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让梨 不是孔融让梨原文:有弟兄俩,是双胞胎.弟兄俩不但相貌长得像,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特别爱吃梨.有一天吃过晚饭,母亲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8 19:04:47
让梨
不是孔融让梨
原文:
有弟兄俩,是双胞胎.弟兄俩不但相貌长得像,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都特别爱吃梨.
有一天吃过晚饭,母亲拿出来两个梨,一个大梨,一个小梨.弟兄俩嗷嗷叫着,就要扑过去抢那个大梨吃.母亲连忙拦住他们俩说:“你们俩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吧?”弟兄俩一齐点点头,母亲接着说:“人家孔融4岁就能让梨.你们俩今年都8岁了,也该学学孔融让梨吧?”弟兄俩又一次点点头.
母亲先问哥哥:“你是哥哥,你先说,你想吃大梨还是小梨?”
哥哥看了看桌子上那个黄澄澄的大梨,又看了看母亲和弟弟,说:“你让我说实话还是说瞎话?”
母亲说:“当然说实话!”
哥哥使劲儿咽了一口唾沫,用手指着那个大梨结结巴巴地说:“我当然想想……吃……吃大的……”
“啪”的一声,哥哥的脸上挨了一巴掌.
母亲转过头又问弟弟:“你说,你想吃大梨还是小梨?”
弟弟看了看桌子上那个黄澄澄的大梨,狠狠地咽了一个唾沫,说:“我想……”话说了半截,弟弟看到了哥哥泪流满面的脸和脸上五个红红的指头印,立刻伸手拿起了那个小梨,说:“我是弟弟,大梨让哥哥吃吧!”
哥哥听了,咧开嘴笑了,脸上的泪也顾不得去擦,身手就去拿大梨.
“啪”的一声,哥哥的脸上又挨了一巴掌.
母亲从桌子上拿起大梨,塞到弟弟手里,又从弟弟手里夺过小梨,塞到哥哥手里,对弟兄俩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
过了几天,吃过晚饭,母亲又拿出来两个梨,仍然是一个大梨,一个小梨.母亲对哥哥说:“今天还是由你先挑,你说吧,想吃大梨还是小梨?”
哥哥说:“让我说实话还是说瞎话?”
母亲说:“当然说实话!”
哥哥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吃大的.”
“啪!”哥哥的脸上哎了一巴掌,“我再问你一遍,想吃大梨还是小梨?”
“大梨!”哥的脸上很快显出五个红指头印,可这次哥哥却忍住了,没有哭.
弟弟害怕极了,用手悄悄地指了指那个小梨,又赶快把手缩回来.
“好孩子.”母亲说着,把大梨塞到了弟弟的手里,自己拿着那个小梨吃了起来.吃完梨,母亲对弟兄俩说:“记住:想占便宜的人,有时候反而吃亏!”
二十年后,弟兄俩长大成人.
哥哥做了法官,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代表法律的尊严.
弟弟却成了诈骗犯,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是美丽的谎言.
在庄严的法庭上,法官哥哥问罪犯弟弟:“什么时候学会了骗人?”
罪犯弟弟低下了头,露出羞愧的神色
《让梨》这篇小小说主要叙述了母亲两次让兄弟俩选梨,哥哥因为说实话受到惩罚,而弟弟则因为害怕母亲的挨打选择说谎,反而得到夸奖.最后,哥哥做了法官,而弟弟成了诈骗犯的故事.

这篇小小说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可悲.哥哥说实话受到的惩罚,母亲对孩子的暴力教育,弟弟由母亲眼中的好小孩到长大后的诈骗犯……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局呢?归根到底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以暴力教育教导孩子.

文章中的母亲,一味地给兄弟俩灌输孔融让梨的道理,对于哥哥不让梨的行为很不满意,认为他总是想着占小便宜,对其采取暴力教育——认为挨打小孩可以教育好孩子,甚至不给他梨吃,以惩罚他的“贪小便宜”.但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诚实.

还有就是母亲的暴力教育,虽然没有让哥哥屈服,却把弟弟推向了地狱.弟弟因为看到哥哥说了实话而被打,害怕会遭受到一样的“待遇”,就选择说谎,哪知道这则是弟弟成为诈骗犯的开端,为后文埋下了伏笔.母亲的暴力教育折射出了社会现象,或者应该说母亲的暴力教育只是社会家庭暴力教育的一个小小缩影罢了.

