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语文写作材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8 00:14:57
老师您好,可否介绍一些高考作文写作所用的一些论述材料!或者介绍一个网站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谢谢!
解题思路: 议论文的论据比较多 一般应根据内容分类搜集 每一类搜集一些即可,涉及的范围可以广泛一些
解题过程:
一、读书类
1、英国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2、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4、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马南
事例:1、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当年在日本留学时,住在一个简陋的旅店里。夏天,天气炎热,成群的蚊虫袭来,简直叫人坐卧不安,根本无法看书学习。可是,鲁迅先生惜时如命,读书心切只得苦想妙法。他用被单把自己全身裹起来,再用单衣把头蒙住,只露出鼻孔和眼睛来。这样虽然汗水淋漓,但能抵住蚊虫叮咬,就可以埋头苦读,探求学问了。
高尔基在童年时爱上了读书,从此,读书就成了他最大的快乐,没有书,就到处去借;借了书,又很难阅读。有个时期,他给一个绘图师家干杂务,这家女主人只要见他读书,就骂声不绝,拳打脚踢把他借来的书撕得粉碎,每天晚上,女主人都要量上蜡烛的长度,防止高尔基夜间读书。但是,不管条件多么恶劣,高尔基总是排除困难,坚持苦读,最后终于成了一名著名的文学家。
2、孔子到了晚年取始攻读《易》,而该书是一部艰深的千古之作,废寝忘食地勤读,一遍不懂就两遍三遍,甚至七遍,成语“韦编三绝”就源于此。
二、不怕挫折类:
事例:文王遭禁,写了《周易》;孔子被困,编了《春秋》;屈原放逐,著了《离骚》;左丘明,写了《国语》……司马迁身处逆境也决心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发愤著述,经过十八年的顽强拼搏,终于在他去世前三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通史----《史记》。鲁迅称这部灿烂辉煌的巨著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道理:英国诗人拜伦说:“逆境是达到真理的一条通路。”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
三、天才与勤奋
1、法国作家布封说:“天才就是毅力。”
2、美国发明家爱迪生说:“天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3、鲁迅:“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学习上。”
4、李时珍花了整整二十七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世界文化史上闪烁着奇光异彩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在这二十七年期间,他阅读了近千种著作,走了上万里路,倾听了千万人的意见,前后做过三次大的修改,他根据上千万字的笔记材料,经过精心加工整理,、李斯特巧计荐肖邦
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和波兰音乐家肖邦是一对挚友,2人虽然年纪相仿,但李斯特成名在肖邦之前,12岁时就被称为小莫扎特。
据说,有一次李斯特在音乐沙龙中演奏。一曲终了,获得了听众的热烈鼓掌。这时,李斯特提出,下一曲关掉灯,在黑暗中让众人欣赏。灯关掉后,悠扬的音乐声轻轻传来,几乎倾倒了每一个人,大家一致称赞,李斯特毕竟是李斯特,技艺之高真是炉火纯青。谁知,就在这时,灯豁然大亮。原来,黑暗中演奏的并不是李斯特,而是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肖邦。李斯特以自己的聪明与智慧有力地推荐了肖邦,也为那些迷信名流、崇拜权威的音乐迷上了难得的一课。
论证提示(可以论证):(1)艺术家对人才的无私举荐 (2)诚挚可贵的友谊 (3)不能迷信权威,在凡人之间同样有不少出类拔萃之士
2、学习趣味
趣味总是慢慢培养起来的,就像吃甘蔗,越往下才越有甜味。假如每天设定有1小时学习,但在规定的1小时内你只不过随意地消遣,对不理解的东西又不去研究,那么,学习的趣味是培养不起来的。
论证提示(可以论证):学贵持之以恒。学贵有疑。兴趣从实践中来。兴趣从解疑中来。无限风光在险峰,无尽乐趣在探求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汉)司马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秦)屈原
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甘甜。亚里士多德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真正的爱,是夜的花香,是黑暗中的宝石,是心脏医生第1次听到的心跳。它是寻常中的奇迹,是用软绵绵的白云织成而撒在夜空的一把星星。(法国)凯恩斯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生命就会枯萎。(美)富兰克林
按照自然规律,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特质。特质生存在事物的本质里面。朗加纳斯
友情是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离开它,生存就没有了光彩;离开它,生命就不会开花结果。巴金
一滴水只有放在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时,才能有力量。雷锋
遇见森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鲁迅
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掠,不敢弃去。李渔
成功之花,人们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时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注满了牺牲的血雨。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