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伸出你的手》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0 14:44:35
《伸出你的手》怎么写,该写什么内容,有什么好的实例?
解题思路: “伸出你的手”就是给予他人以帮助、支持。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写作内容的。 老师提供范文供参考。
解题过程:
伸出你的手
人生的旦夕祸福,谁都无从预料,谁也不能轻而易举地把突发事件化解掉;行走人世间,谁能仅靠一己之力就能抵挡迎头而来的风和雨?一个人的力量再大,在沧海中也只是一条小舟而已,只能是命随浪卷,起伏由天。但关爱能为你在风雨中撑起一把伞,在刺骨的寒风中送上贴心的暖意。
我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要孩子们画出自己最想感谢的东西。其中一个孩子画了一只手。女教师走到那个可爱的、眼中充满期待的孩子面前,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呀,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原来,这个孩子家境贫困,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工作,他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放学后,老师常拉着孩子的小手,送他走一段路。 一个无意的帮助,当事人也许早已忘却,但它却能在别人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记。很多时候,付出一点爱也许只是举手之劳,但对缺乏爱的人来说也许是一种莫大的帮助,甚至是一生的财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善良,拒绝向别人施爱呢?
有一次,我看见社会上的人在捐款。一位记者在采访一个捐款较多的老人:“老爷爷,你的家庭很富裕吗?为什么捐这么多钱?”老人笑眯眯地道:“不管我多么穷苦,但总比这些灾区的人们富裕得多,献一份爱心又有何不可?”老人的话深深打动了我。
碰巧,前不久,我校一学生因病被送到杭州医治,需要大笔医疗费。全校学生踊跃捐款,我毫不犹豫地将全部零用钱投入了捐款箱。我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比地自豪与满足。
的确,我们所献出的每一份爱心,都将给困境中的人们带来生命的温暖、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希望;我们为社会献出的每一份关爱,做出的每一件善事,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品德的升华。让我们继续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帮困、关爱互助的传统美德,共襄善举,用我们的爱让更多的群体受益,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让需要帮助的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使我们的社会从此更加和谐、温馨、友爱,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灿烂美好。
伸出你的手
 一只手,一只平凡的手,当它伸出去的时候,代表着什么呢?有时候,它代表着施舍、给予。当我们面对着一位衰老贫穷的乞求者时,会不会自主地伸出手,施舍他些许零钱。伸出去的手,仿佛成了一位使者,传递善良,传递美好。
  有时候,它代表着索取。当你想要得到一些东西时,或许你会伸手接过来、拿过来,甚至夺过来。手成了表达你内心想法的使者,因为你想要得到这个东西,所以你需要用手去达成你的愿望。
  有时候,它不代表什么,像被宠坏了的孩子,“衣来伸手”,可他们的伸手是一种习惯,或许带着些索取的味道,但时间一长,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他们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你本来就该为我服务的。
  有时候,它代表着无奈,在一些紧急关头,一些人伸出双手,耸耸肩,示意自己无能为力。其实他又何尝不希望这手能为别人出些力,但这终究还是一双普通的手,它没有神力,也不可能出现一手遮天的奇妙幻想。
  你不可能仅用一只手来打造一个“不可能”的奇迹,但你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你应得的机遇。有一位久病不愈的病人,请求医生帮助他,医生让他伸出手,但他拒绝了。医生三番两次地请求,病人都不同意。直到他临死之际,他才伸出一只手,医生只轻轻握了一下,绝望的眼里流出渴望。追求机遇并非一定要跨出一步,有的时候,伸出你的手就好了。
  人家说,有梦想就要行动,行动的第一步,就是伸出你的手,不管你是找资料,还是做实验,伸出手,这是最重要的。
  伸出你的手吧,无论你是要施舍、要索取,还是表示无奈,或是要抓住机遇,打造你的“神话”,都请你伸出手,开始行动!