除文章主旨鲜明外,此篇小小说还有以下几点精彩:
(一)、斜升反转的写作模式
这篇小小说写了两个相同的情节和细节,开始写母亲给兄弟俩说孔融让梨,点出了该小小说的主要内容——让梨;接着让兄弟俩选梨,哥哥因为说实话选大梨而挨了母亲的巴掌,只能吃小梨,而弟弟因说谎反而得到大梨;然后,又写了母亲让兄弟俩选梨,哥哥还是诚实地选大梨,结果不仅挨了打,还与小梨擦肩而过,而弟弟则害怕母亲的巴掌选择说谎,再一次得到大梨.看到这里,会觉得哥哥长大后肯定是个坏人了.但最后突然一个下跌反转,哥哥当了法官,而弟弟则成了诈骗犯.

这样的情节设置,形成了一种大反差的艺术效果.简单的情节和细节,凸现出了家庭教育存在着的缺陷——暴力教育当道.尤其是意料之中而又意料之外的结局,产生了更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让人读后,心头涌上一层悲哀,不知是为母亲还是为这种家庭教育.

(二)、围绕话题,详略得当
文章一开始用兄弟俩爱吃梨来引出文章所要讨论的话题——梨,接着又用孔融让梨的典故点出真正的话题——让梨,然后大篇幅覅采用了两个几乎相同的情节——兄弟选梨,在这情节中,很详细地描写了母亲“教育”哥哥时的动作、语言,弟弟的神情、动作以及哥哥的无奈;简略地叙述了母子吃梨以及弟弟得到大梨后的心理,详中有细,细中见详.

长大后,哥哥做了法官,而弟弟成了诈骗犯,一种峰回路转而又带有意料之中的感觉油然而生.看到这里,以为会是文章的结尾,但文章的最后两句,一下子又回到了所讲的话题中来,形成了前后照应,使文章不脱节,读起来有据有点.

(三)、设悬与想象巧妙
小小说在开头就设下了悬念:为什么要以“让梨”为题目,主题是什么呢?接着安排了母亲让兄弟俩选梨的情节,一步步加深这个悬念的同时,又设下了另一个悬念:在母亲的这种教育下,兄弟俩会不会都成为无用之才?第二个悬念一直到长大后哥哥当了法官,而弟弟则成了诈骗犯,才得以释怀,而第一个悬念则持续到了结尾才豁然开朗,“让梨”是小小说中的线索,实际上通过“让梨”这件家庭发生的小事,来折射着家庭教育存在着缺陷——用暴力教育抹杀孩子说真话的本性.

想象始终环绕着悬念,设悬的同时也带动了想象的起步.文章中“哥哥使劲儿咽了一口唾沫,用手指着那个大梨结结巴巴地说:‘我当然想想……吃……吃大的……’”,其中的省略号充分体现出了哥哥怕被母亲责骂,但又想说实话的神态,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仿佛真的感受到哥哥惧怕母亲的心理.

而文章结尾的省略号则留下了更大的空白,使人联想翩翩:兄弟俩在法庭上见面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如果他们母亲知道了使弟弟成为诈骗犯的侩子手是自己时,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留给我们想象的同时,也让我们反思着到底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促使孩子的成才.

(四)、善于运用反讽的手法
看到“让梨”这个题目时,通常第一印象会觉得这篇小小说的内容是赞扬具有孔融那种谦让的道德品行的人,而小小说的前几段也是在写母亲教导着兄弟俩“让梨”.当看到结尾再来反观题目及开头,是多么地可笑、可悲.“让梨”不仅仅是让出了实质上的梨,更是让出了道德上的“梨”——道德行为的培养.讽刺着母亲的失败教育,也在讽刺着当今家庭中采取以暴力教育促孩子成才的做法.

母亲对兄弟俩说过的两句话“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记住:想占便宜的人,有时候反而吃亏!”表面看来是在教育兄弟俩,但仔细体味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讽刺味道是何其地浓.哥哥“想占便宜”却成了法官,而弟弟“不占便宜”却做了诈骗犯,到底谁才是“占便宜”的人?如此戏剧化的情节安排,让人哭笑不得,也为母亲的教育方式感到可笑而又可悲.

同样地,小小说结尾弟弟说“从那次让梨……”,听起来像是在回答哥哥的问题,但也充满了讽刺的意味,母亲教导的所谓的“让梨”的道理,竟是让弟弟学会骗人的开始,是该笑还是该悲,蕴含其中的反讽味道浓重.

此篇小小说可以说是折射家庭教育失败的范本,让梨,让出了诚实,也让出了良好道德品行的培养.这该说是一种可怜,还是一种可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