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项链课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6 10:56:36
这篇课文复习的重点是什么
解题思路: 这篇课文的重点有两个:一、文章情节。二、人物形象。三、主题多重性。
解题过程:
一、 小说的情节安排: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老师设计几个题目,你边思考边回答)
1) 小说以“项链”为标题,与作品内容有何联系?
“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
2) 小说在“项链”这条线索牵动下,都写了哪些情节?(用三个字概括每一个情节)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识项链
3) 这篇小说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可以说是曲折波澜,谁能说说?
丢项链  识项链
    4)[借项链]
     针对这两个情节,有人认为的点偶然性,完全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的需要。因为舞会上丢项链的事不大可能发生,即使丢了,以后出有可能会发现丢失的钻石项链是假的。其实不然,偶然的背后其实就隐藏着一种必然性,尤其是小说最后这看似偶然性的结局也有其必然因素,那么造成这一偶然结局的必然因素有哪些?下面我们先看看玛蒂尔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女性?
    
① 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了一千多字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在这一部分,有一个词语使用频率相当高。
“梦想”,前后使用达7次,她梦想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梦想过上流社会生活。(见书原文)
② 她有梦想能实现吗?梦想结果如何?
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追求的目标,女人羡慕的对象。可惜,这些梦中的生活图景与她所处的地位与家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家境如何见课文),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不断感到痛苦,以至于当她看望她的一位富有的同学回家后,会“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她的痛苦的根源正在于其追求资产阶级奢华生活的思想。
③ 路瓦栽夫人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高高兴兴 - 懊恼 – 恼怒 – 悲痛 (痛苦)
④ 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矛不矛盾)?
不矛盾。接到请柬后她内心高兴,她很想抓住这一机会,去上流社会风流一番。但她考虑到的是晚会穿什么衣服,而她的家境又告诉她,不可能得到她想要的东西,丈夫又不理解,因而懊恼、恼怒、悲痛,变法子抠出丈夫的积蓄---性格中的一个侧面:要面子,爱慕虚荣,追求享乐。(丈夫把买猎枪的钱给她做长裙,做完了又嫌自己没什么戴。)
⑤ 借项链时,路瓦栽夫人是怎样表现的?
面对朋友的首饰匣子:贪婪、焦急。(具体见书)
借到项链之后:兴奋、欣喜若狂。(“她跳起来,搂着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兴奋)
5)[丢项链]
① 大家在晚会上看到什么?(用四个字概括)
“出尽风头”。
“陶醉”连用了四次(排比),在陶醉之后,我们看到的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终于得到了满足,但作者却是带了一种强烈的讽刺意味,讽刺了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庸俗作风。 --(陶醉)
② 一场舞会,玛蒂尔德走进的不是一个天堂,而是一种更大的自我困惑。在喧闹的舞会上,她得到了,在沉寂的舞会之后,她更失去了---精神上的失落(为什么?具体见书)。同时,她又遗失了女友的项链。遗失了项链之后,玛蒂尔德陷入了怎样的精神状态?(用一个词语)
“惊恐”(具体见书)
[小结]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真正原因是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项链》的情节是曲折的,但并不使人感到有任何做作和牵强附会。作者以入木三分的笔触揭示出人物的心理,通过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毒害的小资产阶级女性空虚、庸俗的灵魂。这人物性格中致命的弱点:爱慕虚荣,追求享乐,是这些偶然性事件背后必然性因素。
6)[赔项链]
倾家荡产,债台高筑。
7)[还债务]
十年艰辛
8)[识项链]
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当她用十年艰辛,终于还清债务时,出人意料地知道了项链居然是假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但小说中有多处(三处)已经暗示此项链是假的(见书)。---莫泊桑小说结构精巧缜密,天衣无缝。
附思考练习: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物,是否有因可寻?