伸出你的手
(镜头一):
“走东街,串西巷,手中握个打狗棒;朝南走,往北行,见个人儿咱磕头。”“三大婶,二大娘,还有漂亮的小姑娘;开开门,舀点汤,给个馒头咱不嫌脏。”一个身材高大,满脸油污,肩背一个破书包的强壮乞丐,从街头闪出,边走边唱,奔向一家门口。房门拍的山响,里面走出一位年轻的妇女,手中拿着半张煎并,边递边说:“这么大的小伙子,要饭不丢人那。”“不怕丢,不怕丑,东转西逛乐悠悠。”“那,你要到哪天那?”“张家的湿,李家的干,要到哪天是哪天!”……
(画外音:当我们的镜头定格在那张有些狡黠,带点玩世不恭的健康的脸上的时候,我们的心禁不住有些悲哀,社会给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有力气可以凭力气吃饭,有本领可以仗本领闯世界。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思考:应该怎样伸出我们的手来帮助他们,让他们收回乞讨的手,伸出自强的手!)
(镜头二):
骄阳似火,大街上只有几个匆匆赶路的行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正认真地寻找着空易拉罐。她满头满脸的汗水,衣服都被汗湿了,可她一点儿没有休息的意思。一位老婆婆走过来对她说:“孩子,天太热了,休息一下吧!” “奶奶,谢谢你,我已经捡了60多个了,攒够一百个就休息。”小姑娘说完就继续向前走去。
老婆婆看着小姑娘远去的背影,叹口气说:“真不容易啊!爸爸去世的早,妈妈又长期有病,小小年纪就知道分担家庭的重担。真该伸出手来帮帮她。”
(画外音:是啊!真该伸出手来帮帮她。全社会面对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孩子都应该伸出手来。伸出你的手,给他们以温暖。)
(镜头三):
一座新房拔地而起,新房前人头攒动,个个欢声笑语,大家簇拥着一对新人,笑着闹着。
“大家不要说话,现在让我们请‘兔子王’给我们讲一讲他治富的秘诀,恋爱的经过,好不好?” “好!”
“要说,这还得感谢镇里的李镇长呢!是他多次给咱指路子,送来扶贫贷款,还专门联系给俺送技术,俺就一步一步越来越发展了。”
“哎,怎么没有恋爱的经过。”
“那,联系到的人就是……”
“既送技术又送人,就多了一项发展了。”
人们开怀大笑,笑声传的很远很远……
(画外音:农村不缺人,他们少的是治富的门路,发展的资金,一旦找到门路,他们有的是力气和智慧。伸出你的手,他们可以大有作为。)
“伸出你的手”素材库
(一)名人名言: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鲁僖公五年》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情高卧》
病人之病,忧人之忧。——白居易《策林》
每有患急,先人后己。——陈寿《三国志·蜀志》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王梵志《全唐诗补逸》
我是广大劳苦大众当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人民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雷锋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应当在朋友正是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不可在事情已经无望之后再说闲话。------伊索
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最好的满足就是给别人以满足。——拉布吕耶尔
(二)名人轶事:
王羲之助人卖扇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天下闻名,但是他轻易不肯给人写字。 有一天,王羲之在路上遇见了一位贫苦的老婆婆,提着一篮竹扇在集市旁叫卖,却没有什么 人去买。他看到后心里很感同情,于是就帮老婆婆在每把扇子上都题上字。人们知道后纷纷 围拢来抢着购买,一篮子竹扇很快被抢购一空。等着买米下锅的老婆婆非常高兴,十分感谢乐于助人的大书法家。
严植之救人急难
南朝梁天监年间,有位五经博士叫严植之,学识渊博,品格高尚 。有一天,他在江边偶然看见一个人躺在地上,衣服破烂,面目浮肿,询问之后得知此人姓黄,是荆州人,因家贫外出帮工。近来身患重病,被急于赶路的船主抛在岸上。严植之于是将此人接回家中,为他治病。一年之后,姓黄的病人康复了,为了感谢严植之,他双膝跪地 ,恳切地表示,愿留在严植之府中终身充当奴仆,以报答救命大恩。严植之谢绝了,并取出 钱和干粮,让他回自己的家乡。
