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太平天国与湘军在各次大战前后的实力的对比是怎样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5 20:33:43
太平天国与湘军在各次大战前后的实力的对比是怎样的?
你这个问题太大了,要认真回答的话,估计一篇论文都可以写了.我简单的说一下吧.太平天国与湘军的实力对比,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湘军初创时期,曾国藩主要面的对手是石达开率领的西征军,在这个阶段太平天国处于战略进攻,湘军打一次败一次,曾国藩几次跳水寻死,太平军甚至有攻入湖南的机会.这个阶段的原因是北伐牵制了北方清军主力,而南方清军的主力依然是绿营,战斗力低,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而且此时曾国藩还没有清军的统一指挥权(当时他是什么官我忘了)当时的指挥权是多隆阿.
第二个阶段:天京变乱开始,太平军内部斗争激烈,一大批战将被内部清洗,石达开也率领一部分太平军出走.这个阶段很段,基本上是属于清军战略进攻,因为清军意识到绿营不足用,开始编练勇营,同时部分清军主力开始围剿石达开所部,这一阶段太平军相继丢掉了武汉、九江,战线被压缩到了安庆,最重要的是,这个时候,曾国藩就得到了代理两江总督的任命,得到了统一指挥东南军政的大权,你懂的,此后的清军终于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而且这个曾指挥还相当有战略眼光.
在太平天国的变乱事件中,曾国藩从一开始就提出一个战略思路,就是从西往东,沿江而下,不要小年过个策略,这是中国历史上从北往南打的最好的办法.
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李秀成、陈玉成为核心的新的太平天国军事集团的出现,对湘军的进行了反扑,但是太平军自身的问题又出现了.太平军的兵制,一开始是兵出中央,就是说由天京决定兵力的调整与调动,但是天京变乱之后,太平军变成了一个个的军阀小团体,比如李秀成就指挥不动陈玉成的兵,而陈玉成也调不动杨辅清的人马,这是天京变乱的后遗症,加上洪教主乱封王,造成了一个以前曾国藩遇上的老问题,就是兵权不能统一,每次打什么地方,陈、李、杨等太平军将领都要临时开会决定,打起来也是自己指挥自己手下的兵,所以虽然形势上有一定的好转,但大势上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第四个阶段我就不说了,安庆失守.安庆是天京的门户,安庆失守,天京必定守不住.所以李、陈两个集结大军反扑安庆,但此时的太平军已经不是当初的太平军了,损失很大也不能挽回败局,最后天京失守.
大体上就是这样,我是纯手打的,供你参考.其实你想具体了解,最好去看看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写的很直白易懂.
再问: 谢谢,能不能顺便告诉我各次大战双方大概兵力的对比?其实我主要是想知道这个,麻烦大神解答
再答: 大概的兵力,这得写一本书。。。打了这么多仗,每次兵力都不同。我先说说总兵力吧。太平军从广西出来的时候,其实没多少兵,打到长沙的时候,向荣给清廷的奏折里说,长毛有十万之众,其实是吹牛逼的,真实的兵力大约在两万人。最大的一次兵力扩张是在攻下武汉那里之后,一是长江船民大量加入,二是一路上团营,男女老少全都被裹挟到一起了,这个时候清廷的奏报里说长毛沿江东下,旗帜遮天蔽日,估计总兵力大约有十万了,但是其中战斗兵不到五分之一。然后是战领天京之后北伐。我记得号称是十万?记不清了,说是派九军北伐,其实兵力不到两万,其中一部份还是在朱锡锟所部在六合给一把火烧回来的残部。为什么历史上说是九军十万人,这与太平军初期的兵制有关系,太平军一军满编是一万五千一百五十六人,但实际上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因为你想啊,永安建制的时候,洪教主根据周礼,一共设了49军(大概是,我记不清了)如果每军都满编,那得多少人?所以根据史料分析,太平军属于番号太多,但实际一军的人数多的几千,少的一百都不到。所以分析太平军一次战斗投入的兵力,这真是一个大坑,估计现在没人跟给你说清楚。 至于湘军的兵力,老曾是根据戚继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中的”束伍”成法练的兵,加上又属于官兵体系,所以每只军队的人数肯定是满编的,这个你可以查一下《湘军兵制》这本书,写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