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汉口租界的形成建立在汉口的租界是如何形成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21 16:45:01
汉口租界的形成
建立在汉口的租界是如何形成的?
在近代,随着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深,武汉也为帝国主义所垂涎.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1861年被强辟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同年设海关于汉口,名江汉关,负责督理华洋交涉事务和稽查来往船只及进出口货物、监督税务.1861~1898年,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汉口建立租界(即“五国租界区”);同时,英、美、俄、法、日、德、意、比、丹、荷等国还设立了领事馆,将汉口沿江一带大片土地建成“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华中地区的基地.
1861年3月21日,英国海军提督贺伯、参赞巴夏礼与汉阳知府刘齐衡立约,在汉口旧市镇以北、杨林口上下划定租界,面宽250丈,进深110丈,四至立石为界,合地458亩(即今日南起江汉路,北抵合作路,西至鄱阳街,东临长江).当时这一带地势低洼,水坑较多,基本无人居住.英租界设立的同年,即动工兴建英领事馆.设馆初期,馆区内建有领事馆、办公及辅助用房共4栋(位于今天津路北);这些建筑皆为两层砖木结构,四周一般建有露台式券廊,它们是汉口最早出现的殖民式建筑.随后,英租界当局又在今南京路兴建工部局、巡捕房、波罗馆等,现已无存.
1865年,法国在英租界下首建立法领事馆,馆内建两层西式楼房多栋;1891年领事馆毁于大水,1892年重建.
1895年,德国在汉口划定租界,址在英租界以北,但未与英租界毗连,其地南抵今一元路、北至六合路、西抵中山大道、东至江边,占地600余亩.当年兴建领事馆,馆舍两层,三面皆有券廊式露台,外墙拉毛粉刷,入口设平台式门斗,屋面塔顶升起,侧面开窗作采光亮顶,室内楼梯设在门厅正中,制作工艺考究.此外,还先后建了领事官邸、工部局、巡捕房,均为两层砖木结构,内部有壁炉采暖和木制楼梯、地板,装修十分精致.
1896年,俄、法两国将英、德租界之间的空余地段作为两国租界,并以黎黄陂路下首、经洞庭街至车站路江边作为两国租界线.俄租界紧接英租界,占地414亩;法租界南靠俄租界,北接德租界,占地187亩.当时,汉口旧城墙尚未拆除,这一带多为水坑;自租界划定、平土开路后,渐渐兴盛.
1898年,日本在汉口建立租界;租界位于德租界下首,南抵今六合路北、北至黄浦路、西至京汉铁路、东至江边,占地380余亩.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得寸进尺,纷纷扩展租界并超界筑路.英租界在展界条件形成之后,向西展界327亩;与英租界同期展界的还有法租界,曾将原租界扩展到京汉铁路以西.另外,日租界也扩展300余亩.此时,五国租界占地已超过3000多亩.五国租界设立后,相继还有七国在汉设立领事署.汉口五国租界区的特点是沿江设置,位置集中,面对长江,背靠京汉铁路,水陆交通便利.虽然五国租界的内部建设大多各自为政,但由于租界相互毗连,不得不考虑内外的交通联系.由于英租界开放较早,已形成城市地段的基本格局,导致其后四国租界区在总体上也统一布局:即沿江边开辟码头,设仓库与货场,便于水上运输与集散;辟沿江主干道并布置大型公共建筑;沿租界区的西侧(今中山大道)辟为商业街,内部的生活与办公区布置使馆、银行、洋行、教堂、医院、学校、饭店等公建及公馆、别墅、公寓等住宅.这样的布局,避免了喧闹的商业街与大量人、货流集散的码头区的影响,保证了租界区内部的安静,反映了近代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此外,英、法、俄租界南北向顺江辟了五条纵道,德、日租界南北向辟了三条纵道,各国在东西向也辟了若干横路,共同形成了五国租界区的城市道路网络.
在建筑空间处理上,租界区基本沿袭欧洲传统的古典主义手法:道路多采取尽端式布局,主要街道端部都有高大建筑作底景,着重显示建筑体量的高大与豪华.五国租界区的各国建筑大体反映了本国的文化背景和建筑艺术传统,但大量的建筑仍属于西方古典主义建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