李士谦乐善好施
北朝魏齐时,有位叫李士谦的人,家庭非常富有,但人崇尚节俭 ,为人慷慨,常周济老百姓。有一年春荒,许多人家都断了粮,李士谦就拿出一万石粮食给乡里的缺粮户。到了秋天又遇年成不好,庄稼欠收。借了粮的人都要求延期偿还。李士谦说 :“我借粮给你们是为了帮大家度荒,不是为求利。既然年成不好,借的粮就不用还了。” 于是他请来一些欠粮的人吃饭,在吃饭时当着大家的面烧毁了全部借据。第二年粮食丰收了 ,许多人挑粮来还,李士谦坚决不收,还粮的人只好又挑了回去。李士谦乐善好施30年,在 隋文帝开皇八年去世。他所在的赵州一带有1万多人为他送葬,哭声动地。
辛公义改变陋习
隋朝人辛公义曾任岷州(今甘肃岷县)刺史。当地的老百姓有一种陋习,凡是家里有人生了病,大家都害怕染上,谁都不肯照料病人往往得不到照顾和治疗而病情加重,很快死去。辛公义到任后了解到这相情况,就下令将病人抬到衙门里来,自己和数百位病人住在一起,亲自安排给他们看病服药的事情。经过细心照料,这些病人都恢复了健康。辛公义的行为不仅得到了人们的赞颂,也彻底改变了当地的陋习。
(三)寓言一则:
一头驮着沉重货物的驴,气喘吁吁地请求只驮了一点货物的马:“帮我驮一点东西吧。对你来说,这不算什么;可对我来说,却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马不高兴地回答:“你凭什么让我帮你驮东西,我乐得轻松呢。”
  不久,驴累死了。主人将驴背上的所有货物全部加在马背上,马懊悔不已。
  膨胀的自我使我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我们同在生活这条大船上,别人的好坏与我们休戚相关。别人的不幸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相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四) 新闻链接:
(一)帮助他人就是帮自己 孤儿照顾孤寡婶娘30年
  烟台日报7月29日讯 (记者 曙笑华 实习记者 张凯)家住招远市罗峰街道办事处郭家埠村的曹淑珍,今年84岁,是一位孤寡老人。但30年来,她却从来没有感到孤独,因为她有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叔伯侄子闫匡。1974年,14岁的闫匡失去了父亲,两年后,母亲又因病去世。闫匡和哥哥背着父母生病留下的 “饥荒”相依为命。那时,哥哥每天上生产队干活,一天赚两个工分,闫匡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上完了高中。闫匡告诉记者:“我念高中的时候,没有拿一分钱的学费,每个月还能领到两块钱的生活补助。”这段在关爱中成长的经历,让闫匡终身难忘。1983年,闫匡得知孤寡婶娘曹淑珍无力下地做农活,便主动挑起了帮老人种地的担子,一挑就是30多年。闫匡觉得他跟婶娘的关系是在互助:“开始我和我婶子就是互相帮助,我帮她种地晒粮,她帮我照看孩子。”这种互助持续到1985年。
1999年,闫匡找来村干部和几位亲友,跟婶娘签订了赡养协议,并将老人接到自己新盖的大瓦房里。当有村民说闫匡没事找个妈养着时,闫匡笑了:“亲情、感情是花钱买不到的,每当我忙完回家,老人一句,‘你吃饭了吗?’让我感到了母亲的牵挂,这种牵挂是一种幸福。”
(二) 照顾和帮助他人最易获得满足感
(家庭保健报7月4日讯) 据美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最能给人带来满足感的工作是与照顾和帮助他人有关的工作。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会表现出类似这样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等,心理学家把这一类行为称为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不仅使我们能够获得来自社会、他人和自我的奖励,而且能够避免来自社会、他人和自我的惩罚。这会促使你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观,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还会使你获得或巩固友谊。此外,帮助别人还有提升心境的作用,当受助者的痛苦消除并开始快乐起来的时候,助人者同样会受到这种情绪的感染,使自己也变得更加愉快。
同学:
对以上解答如还有不明白的地方,请回复,好吗?谢谢!
很高兴为你解答!
祝你的成绩越来越棒!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