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更衣记》中写到进现代女装的变迁,哪些地方对人的服装理念有启发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1 13:06:22
《更衣记》中写到进现代女装的变迁,哪些地方对人的服装理念有启发
我们在上一篇教参中把梁思成、林徽因的《平郊建筑杂录》定位为学术论文,这一篇《更衣记》我们也作这样的定位(后面还有一篇《中秋月》也作如是观,不过本期大概来不及研究了).虽然定位为论文,但是和专业课正式的论文写作又略有不同,那是侧重于专业知识的研究,而大学语文课侧重于母语教学如何服务于专业知识的研究与表达,也就是大家都在引用的教育部关于大学语文定位的一段话:

“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

自然,《更衣记》和今天的所谓专业论文、学术论文有所不同,但是谁又规定论文必须是今天这样千篇一律、味同嚼蜡的写法呢?教材的“学习提示”说:“兴味盎然地读完此文,多少有一种被聪明人戏弄一下的感觉,不过是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善意的戏弄.从文章的题目看,‘更衣记’,以为是具体的记述文字呢,读完却发现原来是一篇‘论’”.说明教材编者也是把它作为论文看待的.这篇文章最初用英文发表时,题为《中国人的生活与服装》,正是一个论文的题目.作为一篇论文,《更衣记》在六十多年后读来仍有不同寻常的魅力,今天的所谓论文能有这样的生命力吗?那么让学生学习阅读与写作这样的文章,其意义岂不远胜于写作今天那种公式化的论文?
这是导学的一部分,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