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正确理解所给作文题的意思?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3 01:12:33
如何正确理解所给作文题的意思?
解题思路: 提供作文审题方法,以供参考。祝你假期愉快!
解题过程:
作文审题方法总结 一、懂得审题的范围。 一般而言,作文的审题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立意、②拟题、③文体。 二、明确审题的步骤 审题步骤一般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步:理解题目含义; 第二步:确定文章中心; 第三步:圈定选材范围; 第四步:选定文体。 例如,对以“修养”为话题的作文进行审题立意,先要明确“修养”的含义一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准;二是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接着,选择好它的具体含义,确定你要表现的主题(中心),如“正确的待人处事态度是成功的关键”。然后,根据这一中心圈定选材范围。 三,把握审题的方法 1.审出题目中的虚指或象征意义。 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双关语,其意义既有实指的具体的事物意义,也有虚指意义。审题时要审出它的象征意义,如“季节”,它可以象征人生的某个阶段,少年、中年、老年。而如人生的某个阶段就是季节的象征意义。 2.审出题目中的修饰性词语的限定意义。 有些题目或是偏正结构,那么那些起修饰作用的定语或状语就是审题的关键。还有一些题目或话题,不是偏正结构而是动宾结构,这种情况下,一般审题的突破就在动词上。 3.审出题目或话题中限定范围内那些仍可以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 有些题目或话题,可能是一些介宾结构,也可能是一些表条件的词语,但命题人的话没有说完,后面留下了让考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这样的的题目或话题,审题的重点就是审出那些命题人没有说完的话。 4.审出题目或话题隐含的限定因素。 有些题目或话题本身暗含有一些限定因素,审题时需要注意这些因素。 5.审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在材料作文、新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的材料中,有些关键词句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对审题有重要的指向作用。这些句子的位置一般处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候也会在语段中出现。话题作文中的关键词语,一般在材料提示部分出现。 6.审出材料中的感情倾向。 有的材料中暗含了命题人的倾向,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把握了这些也就审题的方向。 7.审出材料中的因果关系。 有的材料中包含了一定的因果关系。分析导致的原因,才能弄明白命题人的意图。 8.审材料中的意象。 作为材料作文的诗歌,一般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某个意象传达特定的哲理。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需要从意象的形象特点来确定作文的审题立意。 9.认真阅读漫画,关注漫画的各个细节。 漫画一般以讽刺、夸张的手法,抨击现实的不良现象。看漫画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漫画,包括文字和图画。如果是多幅漫画,一定要结合起来分析。从细节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找到审题的突破口。 10.审“要求”和“注意”。 文题中除了开头的题干表述、中间的材料,剩下的部分就是“要求”和“注意”部分。这一部分一般对作文的“构思”“文题”“题目”“字数”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11.辨明关系,一分为二看问题。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作文审题不忘三忌:无视话题,另起炉灶;游离话题,喧宾夺主;主旨不明,云山雾罩。 答案解析(审题1、2) 练习1: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审题难度并不大。“春天的故事”可以写春天发生的有价值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但是审题显得肤浅。“春天”除指季节春天外,还可以比喻某个非常好的时间。它可以针对人、企业、国家等。考生在写的时候,可根据自己的阅历,选择合适的角度构思行文。 练习2:这是一个短语式,观点式标题,其中“上路”有隐喻意义。 灵魂,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中,有四个意义,第2点“心灵,思想”,第3点“人格,良心”,可以成为思考的切入点。 上路,可以指人生之路,也可以具体化,指奋斗之路,追求之路。带着灵魂上路,立论角度可以考虑如下; (1)关注物质生活的发展,追求成功的目标的同时,应该同时关注心灵生活,精神生活的发展。保有宁静,澄澈的心灵世界,才能在 追求中不会迷失自我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拥有洁净的人生境界,享受生活的点滴精彩。 (2)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尊严,人云亦云,没有正确的理想,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人生之路,追求奋斗之路上可能就走不远。 (3)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有人格与良知,道德的底线不能丧失。 (4)工作,追求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因为急迫的得到,反而失去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宁静与快乐,不可取。 练习3: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在变化,国家政策也在变化,从去年开始把财政支出主要放在了民生问题上面,更加体现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自然:由于人类一些不正当的做法,给环境带来许多危害,导致自然灾害的频频出现,同时许多动物也在灭绝,许多动物的栖息习惯也都在改变. 生活:生活水平在提高,许多人开始拒绝吃粗粮,开始出现亚健康,人们饮食改变的同时,身体状况也在改变 人文:我们在长大,父母在变老 练习4:第一,要写好这个话题,须坚持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做到“思想健康”。虽然说追求什么是个人的事,是他自己的权利,但写文章还是应该有积极向上的主题的,要引人向真、向善、向美。高尚的追求是有标准的。简而言之,就是追求真、善、美。 第二,为了能有更好、更适合自己发挥的角度,还需要就这个话题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做到“思路开阔”。 1.可以写为什么要追求。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不断追求,追求是人们积极进取的动力。人类正是在不断追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创造、完善。历史的车轮正是在追梦过程中飞速地向前发展的。 2.可以写追求什么。追求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是个性化的。然而,追求也应该有一般的标准:符合正义、公理和良心,这样的追求是有意义的、高尚的。追求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凡是对真、善、美不懈的追求,都将产生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更彰显人性的光辉;追求是一种无上的快乐,凡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他人、心系天下的人都将感受到追求中蕴含的无穷乐趣。 3.可以写追求要注意什么。(1)确定所追求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2)选择一个恰当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切合实际,为一个切合实际的、正确的目标而奋斗,即使过程很艰辛,也总有实现目标的可能。若因“好高骛远”却“锲而不舍”,到头来只能是浪费生命。(3)追求需要执著、坚忍不拔的精神。否则,一事无成。(4)追求也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提高效率。 练习5:标题作文可以不用原作文材料,但原材料对作文的主题内容、对象范围及导写等都有着重要的提示,因此考生务必仔细审读。从本则材料看,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以下信息:①内容。“要常怀敬畏之心”。②敬畏对象:“历史、百姓、人生……”;主体:“干部”、“每个人”。③敬畏的结果:“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内心充盈、宁静,兵灾行为上有所戒惧和节制”。④意义:“从而与外界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2)作文题意的理解 心:思想,意念,感情。
  “敬畏”意思是“又敬重又畏惧”,严肃对待,不随意;“敬畏”给人最大的误导是一个“怕”字,让人生出畏惧心来。如此也就失去了“敬畏”一词的内在意蕴。这里,“敬”,是一种心理态度。有一个成语“敬若神明”,可以让人体会到“敬”字中举过头顶之态以示“虔诚”的含意。举过头顶,说明所敬之事的高大和重要。“畏”,惧,可以引申出“谨慎”的含意,小心翼翼的样子,重视而不敢有丝毫怠慢。《中华大字典》对“畏”的解释有两个义项:①敬也;②服也。由此可感,“敬畏”一词是事物在心理上的重要程度,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敬,重,而生虔诚心;畏,重,而生诚恳,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敬畏”——敬重并非常真诚,非常认真地对待。比如“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事业”、“敬畏诺言”……
  “怀”:怀有,保持,存在;“常”:经常,不是一时。 练习6:作文以“发现自己”为题目,已经很明确地要求,要写一篇命题作文。即便是命题作文,命题人提供的材料也须认真阅读,深入领会其命题意旨。“人们赞美山岳的崇高,大海的波涛,海岸的逶迤,星辰的运行,却把自己置于脑后……”中,“却把自己置于脑后”明显来看,作者对此种人持否定态度。反向来看,那么发现自己的什么呢?发现是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等,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或别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自己则可以指自身的个性禀赋、精神特质、优势短板、价值实现等等。