1、是有因可寻的。因为佛来思节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玛蒂尔德“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所以,玛蒂尔德根本就没考虑朋友竟会收藏如此低兼的赝品。
2、依据“好马配好鞍”的原则,赝品项链怎能放在“镶着镜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缎子盒子里。
3、俗话讲“慧眼识珠”。生于“寒门”(小职员的家里)、嫁于“寒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的玛蒂尔德是很难一眼辩出真伪的。
2、提问: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
明确: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蒂尔德的性格内涵。
3、提问: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生活实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是符合生活实情的。因为作者己于前文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
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二是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三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这一切都是构成小说结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让人大出意料之外,又点点都在情理之中。
这出乎意料的结局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运。玛蒂尔德一心想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不能够;一辈子只在幸福中陶醉过一次,但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十年含辛茹苦,刚刚有了点自尊自信,又突然发现项链的真相,发现自己十年辛酸的代价竟“最多值五百法郎”。十年生活“意义”的发现,给她精神的打击不比十年前丢失项链轻。这样的结局无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运的不幸与可悲。再者这样的结局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小说以“失项链”为转折点,写出了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命运的前后鲜明对比:一时欢乐,十年辛酸。这些描写对主人公的讽刺己够深了,而结尾又一次突转,既让读者为主人公又让主人公为自己而哭笑不得。它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深刻、更强烈了。
二、小说的铺垫艺术:铺垫:如果对小说中的“铺垫”艺术不甚了了,《项链》真是诠释“铺垫”的绝好教材。当玛蒂尔德在丈夫的帮助下,辛劳十年还清了高额债务,结尾一句“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如奇峰突起,如迷雾升腾,一时让读者大惑不解;少顷,即回过神来,直呼结尾之妙。这“回过神来”,则是让一时迷失了的那根神经,“串”起了那些看似漫不经心的笔墨:玛蒂尔德借项链时,挑到一挂最满意的,佛来思节夫人一句“当然可以。”并不在意。玛蒂尔德夫妇“拿了盛项链的盒子,照着盒子上的招牌字号找到那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说: ‘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玛蒂尔德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细读了这几笔,“项链是假的”也就不足为怪了。为之,我们不能不佩服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生花妙笔。
三、分析评价玛蒂尔德
观点一:“虚荣说”
爱慕虚荣是玛蒂尔德性格的第一内涵。她不满足于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依仗自己的美貌,心中充满奢望,于是,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层面。应该承认,对现状不满而渴求改变的意识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萌芽,展示着求新的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不仅正常而且体现着人类向前迈进的追求。但关键是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普通大众的追求。而玛蒂尔德显然只是为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她渴求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谈情说爱中度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这就使她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虚荣财富装扮自己以得到暂时心理满足的选择。但尽管如此,玛蒂尔德作为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女儿,渴望过好日子,渴望充当社交界追慕的角色也并不为过,更不是错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观点二:“善良诚实说”
玛蒂尔德性格还有她依然本质的东西,即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这种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办服装的一笔钱和丢失项链后流露出来的。当她对丈夫提到要用400法郎做衣服时,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唯恐吓着或给他太大的压力。这反衬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平日里她除了发发牢骚,有些怨气,也并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甘堕落地利用姿色去做肮脏勾当的想法。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心急火燎,如大祸临头,连上床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找到项链。当确认再也找不到时,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时还上,要守信用,不被同学当做窃贼。“面对这个可怕的灾难,她一直处在又惊又怕的状态中”,却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等等。
观点三:“坚韧说”
玛蒂尔德性格中还有坚韧、忍耐和吃苦的内涵。丢失项链客观上导致了玛蒂尔德生活上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裂变的契机,她开始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在这十年的辛苦劳作中,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心态也渐渐变得平和舒展起来。这是个从云里雾里跌落在地面的过程,虽然有过剧烈的落地时的阵痛,但一旦站立起来,就会发现现实中的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也才会自动放弃那些虚幻的梦想,在真实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价值与快乐。丢失项链这一遭遇给了她当头一棒,成了她改变生命轨迹的新起点,也是她真正面对生活的清醒剂,使其逐渐走向成熟。
重新评价。
①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
②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摆布的宿命论形象。
③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我们应全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玛蒂尔德曾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女人,然而,丢失项链后的玛蒂尔德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没有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承受。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为了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奋斗的女性。在这漫长的十年还债的岁月里,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体验。十年艰辛也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真本色,磨炼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一个由错位到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的很可爱的女性形象。可见,第三种评价是合理的。
三、小说主题
1、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2、人生世间,谁没有一点虚荣心。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我认为作者意在表达人自身对于生活中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这可从“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看出。
3、《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然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