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1 15:56:02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①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2)试评述上段孟子选拔贤才的启示。

(1) ①您现在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所选用的人,到今天想不到都罢免了。
②国君选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臣,就要把卑贱者提拔在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亲近者之上,对这种事能不慎重吗?
(2)孟子提出选拔贤才,不能以近臣、大夫之意为准,而应倾听国人的意见。这种对国人愿望和利益的重视,反映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关键词或采分点
(1) ①进:选用 亡:罢免
②国君选贤人,如果迫不得已要用新臣,就要把 卑贱者提拔在尊贵者之上,把疏远的人提拔在亲近者之上 ,对这种事能不慎重吗?
(2)孟子的核心思想是“民本”,在选拔人才方面他也主张要多听取下层的意见。
【译文】孟子见到齐宣王说:“之所以叫‘故国’,不是有树木就是,而是指有世臣,大王有没有可以信任的大臣。过去使用提拔的人,如今已被罢免而不知逃跑到那里去了。”
  齐宣王说:“我要怎么才能识别人才而不至于放弃这些人才呢?”
  孟子说:“国君选拔贤臣,如果是迫不得已(而选用新臣),将会使卑贱者超过尊贵者,使疏远者超过亲近者,怎能够不慎重对待呢?(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贤能,还不成;大夫们也都说贤能,还不成;全国的人都说贤能,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贤能,然后再任用他。(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不行,不必听信;大夫们也都说不行,也不必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他不行,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不行,然后才罢免他。(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某人)该杀,不必理睬;大夫们都说该杀,也不必理睬;全国的人都说该杀,然后去考察他,证明他的确该杀,然后才处死他。所以说,这是全国人判他死刑。——做到这些,才称得起是百姓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