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怎样做好说明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30 21:20:25
中考中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区别是什么?怎样做好说明文? 谢谢
解题思路: 见解答。
解题过程:
中考中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区别是什么?怎样做好说明文? 谢谢
由于版本不同,老师所举的课文实例跟你学的可能会有些出入,请你理解!
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做好说明文需要注意的是:
一、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方法。
  说明文的主要功能是说明事物的特点、性质、功用,诠释事理;阅读说明文,关键是把握住“对象、方法、条理、语言”八个字。下面我们就以这些为要点来讨论说明文阅读能力训练的问题。
  (一)抓住说明对象分析其特点或逻辑事理。
  解决这个问题牵涉到说明文类别的判断。以说明对象为标准,说明文分为两类: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实在事物,例如:建筑物、器具、日用物件、自然景观、物象等,其文章功能是说明对象特点、性质、功用等,例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课文。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抽象事理,例如:定理、定律、原理和自然界规律等,其文章功能是阐释概念、原理、规律、成因、方法等逻辑事理,例如《向沙漠进军》、《日本平家蟹》等课文。分清说明文的类别对分析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大多数事理说明文阐释的是逻辑事理,而不是事物特点。
  至于说明对象,也就是说明文的中心内容,是不难抓住的,因为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决定它必须点明说明对象。而且,几乎所有的文章不是用题目,就是开篇用中心句点明了说明对象。只有说明对象特征的分析有时稍微有一点难度。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特征才能使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全篇来说,说明对象的特点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所以我们也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分析。
  1、在篇首、篇中用中心句一语道破事物特点或者逻辑事理,我们可以直接提取整体说明对象或者局部对象的特点和事理。
  2、对事物特点或者逻辑事理的说明散在对事物的诠释或者对现象的阐释中,需要进行分析、提炼、整理,才能准确把握。
  第一种形式无须多谈,无论中心句在哪个位置,都比较集中、醒目,易于把握,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提取。例如《苏州园林》这一篇课文,它不仅在第二段有总述苏州园林总特点的中心句,从第四段起还几乎每段都有分别点明“假山和池沼”、“花草和树木”等各局部特点的总述句。
  第二种形式就稍微复杂一些了。不过其中有的说明文,或者在分说中用总起句领起对对象特点的诠释,或者用中心词交代对象的特点,因此,这种情况下的对象的特点或者事理也不难把握。只有当关于对象特点或者事理的说明散在诠释或阐释性文字中的时候,我们就一定要仔细分析、提炼,认真归纳、整理。但是也并没有太大的困难。例如读《日本平家蟹》这篇课文的“人工选择”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从课文中看到以下对“人工选择”这种现象的阐释:“如果你是一只蟹,你的壳是普普通通的,人类就会把你吃掉,你这一血统的后代就会减少;如果你的壳跟人类的面孔稍微相像,他们就会把你扔回海里,你的后代就会增多。”“这个过程基本上是渔民们不自觉的选择过程。当然,这个过程跟蟹的意愿毫无关系。但是,人类几千年来对动植物的存亡一直在进行着精心的抉择。”“我们控制住了他们的繁殖。”“被选中的品种竞先繁殖,终于繁盛起来;未被选中的品种日益减少,甚至灭绝。”从这些阐释我们完全可以分析出“人工选择”的事理来:“人工选择”是人类的一种漫长行为,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需要肯定或否定动植物的某些特征,并且进行无休止的选择或者淘汰,从而优化强化了某些物种特性,促使理想的品种产生出来。这样,按照说明文的阅读规律,就能较快、较准地抓住说明对象,分析它的特征。
  (二)理清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阅读》这篇短文中说:“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客观事物都有它自身的条理性,说明对象的固有条理是说明文安排顺序的依据,说明顺序正反映了对象的固有条理。
  1、说明顺序的分析和表述。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各种说明顺序有各自的属类,对说明顺序应能对其属类具体分析具体表述。采用什么顺序,决定于所要说明的对象特点。
  说明的时间顺序与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包括早晚先后、事物演变过程、设计或制造的工艺程序等等能以时间标志的事物条理。《漫话小行星》这篇课文对小行星的说明是按它们被发现先后的时间顺序来进行的。程序说明是时间顺序的一种,初中课本中比较典型的只有《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其中第5自然段对“土星5号”三级火箭的自动脱落过程和第9--16段关于宇航员从登月仓在月球着陆到飞离月球的四个小时中一切工作的说明,更是按程序顺序进行的。因为说明对象的活动全是按计算机程序是设计的。在这里,说明顺序与说明对象的内部规律完全统一了。
  空间顺序是说明文特有的顺序,包括远近、上下、内外、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等可以用空间方向和位置标志的事物条理。空间顺序是一种用途很广的说明顺序,在介绍建筑物、景观、某些物品的形状,甚至日常生活中指点路径、介绍住址、说明场面等等的时候都要采用这种说明顺序。但是在我们的课本中只有文言文《核舟记》一篇课文是以空间顺序结构的文章。这篇文章运用“首”、“尾”、“中”、“旁”、“左”、“右”、“船头”、“船背”等方位名词将这一枚小小的核舟介绍得头头是道、有条有理。
  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包括按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顺序,或者按作者的思维重点安排顺序,像整体和部分、抽象和具体、特殊和一般等等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使用最广泛,不仅所有的事理说明文都必然使用逻辑顺序,有些事物说明文也采用逻辑顺序,例如《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两篇课文使用的就都不是空间顺序而是逻辑顺序。因此我们可以说,一篇说明文所呈现出来的写作条理如果不是时间顺序或者空间顺序,就一定是逻辑顺序。
  2、说明顺序与说明文结构的关系。
