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6 06:29:57
武则天的治国措施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人.其父武士彟经营木材生意,后随李渊入长安,官至工部尚书.武则天14岁时被选入宫中,被唐太宗立为才人,赐号“武媚”.唐太宗死后,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继位后,复召入宫,立为昭仪.武则天“奉顺上意”,深得唐高宗宠幸.她生子后,唐高宗废王皇后,改立她为正宫.从此,武则天开始踏上政治舞台,由参预政事、临朝称制直至自称皇帝.她大致在公元660年参预国政,决百司奏事.唐高宗死,唐中宗即位,她临朝称制.两个月后,她废中宗为庐陵王,另立睿宗.公元690年,她废睿宗,“革唐命改国号为周”,自称皇帝.公元705年,武则天患重病时,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诛杀专断朝政的武氏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迫使武则天传位唐中宗,不久即病死,享年83岁.武则天是中国封建社会唯一的女皇帝,也是一个杰出的女皇帝.她一生实际掌握唐朝政权长达40多年,其治国思想是很丰富的.
奖励农桑,轻徭薄赋
武则天汲取唐太宗治国必须安民的经验,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公元674年,她向唐高宗提出了十二项施政措施,如“劝农桑,薄赋徭”,“省功费力役”等.后来,又规定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则予以奖励;如“为政苟滥,户口流移”,则必加惩罚.她曾下令:“刺史县令,风化之首,宜矜恤鳏寡,敦劝农桑,均平赋役,省察奸盗.”
对民情的贫弱和疾苦,武则天比较能体察,并采取轻徭薄赋措施来减轻百姓负担.她曾向唐高宗建议免去百姓的计口钱.公元692年山东、关内发生饥荒,公元年洛水泛滥,她都及时派官吏巡察,开仓赈济.上述武则天奖励农桑、轻徭薄赋的思想及其有关法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人口的持续增长.据《唐会要》记载,在武则天当政前后的半个世纪中,人口由380万户增长到615万户.
广听劝谏,赏罚并举
武则天是一个广听劝谏的皇帝,能广泛倾听各种不同类型人的意见,然后判断是非、择善而从之.她早就向唐高宗提出建议,要“广言路,杜谗口”她自己执政以来,广开言路,大臣们都敢于劝谏,而她身体力行,能够善于纳谏.
武则天是女皇帝,在继承问题上,她变李姓的唐朝为武姓的周朝,自然想传位给武姓的人.因此,她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为太子,于是她同群臣商议,狄仁杰认为不可.武则天问:“为什么不可?”狄仁杰以被武则天废弃的庐陵王与武三思相比,回答说:“如果说匈奴犯边,让武三思去招募抗敌勇士,恐怕一个月也招不了千人;如果让庐陵王去,不几天就可招来五万.”武则天认为狄仁杰说得有道理,采纳了他的意见,重新立庐陵王为皇太子,解决了武则天身后的继承问题,还政于李氏唐朝.武则天的又一个侄子武承嗣在宰相中权力最大,大臣李昭德向武则天密言武承嗣权太重,恐养成篡夺帝位的危险,武则天不以为然.李昭德进一步提醒:“侄子对于姑姑,有儿子对父亲那般亲吗?可是,还有子杀父而篡夺其位,何况侄子呢!”武则天方才醒悟,采纳了他的意见.公元700年,武则天欲造大佛像,准备让天下僧尼出一钱以助其役.狄仁杰劝谏说:“虽敛僧钱,百未支一,但当今边境未宁,这样既费官财,又尽人力,一旦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听后十分高兴,并说:“公教我为善,我有什么理由不听从呢.”于是停止修造大佛像.
武则天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赏罚并举,“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武则天在唐太宗宫中时,唐太宗有一匹壮马,名叫狮子,非常暴烈,没有人能制服它.有一天,武则天对唐太宗说,她能制服它,但要有几件器物:铁鞭、铁挝、匕首.制服的办法是:用铁鞭抽打它,若不服,用铁挝打它的头,若再不服,用匕首割断它的喉.执政以来,武则天以制壮马的方法驾驭天下,即以严刑来控制仕途,发现不称职的官吏,便革免或杀戮.与此同时,武则天对于大臣们中肯的建议,实行奖赏.大臣朱敬针对武则天滥施威刑,建议“宜省刑尚宽”,“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于是“太后善之,赐帛三百段”.又一次,朱敬还当面批评武则天生活腐化,宠爱男妾,武则天闻之非但不动怒,反而夸奖朱敬“非卿不闻此言”,乃“赐百段”.
打破门阀,破格举才
在用人方面,武则天打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专制,不以等级、门第、资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