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陌上桑中的罗敷是怎么一回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23 14:26:47
陌上桑中的罗敷是怎么一回事?
到底有没有这个女孩或者说是少妇?
以下为原文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为人结白皙,
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
皆言夫婿殊.
——主要还是描写罗敷的善良贤德,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使君的无耻调戏,只能说是为罗敷的形象做了一个侧面的烘托.
《陌上桑》故事很简单,语言也相当浅近,从诗题《陌上桑》所设定的故事场所说起.中国古代,以男耕女织为分工.“女织”从广义上说,也包括采桑养蚕.桑林在野外,活动比较自由,桑叶茂盛,又容易隐蔽,所以在男女之大防还不很严厉的时代,桑林实是极好的幽会场所.在这里,谁知道发生过多少浪漫的故事?自然而然,桑林便不断出现于爱情诗篇中.
这在彼汾一方,《诗经》中已经很普遍.《汾沮洳》是写一个女子在采桑时爱上了一个男子:“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桑中》是写男女的幽会:“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可以说,在彼汾一方,《诗经》的时代,桑林已经有了特殊的象征意味,或者说,已经有了一个文学的“桑林”.
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自由自在的男女情爱遭到了否定.上述诗篇,也被儒家的经师解释为讥刺“淫奔”的作品.于是,在文学的“桑林”中,开始产生完全不同的故事.
《陌上桑》的故事,并不是一个生活中具体事件的记载或改写,而是漫长的文化变迁的产物罗敷这个人物,也是综合了各种因素才形成的.她年轻、美丽、高贵、富有、幸福、坚贞、纯洁,寄托着那些民间无名作者的人生理想.
从道德主题来说,至少在本诗范围内,作者所要求的道德是合理的.在这里,坚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违背人性的教样,而是同确实可爱的丈夫及幸福的家庭生活联系在起的.从美的情感的主题来说,也没有因为道德约束的存在而受到过分的削弱.罗敷的美貌,在作者神妙的笔下表现得动人心魄,取得了以前文学作品所未有的效果.
对于常人出于爱美之心而略有失态的行为,作者只是稍作揄,始终不失人情味.爱慕美色,其实是人的天性.但这种天性在生活中不能不受到约制,所以文学作品常常在这方面提供安全无害的补偿.
《陌上桑》在这方面的意义恐怕比它的道德意味更重要一些,或至少说更受人喜欢.所以在《陌上桑》出现以后,魏晋南北朝产生了大量的模拟之作,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的诗篇.至于它的独特的表现手法,直到元明清的戏曲小说中,还不断有人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