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求范文一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7 09:33:22
请以“继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求此范文一篇,谢~
解题思路: 以“继承”为话题,作文
解题过程:
继承与创新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点评]:文章开头以简洁的语言阐明观点,既要勇于创新,同时又要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选择了最佳的立意。然后以典型事例来具体论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同时指出如何进行创新,提醒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创新”的误区。文章结尾以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强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全文举例精当,结构紧凑,思路清晰,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请君包容
华夏五千年,在这片钟灵毓秀之地孕育了中华无数杰出的人物,滋养了浑厚的文化命脉。面对无数的杰出人物和浑厚的文化,我们是继承,是推陈出新,还是继承与创新并进?这是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将继承和推陈出新看成是水与火的矛盾关系,那么二者就会杀的遍体鳞伤;如果用一颗包容欣赏的心去看待这矛盾着的两方面,那么任何一方面都是美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千百年来,江南的柔情养育了无数性情纯朴的儿女,现代的人忙碌的脚步并未扰乱他们的恬静、致远的生活情趣。绣娘们仍拈起绣针,绣出他们心中的世界,他们纤纤素指直接与心相接,才绘得出一个无与伦比的世界。他们不想改变,也不需要改变,她们的特色早已被江南的柔情温柔得与祖先一致,她们不必在意绣品是否能被世人欣赏,她们也不在意机器生产绣品的效率有多高,他们只需要拈起绣针,倚窗临水,绣出他们的心,这便是他们的传统,他们的特色。人们啊,不要再苛求她们走出闺房,放下绣针,那是她们的生活,她们的选择,用最宽容的心去欣赏这份难得的美丽吧……
韩寒、郭敬明、痞子蔡……近年来,这样的作家层出不穷。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些正统的作家、学者痛斥:你们这些人败坏文风,你们的作品腐朽不堪,而那些新生代的作家面对这些斥责,要么置之不理、我行我素,要么反击说只有自己才是时代的代表。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肯罢休,因为停战等于害怕。可是若能平静下来,好好审视这个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传统的文学有它的特点和优势,一些新生代的文学也有它们的色彩和长处,何不让二者齐头并进,互相欣赏呢?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不必霸道,怀抱一颗包容之心来看对方,你就会发现对方的美丽之处。
也许黄鹤楼只属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悲怆;也许它更应该与时俱进,发展自己的时代特色,从而博得世界人民更多的亲睐。也许古琴台只属于“高山流水觅知音”的那份静谧;或许它更应该大规模修缮,打破曲高和寡的冷清局面,向世界传播更多的友爱之情……
这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一个世界,诸君请用包容之心欣赏吧!
吾以吾笔书吾心
一边是历史,巍巍高山,滚滚长江,浪花淘尽多少英雄。一边是自我,如此渺小,如此卑微,在孤零零的舞台上放歌。
李白走过,他在强风撼动中高喝一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会!”杜甫走过,他在倦夜中微微叹一口气“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李商隐在月光中迷茫地长叹一声“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杜牧悲悯地从烟花中一瞟,然后吟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且不谈无数英雄志士之高歌,名士儒生之隐忍,只这五千年文化之沉淀,这五千年热血之感慨,难道还不足以教我们为前人所留下的文化而欢欣、自豪、感动、鼓舞吗?
前人所留,是经典,是绝艳,是高山,是长河,我们呢?我们拿什么与之比拟?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一篇文章,一个题目。当我在小学第一次读毕淑敏《我很重要》的时候,我的心就豁然开朗。是的,即使是作为“渺小”而存在的我们,也是重要的,其实,再过个几百年,我们这些人不也变成了“前人”了吗?把握住自我的一份“现在”才是最重要的,抓住你心里的那存于“现在”的感情——我们称之为“心”——将其付之于笔,发之于口,在前人留下的那座经典上留下你自己的痕迹,留下一抹惊艳才是我们该做的。
是的,我很重要,我纵然渺小,纵然卑微,可我也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李白不也是一个人歌唱吗?谁有可忽视他的力量?
其实,所谓的继承,所谓的发扬,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我们是世界的一分子,我们无法避免前人对我们的影响,我们骨子里沉淀的便是前人的遗留,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哪一笔是自己的,哪一笔是古人的呢?我们谁又能分得清楚?我们既已保持着对自己的肯定,我们既已拥有着无穷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刻意去继承什么,发扬什么呢?权以我笔书我心吧,把握“现在”,不要一味追溯,一味展望,只记下最真实的心跳的音符,只唱出心灵里发出的声音,这就足矣!
一边是历史,一边是自我。不,它们本为一体,合为我心,何不以笔书之?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