  同记叙文一样,一定的思路、顺序,必须由相应的结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对顺序的分析要依赖于对结构的分析,说明结构的分析要符合说明顺序的规律。正是由于文章结构与顺序的统一现象,更因为说明文的解说性这一特征,就决定了“总说--分说”这种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形式。于是常常有人将结构和顺序混淆起来,出现了将“先整体后局部”、“先一般后个别”等逻辑顺序说成“先总说后分说”或者“总说--分说--总说”的说明顺序这一类错误的说法,对此,一定要予以注意。
  (三)分析判断说明的方法。
  1、掌握常用的七种说明方法。  
  (1)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逐一说明的说明方法。例如《苏州园林》依次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四个大方面和角落的安排、门窗的雕镂、色彩的使用这三个小方面进行说明。
  (2)下定义。这是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格式,对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加以概括的说明方法。这个判断句一般应是这样的格式:被说明对象+是+种差+说明对象的属概念。例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一年走过的路程的天文距离单位。”这都是很典型的定义,可以作为下定义说明方法的语言样本使用。它可以顺说,也可取阿尼是顺、逆说法的概念含义完全等量;例如逆说“能够构成身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是食物。”与原意完全相同。特点之二是:定义中必须有“种差”,也就是定义中属概念的定语,它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本质特点。
  (3)举例子,即举出实例来说明事物。如《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中列举单拱桥的典型赵州桥和多拱桥的典型卢沟桥来共同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向沙漠进军》这篇课文列举了“新疆建设兵团在天山建立国营农场”、“内蒙古荒沙区的治沙工作”、“沙坡头治沙站进行固沙造林,使包兰铁路通车以来没有因为风沙的侵袭而发生事故”三个例子说明“沙漠是可以治理的”这个事理。
  (4)列数字,即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对象的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例如《秃鹰之死》这篇课文使用“400人死亡”、“6000人受害”说明“洛杉矶烟雾”的危害触目惊心;列举“400万吨”说明当今世界人工制取的有毒化学品的年产量之大;列举“30亿吨”、“60000亿~7000亿吨”等数字说明了20世纪70年代全世界固体废物排放的数量确实“到了不可等闲视之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对事理的说明就难以达到如此有力的程度。
  (5)作比较,即使用具有对比、衬托作用的某些状态、现象、事例和数字来与说明对象进行比较,从而突出说明对象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例如《漫话小行星》这篇课文为了说明“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将小行星和地球作了比较:“全部小行星的总数约在50万颗以上,但他们的总质量也许还不及地球的千分之一。”
  (6)画图表,这是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和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和事理的说明方法。需要注明的一点是:不要把他人或者编者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而另外附加的“插图”也看成文章作者所“配”的“图表”。配图表这种说明方法具有教强的直观性、可比性说明效果,遗憾的是在我们初中课本中还没有出现使用这种说明方法的课文。
  (7)打比方,即使用比喻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说明的方法。例如《食物从何处来》这一篇课文把“根毛”比做“采集站”,把“叶子”比做“食品工厂”,把“叶绿体”比做“合成车间”,对“自养”作了形象的说明。打比方能使说明变的形象生动、活泼有趣,不仅增加了说明文的可读性,还使说明对象的特点或者事理变得更加直观明了,通俗易懂。
  2、防止说明方法分析中的误解。
  (1)避免说明方法的混淆。有些说明方法容易混淆,例如作比较与分类别、打比方与举例子等;甚至在一些特殊的说明文中,所用数字呈现出来的也并不一定是列数字说明方法,例如《数字杂说》这一篇课文的所有数字都不过是所举的例子,它呈现出来的当然是举例子说明方法。
  (2)注意作比较说明的包容性功能。为了区别说明对象的特点常常用多种方法从多方面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这就使作比较成为一种包容性说明方法,它可以包容事例、数字等各种材料的比较说明。例如《蜘蛛》这一篇课文对圆蛛丝和蚕丝所进行的作比较说明中就包容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注意说明方法的兼用。同时使用或兼用几种说明方法在说明文中是常见的,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使用分类别对“阵地战”、“游击战”进行说明的同时又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程度。
  不要满足于辨识出了其中一种就一叶蔽目,不及其他;而要抓住主要,顾及次要,全面考虑,万无一失。中考卷面反映,不少考生因为没有注意这里所谈到的问题而导致了失误,我们一定要接受他们的教训。
  (四)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离开了这一点,对事物或事理的说明就可能失去意义。课文的“练习”中设计了很多进行说明文语言理解能力训练的练习题。例如《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死海不死》和《看云识天气》等课文的“练习”第二题都是这一类训练题。有趣的是,用来指导同学们着重理解的典型词例多数恰恰是表示模糊概念的词语,考试命题时也多选择这类词作为命题材料。例如:《中国石拱桥》这一篇课文的练习就选用了如下词语:“比较”、“大约”、“可能”、“几乎”、“左右”、“似乎”、“据说”等等表达不确切意思的词语。因为这些客观地反映事物的词,往往使人产生不准确的错觉。因此,有必要特别请同学们予以注意:当仅仅提供了需要分析的文章的时候,应该能够从选文中发现、选择出这种体现准确性的词并且将选择的理由陈述清楚。至于说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分析、阐释和表达,应该具备几项规范要求。就是必须既要解释这个词语的字面意义,分析它在句子中的具体说明作用:例如:“‘过度’限制了‘砍伐’的程度,‘任意’限制了‘放牧’的范围,都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其前两分句揭示‘过度’、‘任意’的个性作用,后一分句揭示其共性作用。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