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五、六的资料与能提的问题,要快,今晚完成的,20财富!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2 15:07:0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五、六的资料与能提的问题,要快,今晚完成的,20财富!
是70财富
习作五第一篇:山东潍坊外国语学校 陈丛伦
学习目标
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
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朋友,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长河里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情说具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员逐一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一天,我们把在手工小组做的小木船拿出来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评价着,突然,我的好朋友陈明一不小心把我的摔坏了.我忍不住和他吵了起来,争执中,陈明又把它踩坏了,我非常生气,一把夺过他的小木船……
同学们,想一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结果又会怎样?
各抒己见,发散思维
1、小组讨论,设想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组长将意见汇总.
2、全班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引导.
3、集体评议:想一想,刚才同学们所设想的哪一种事情经过和结果更积极,更能激发人向上?
小结:虽然事情的结果可能会出人意料,也可能在情理之中,但你的续写应该让人感到更积极向上,而不是消极低落.
回顾课文,自然衔接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所写的回忆文章《少年闰土》,课文通过哪几件事揭示了闰土的形象?
2、在你和小伙伴之间一定也发生过令人难忘的事,请用一句话来概括.
三、活动建议
(一)基本思路
“轻叩诗歌的大门”是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方法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教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主要是: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活动建议”,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参考哪些材料;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1课时)
(2)共同阅读《诗经·采薇》《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天净沙·秋》《天上的街市》《白桦》,了解诗歌的特点,知道这是一组描绘自然景物的诗.(2课时)
(3)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2~3课时,以及课外时间)
(4)小组讨论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类别分类,进行整理和补充.在小组内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诗歌.阅读《诗中的“秋”》,学习欣赏诗歌.(2课时)
(5)举办诗歌朗诵会.(2课时)
(6)分组开展下列活动,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合作编本小诗集;进行诗歌知识竞赛;自己动手写诗.(2~3课时)
(7)写简单的活动总结.(1课时)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取个人、小组和班级三种活动结合的形式.小组活动要注重实效.组内同学要有分工,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二)实施要点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浏览中要明确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参考哪些材料,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在什么时候使用等.活动计划是使活动有序开展的
前提.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制订活动计划的基础,所以,更可以让学生按小组去做.活动计划中要安排好搜集和欣赏诗歌、给诗歌分类、举行诗歌朗诵会这三项必学内容和一项选学内容的活动时间,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计划制订之后可以张贴在教室里.
2.诗海拾贝.
(1)搜集诗歌.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给我们美的熏陶.可以先师生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大体了解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知道这6首诗都是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在此基础上用查找资料、采访等形式搜集诗歌.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没有网络、图书馆的地方可以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等.还可以搜集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资料.教材中的《给诗加“腰”》就是一个有关诗歌的故事.
指导学生阅读《诗经·采薇》等六篇诗歌.《诗经·采薇》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天净沙·秋》分别属于唐诗、宋词、元曲.《天上的街市》和《白桦》都是现代诗,一首是中国作家郭沫若所作,一首是俄国作家叶赛宁所作,这两首现代诗和前四首古诗在形式上有明显的不同.这六首诗歌描写的都是自然景物.
阅读古诗,可以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古诗语言凝炼,内涵丰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诗歌,了解诗意,感受诗歌中包含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一点有关唐诗、宋词、元曲的知识.
阅读现代诗,让学生知道现代诗的写法比较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和饱满的情感之外,还要让学生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不同之处.
通过“阅读材料”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到这一组诗歌是按内容分类的,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搜集诗歌.比如,按题材分,有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等;按形式分,有格律诗(律诗、词、曲等)、自由诗;按体裁分,有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等.我们还可以按国家和作者分,如,中国的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外国的歌德、雪莱、拜伦、海涅、普希金……在资源特别缺乏的地区,可以让学生回忆小学五年课内外读过的诗歌,按题材或作者归类.搜集诗歌的时候,要提醒学生不要局限于创作的诗歌,还要记录当地的民歌和童谣.但教师要和民歌手沟通,要求他们为孩子演唱健康的民歌、民谣.诗歌可以先摘抄或记录,然后分类.
(2)整理、欣赏诗歌.这项活动比较难操作,却又很有意义.学生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在互相交流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可以更多地了解诗歌的丰富性.活动前,可以先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中的六首诗歌中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描写的都是自然景物,然后在小组中讨论,像这样按内容分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搜集,除了按内容分,还可以按什么来分.整理资料可以在小组中进行,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
个人或小组整理好的资料,要在小组、班级中进行交流.可以利用墙报张贴,也可以相互传阅.分好类后,可以组织学生再补充搜集一些诗歌.前面有了交流的过程,学生就可以互相补充,既扩大搜集面,又加强合作.
经过整理资料的过程,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诗歌,又多了一份了解.这时开展诗歌欣赏,学生感受会更多.学生可以把自己最喜爱的诗歌朗读给小组同学听,然后说说自己喜爱这首诗的理由.小组活动的重点是诗歌推荐与欣赏,对朗读的要求不必太高,小组成员要人人参与.在诗歌欣赏开始时,可在小组内阅读《诗中的“秋”》,看作家是怎样欣赏诗歌的,重点是学会明诗意和悟诗情.这项活动可以和“与诗同行”中的班级诗歌朗诵会结合起来,先在小组内做好准备,然后再参加班级朗诵比赛.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开展“我最喜爱的诗歌”推荐活动.
