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人性本善,但人性恶?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5 23:41:38
人性本善,但人性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一、人性本无善恶而习有善恶;  
二、极少数人本性或善或恶,后天对其几乎没有影响;  
三、对于绝大多说人来说,其习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且有易于流于恶的倾向.
人性善恶问题为中国传统哲学之重大命题,千载聚讼纷纷. 先哲论“性”,有五种观点:孟子性善说、荀子性恶说、董子(仲舒)性三品说、扬子(雄)善恶混杂说、告子性无善恶说.大致以本以三品说为主流,自有宋理学兴起,性善说遂为主流.
所谓善恶,是一种的道德评价.道德是人类社会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关于人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评价标准.何谓善?何谓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体系下道德标准.对于一个具体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里,善恶评价不一样,甚至相反.
善恶评价标准取决于对于人的欲求的态度:适度抑制欲求,不使之泛滥就是善;放纵欲求,不择手段地去加以满足就是恶.“人之初”的欲求不过是求生本能而已,没有也不可能自觉地超过“度”,所以无所谓善恶.
再问: 主要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谈谈“人性本善,但 人性 恶”。不过还是谢谢咯。期待更合适的见解。
再答: 现代化的时代,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人们已经离开了熟悉的人群,在陌生的城市生活,一次一次的违反道德,由于他们可以迅速的逃离,淹没在人群之中,免除相应的惩罚,更不消说什么严厉的惩罚了。这样就会出现一个越来越不讲信誉的群体,在乡村可以是个善良农民,在城市就是一个凶恶歹徒。 儒家的思想引导人们“克己复礼”,希望人们最终都成为道德高尚的圣人,可是,“儒家的道德规劝对那些不想当圣人的人也无能为力,儒家思想本身不拥有任何强制能力和手段……”(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176页)“人性本善”的理论从远古到现今对于作恶的人都毫无办法。其实,不仅是道德,甚至是法律,有的时候也不能处罚那些逃离犯罪现场的罪犯。 因而仅仅依靠道德来规范社会,不能带来开放社会的有序发展,而开放社会是现代化必备的条件。 从现代经济学原理的角度讲,人本身必须有一个“理性利己”的前提,才可以衍生出现今统治世界的经济学思想。现代经济学讲求依靠法律来限制人们不断膨胀的“自我利益”。法制的建设实际上对于道德高尚的人并没有危害,因为他们从来不违反道德,更不用说法律了。实际上反而有好处,完备的法制体系保障了所有人的利益,包括那些道德高尚和不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