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历史六年级下册每课重点句子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10 06:31:23
历史六年级下册每课重点句子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文帝(杨坚)的功绩:
1、建立隋朝:581年,杨坚定都长安.
2、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统一全国的条件:A、江南经济的发展,B、北方民族的大融合,C、人民渴望统一.统一的意义:结束了分裂格局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措施:A、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B、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结果: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二)隋炀帝的功绩:
1、下令开凿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中心:洛阳(3)起止点: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4)评价:积极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消极作用: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和掠夺.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大运河现在的价值:济宁以南还可航运,进行南水北调.)
2、创立科举制: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三)隋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A、开通大运河(最大的贡献);B、统一全国;C、创立科举制.(隋朝的统治与秦朝相似)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李世民)的统治:贞观之治.
1、措施:(1)吸取隋亡的教训;(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措施);(3)戒奢从简;(4)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政治措施);(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魏征进谏二百多次,是最著名的谏臣.)
2、结果: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根本目的是巩固其封建统治.)
三、女皇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
1、措施: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贞观遗风)
2、结果: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1、武则天以后,唐玄宗即位.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还注重节俭.在他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2、唐玄宗统治后期(天宝年间),宠爱杨贵妃, 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907年唐朝灭亡.
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一、农业:A、修建了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B、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C、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来的;★ D、唐朝制造了曲辕犁(用来耕地的工具),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手工业: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最有名.
三、商业:唐朝著名的大都会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居民住宅区)和市(商业区).长安成为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
四、材料解析题: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这是谁的诗句? ——杜甫 2)“开元”是谁的年号? ——唐玄宗
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课本P12的注解.)4)文中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 5) 人们尊称这首诗的作者为什么?——诗圣
隋唐时期还有哪些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与这位大诗人同朝代的著名诗人还有哪些?试举一例.
——李白《望庐山瀑布》、白居易《新乐府》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度的诞生:——隋朝
1、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之前,按门第选官)
2、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3、科举制创立的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科举制逐渐完善于唐朝.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为重要.
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1、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
2、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立殿试和武举.
3、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4、隋唐科举制的影响: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又利于人才的选拔,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②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的风气盛行;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唐诗的繁荣.(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对世界影响深远,今天考试仍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要公平、公正)
三、明代科举制:“八股取士”.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分为八部分,称为“八股文”.
(顾炎武: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八股取士的危害比焚书坑儒还严重.)
消极影响(危害):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究实际的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四、科举制的废除:——清朝末年.
五、材料解析:
1、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材料一出自何人之口?——唐太宗
2)该材料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反映了唐朝的科举制度.
3)该现象正式形成于什么时候?——科举制度正式形成隋炀帝时.
4)明朝时科举制有了什么新发展?——八股取士
5)这种现象(制度)有何影响? 或你如何评价古代的这种制度?——(略)
6)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它对谁最有利?——封建统治者(皇帝)
2、“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北宋汪洙《训蒙幼学诗》
1)诗中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什么理想? ——做官.
2)实现理想的途径是什么?——参加科举考试.
(太多了,剩下的贴不上来 给你邮箱 我发你邮箱里,36小时内有效,不然我不看这个题了 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