四、教材解读
(一)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写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回想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周宣王(公元前八二七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位)执政的前夕,玁狁曾
乘周王朝政治动乱和遭遇大旱灾的机会,侵扰北方边境.公元前八二七年宣王曾出兵征讨,这首诗反映的大约就是这次战争的情况.原诗共六章,阅读材料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杨柳依依”写出柳条随风飘动,“雨雪霏霏”描绘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这种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是很常见的.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这是唐朝诗人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传诵.作者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表达了他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一、二两句,“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极为传神,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三、四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潜”字和“细”字都用得准确、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五、六两句进一步从视觉上描绘夜雨景色.雨意正浓,而一片墨黑的世界里,唯有江边船上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最后两句是写雨后晓景.全诗描写细腻、动人.全诗不露喜字,却又始终充满喜意.这首诗后有简短的赏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这首名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夜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
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阅读这首词,可以引导学生凭借注释,借助工具书读懂这首词的大意.
《天净沙·秋》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小令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腔调.它和词不同的地方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押韵.曲可以在本调之外加上衬字.秋天的傍晚有点萧瑟,诗人先用了孤村、落日等6个典型景物来表现.接着用“飞鸿”这一句,把静寂的景物和飞翔的大雁联系起来,静中有动.最后用“青山”“白草”两句,把美丽的秋景呈现在眼前.“白草红叶黄花”只是3个词语并列,却色彩鲜明地描绘出秋天的美景.这支曲有秋景的清肃,却没有悲凉的情绪.
《天上的街市》作于1921年10月1日,那时郭沫若留学日本,满怀憧憬,于春末秋初两度回国,但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现象使他失望了.诗人凝视“缥缈”的星空,幻想神异的世界,诗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但学习这首诗不需要介绍背景,可以把它当做写景的诗来读.本诗的重点是感受诗人的联想和想象,把夜晚的天空想象成美丽的街市,把天上的明星比作无数的街灯,然后联想到天上的人们在提灯夜游.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现代诗和古诗的不同之处,如,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
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出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读这首诗,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与诗同行
这部分阅读材料有三首诗,两篇关于诗的文章.
《我们去看海》是诗人写的儿童诗,适合于朗诵.全诗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情绪饱满激昂.去看海,既有对海的向往与追求,又是对生命的期望与启迪.海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海汇百川,胸怀宽大;海蕴藏着财富,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海跃动着鲜活的生命,海永远不会停止呼吸……阅读这首诗,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仔细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给我们的启迪.
《致老鼠》是一首有趣的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虽然老鼠要做坏事,但还是喜欢它们.小诗人希望它们改正缺点,爱清洁,爱劳动,光明正大地做事.如果改正了缺点,还可以和猫做朋友.小诗人把老鼠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对有缺点的朋友没有歧视.让老鼠和猫交朋友,更是孩子美好的愿望.阅读这首诗,学生一定能感受到童诗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爸爸的鼾声》是一首温情的童诗.小诗人敏锐地捕捉到“爸爸的鼾声”,作为写诗的题材,因为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十分有趣.小诗人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他觉得爸爸的鼾声“就像是山上的小火车”;爸爸的鼾声停了,他又觉得好像火车到了站.全诗童趣盎然,充满父子亲情.
阅读这首诗,要让学生体会到“鼾声”也能做诗,生活中诗的题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联想,到处都有诗的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也有诗.
《给诗加“腰”》说的是苏小妹出题,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说了前句“摇”,后句为“映”,就是“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小妹不屑,认为太平淡;黄山谷加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仍摇头.后她吟出“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玩味之后,不禁叫绝.“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十分和谐.“扶”字又把风拟人化了.月色淡淡,月下的梅花朦朦胧胧,“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诗是语言之艺术.诗特别注重遣词用字,凝练而鲜明生动.苏小妹加的是“诗腰”,因为它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因为它仅用一字,却能出神入化.阅读这篇文章,主要是激发学生搜集诗歌故事的兴趣,此外也要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学会欣赏诗歌.
《诗中的“秋”》是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侧重让学生学习读懂古诗和欣赏古诗的方法.读诗贵在感受意境,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在秋天读诗,风吹竹叶,萤火虫在纱窗外飞舞,着实富有诗意.作者慢慢领悟到:联系生活来读古诗,就容易读懂;读诗时在头脑里描绘一幅幅画面,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可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我们就不难与诗人的心相通.这篇文章以作者读诗的切身感受为内容,娓娓道来.她所举的都是关于
“秋”的古诗,诗中流淌着涓涓清泉,诗中洋溢着淡淡的思念,作者体会到了蕴涵在“秋”诗中的浓浓的亲情、友情和思乡之情.这篇文章教会我们怎样读诗.
五、相关链接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
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
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