分厉害,从小胸有大志,企盼将来为国为家做一番大事.如此文武双全,心高气盛的人被贬谪到此,他会怎么想呢?被谪就被谪,谁知刘瑾根本就不想让他活,一路上厂卫的杀手屡次下手,好几次都险些丧命,此时的王守仁根本就是连跟刘瑾还手的余力都没有,能够平安到达就不错了.沿途追杀的刘瑾党羽看到他来到谪地,终于不再来了,王守仁又会怎么想呢?家中老父老母不说,还有近百岁的奶奶在堂.老人在家,却不能身前侍奉,王守仁又会怎么想呢?初到驿站的王守仁粗点了一下:有官吏一名,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铺,此外别无他物,王守仁又会怎么想呢?此地地处群山环抱之中,周围住的都是少数民族,语言不通,荒野无比,瘴疠横行.王守仁又会怎么想呢?不管他怎么想,生存最重要,既来之,则安之.就在这里生活下去了只是身份相当于现在的邮政科长的浙江人王守仁,也要亲自上山砍柴,采摘野菜来维持生活.初期的日子总是非常艰苦的一开始王守仁和当时通常的士大夫的想法是一样的,所读之书无不称这些夷人是化外之民,不受教化,根本就无法理解这些人.路上遇到一些夷人,他也十分惊异和鄙薄.到了这里,更是觉得这里的人面目怪异,服饰无礼,讲话又如同鸟语,仿佛到了蛮荒世界一样.自己被发配到了天涯.可是待的时间长了,王守仁才逐渐了解到种种夷人都是性情平和,热情好客,善以待人的民族.一开始王守仁无处栖身,只能住在小溶洞里,仿佛要修仙称道.夷人就主动帮王守仁砍树盖屋,让他住宿.还不时送粮送肉接济他.王守仁因为爱好旅游的关系,加上累年各地做官,也算是见过一些世面,逐渐改变了对夷人的看法.但是文化和地域的隔阂总是存在.一次夷人送肉过来,王守仁一看,居然还有老鼠肉,吓得这个饱读圣贤书的也见过一些世面的大儒面色如灰.此外对于夷人的一些野蛮的部落习惯,王守仁也只能一边看着一边心惊肉跳.所以他无事也是无事,倒不如给这些边境百姓做些好事,教化民风,开启民智.邮政科长义务做了民办教师明史曰:“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此外生活中唯一的亮色,就是看书,好好研究程朱理学里面自己一直疑惑不解的几个根本问题.他看书教书,就在驿站旁边的几个小溶洞里.其中一个在地下,他曾在这里埋头看了四个月的易经,还有一个在小山上,他在这里给周围的百姓讲课.研究学问,教书育人我们的邮政科长,满腔孔孟圣贤文章,就只能在深山中的古道驿站中做这两件事.王守仁洞中苦苦研究的是当时儒家学术界盛行的程朱理学.朱熹的哲学认为人的本心应该和外界事物的“理”分开,这一点是程朱理学最基本的一点,但王守仁一直对此苦思不解,很多年来,他一直都想追求真正的“尽性至命之学”现在趁此机会,可以好好的思索一下他的世界观了.某一天,追求“尽性至命之学”的王守仁终于在小溶洞里悟到了“心即理”这件事情对其后数百年中国的影响,当时他还不知道而我们,也不知道他当时悟道的细节了还是看一看明史吧:明史王守仁列传记载:(守仁)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王守仁认为人心才是万物之根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是每个人的本性,就如同太阳,只要按照良知去做,“人皆可以为尧舜”.王守仁的主要思想就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他就是被后人称为阳明先生的王阳明.由此开创了王阳明的心学,这就是所谓的“龙场悟道”.自从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心情开朗起来,更是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教化民风上来了附近的各族青年也都纷纷前来求教,问学,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开办了龙岗书院三年后,刘瑾伏诛,一纸调令将其重新调离此地当他离开此地之时,他已经成为了一位影响中国历史的思想家了.此后他的仕途虽有挫折,但总的说来还是节节高升,后又率兵平定江西宁王宸濠叛乱,于明朝有再造之功.他的学术思想也遍及中国,成为一代显学.后世如顾炎武,康有为,孙中山,蒋介石等人也是极为推崇王阳明王阳明也被被后世学者尊为一代大儒.我对儒学了解不深,但是我却非常有兴趣想看一看究竟是什么地方,使一位极为普通甚至窘迫的官员,最终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中国数百年,至今不衰.此外,在这么一个变态的朝代中,似乎全中国只有一个地方保持了平静,保持了原始的生活方式,而没有收到太多的干扰.就是这里在明朝初期,洪武太祖调集30万的江南子弟兵以及他们的眷属来此屯兵驻扎,繁衍生息,后来他们的后人再也没有回到风景秀丽的江南,一直至今保持着祖先传习下来的生活习俗,朝代更替,时间变化,似乎对于那里来说是绝缘的,一直到如今,还是相对保持了传统.他们被现在的官方组织和媒体称为:屯堡人他们说的的明朝时候江南的饶舌话,而非本地人的口音.他们的世代生息的屯堡至今仍然是箭楼林立,易守难攻.他们的族谱至今保持完好,无不是江南的子弟但是数百年间,当他们中有人回到家乡的时候,却没有人留在那里,无一例外的都又回到了偏僻荒夷的屯堡来.现在这个还有屯堡的地方,就是古代的夜郎,现在的贵州夜郎自大,无非是因为交通不变,信息不通,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却保持了无比的神秘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