发现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地认识自己,解剖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过程。当然,这里的“自己”,可以是“小我”,也可以上升到“大我”境界。 思路点拨 1.发现自己并不容易,尤其是在现今这个纷繁复杂、色彩斑斓的世界。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做真正的自我就更难。 2.一个人如果能发现自己,能正确对待自己存在的问题,去想合理的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在生活中去注意这些细小的环节,一定会成为更优秀的人。 3.成功者是在不断实践中发现成功道路的,因此,我们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4.发现自己,才能选择最正确的道路,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上少走弯路,才能确定最优化的目标,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从而走向成功。意见建议 练习7:公鸡抛弃珍珠,是因为这个宝物他却毫无用处,所以他继续翻找他的麦粒。材料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要量体裁衣,认清自我,不能盲目追求。 练习8:大麦在强劲的风中歌唱不息,不屈不挠,从痛苦中站起。实际上就是赞颂大麦的面对痛苦挫折,不屈不挠的精神。 练习9:漫画家把烟囱冒出的黑烟,形象化地拟为紧紧缠绕地球的锁链。一道一道,密密匝匝,几近把地球捆死。借以比喻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废烟,污染环境严重、生态惨遭破坏,致使整个地球变暖、变色、变质。几乎把个正常运行的地球推向绝境。从而揭示人类生存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故把这个重大主题取题为“自缚”,故有作茧自缚之意。令人读后油然叹惋。
从画中惨景不难看出,倘使这种自缚任其发展,无限延伸,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必然陷入自缚困境。客观上说就是自杀、自灭、自绝与世。
人类,是自缚的制造者,有是自缚的受害者。找到了主动与被动的规律所在,既然是自缚,当然,也就能找出合理的、自我解脱的途径。欲免除自缚之苦、解脱自缚之危,就要顺藤摸瓜、沿“链”追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长远之计。
要消除画面中的惨痛结局,就要全民动员、齐心协力,人人动手、献计献策。爱护、珍惜美丽的世界,还地球一个洁净、蔚蓝的天空。生存自救,实行能源利用革新,调用高科技手段,实施污染消除,当是积极有效措施。 练习10:从“放”的三个义项来看,写作有三个基本方向: 一、管理要有艺术,给别人留下潜能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别人的积极性。 二、看待事物目光要长远,不能鼠目寸光。 三、教育要解放思想,打破束缚孩子成长的藩篱。 考生可以选择这三个义项中的一个切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自己储备的各种素材,构思行文。但文体必须是议论文或记叙文 练习11: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练习12:本题首先要求我们对所给材料加以总结,可以概括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我的感受”,然后结合“镜头一二三”进行叙述议论。对于孔子学院、烟花爆竹限制性开禁、奥运吉祥物可以综合成一个共同性的主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国内外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 也可以选择其中一则材料(比如“限制性开禁烟花爆竹”)确定主旨:中华文化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智慧结合; 还可以就其中2则材料(比如“孔子学院”和“福娃”)确立“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的主旨。写这类题目一定要考虑下列因素:1、扣住大方向:必须谈对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的看法,你所谈及的必须在在这个范围之内;2 、锁定范围后,不能空谈,要抓住其中一点从多角度来谈;3、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谈看法。 练习13: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练习14:青蛙为何能“安然逃生”?正是因为它有一种忧患意识,在生死存亡关头,能一跃而跳出油锅。同样也还是这只青蛙,却又为何“葬身锅底”?这是因为它满足“逍遥自在,恬然自得”的环境,以致当危险悄悄袭来时,它“并不在意,仍然一副优哉游哉的样子”。同样是这只青蛙,在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材料本身具有明显的对照特点。我们在由果寻因法的基础上,不难得出这样三条结论: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处逆境要勇于拼搏,居顺境应头脑清醒,自强不息;三是及时自拔,犹未为晚,不以为然,则必将滑向灾难的深渊。 练习15:对这则材料,如果从苏东坡前倨后恭,立即改联这个角度去分析,可以提炼出:人应具有知错就改的勇气。如果仅从苏东坡题写对联和修改对联的角度去看,可以提炼出:少年苏东坡才智超人。但这两个立意只有前一个是基本立意,只有它能全面概括或体现整个材料的主旨。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