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部著作的体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3 22:22:1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部著作的体例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2.《史记》的内容:
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
“表”,列记事件,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
“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
“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
“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
七十篇列传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把自序摆在全书的最后,这是古代学者著书的惯例.
总之,司马迁写作《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如《国语》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
3.《史记》的艺术特色:
其一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民族观.司马迁吸收了战国以来有关中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周边国家发展来源的说法,在《史记》中把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原、荆楚、吴越、秦陇、两广、云贵、塞北、东北各地区的国家与民族都当作黄帝的子孙,这对于两千年来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友好大家庭的形成与稳定,起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司马迁在写到汉王朝对周边国家、周边民族用兵的时候,又总是站在反对穷兵黩武,反对扩张、掠夺的立场,他所追求的是各民族间平等友好地和睦相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司马迁是当时汉族被压迫人民与各周边少数民族的共同的朋友.
其二是它所表现的进步的经济思想.这包括强调发展经济,认为经济是国家强大的基础;反对单打一的“重本抑末”,而提倡“工”“农”“商”“虞”四者并重;反对从政治上对工商业者的歧视,而歌颂他们的本领、才干,并专门为他们树碑立传等等.
其三是它所表现的强烈的民主性与批判性.《史记》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司马迁是先秦士大夫优秀思想人格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他之所以写《史记》不是单纯地为了记载历史陈迹,而是明确地为了“成一家之言”,因而《史记》中就突出地显示了一种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政治、理想社会的光芒,和对现实政治、现实社会的种种批判.其中有些是相当深刻、相当准确,甚至有些是两千年来常读常新的.
其四是贯彻全书的那种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司马迁在《史记》中所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勇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他们为了某种信念、某种原则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有一种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遭受宫刑,痛不欲生,为了完成《史记》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视为榜样的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的个人奋斗经历与《史记》中所歌颂的这些艰苦奋斗的思想,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它永远给我们以激励,给我们以启迪,当我们灰心丧气、濒临绝望的时候,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