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山间小路的阅读题答案1.山间小路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和希望?2.富贵病 和 硬骨头 分别指什么?会的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4 01:20:56
山间小路的阅读题答案
1.山间小路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和希望?
2.富贵病 和 硬骨头 分别指什么?
会的进
—— 精彩导读 ————————————
第四届第五届课堂教学大赛光盘3折特价……2010年各地高考语文试题
有关父亲节的作文及及素材
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
提供课件,赢点券,得光盘
初中下学期期末试题
《山间小路》阅读训练
龙应台

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潋滟的湘江.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9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9月,不到40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 会面.他要和张 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记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800年前的中国.
可是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的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朝市".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30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大师.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赫曦台上有个6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琅琅,时而断垣残壁,鬼影憧憧.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轩泉,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
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学"与"问"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
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儒雅",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的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 开头一段写海德堡"哲学家小径"的作用是什么?(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于岳麓书院的兴衰,作者是怎样看的?(写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最后一段写道:"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1)写这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深邃的起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本文构思巧妙,以一条山间小路连接起西方与东方,古代与现代,十分紧密自然.
B. 本文写岳麓书院,着重写了朱熹与张 辩论的事,因为这件事最能体现书院是文明的象征这一点.
C.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这是作者对书院的批评,意即为了吸引游人,应该附设歌厅茶座.
D. "赫曦台上有个6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这一情景大有深意,说明中华传统的文明后继有人.
E. 百泉轩庭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千年之后仍然冒着泉水,象征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充满生机活力.
F. 作者介绍刘珙重建书院,还着重介绍了他抵制秦桧追谥其父的事迹,意在突现书院在精神上与当权者是始终对立的.
[参考答案]
1. (1)引出东方古代哲学家小径;(2)为下文作铺垫,说明岳麓山小径的伟大;(3)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
2. (1)书院兴,说明文明在前进;(2)书院衰,是政治霸权压迫文明的结果;(3)不管霸权如何嚣张一时,但文明是压制不住的.
3. (1)(1)再点"小路",照应题目,照应开头,(2)使文章意境得到升华.(2)既指岳麓书院初建的时候,更指中华文明初始的时候.
4. C、F(C项这句是对世人的讽刺,批评世人对文明不如对歌厅有兴趣;F项不能说与政府始终对立,也有妥协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