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1、关于西藏、新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提出证据(要全面的),初中课本范围内,要注明相关事件的时间和人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4/29 20:01:09
1、关于西藏、新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提出证据(要全面的),初中课本范围内,要注明相关事件的时间和人物.
2、帮忙找一下自建党以来所有党的重大会议(20世纪内),要会议名称、时间、影响,
第一个问题
汉朝对新疆
张骞两度出塞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虽然与汉朝建立联系,但仍受着匈奴的控制.为了供应往来的使者,汉武帝、昭帝便在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等地驻兵屯田,积聚粮食,置使者校尉领护.汉宣帝神爵年间,匈奴右部兼管西域僮仆都尉的日逐王与单于失和归汉,“僮仆都尉由此罢,匈奴益弱,不得近西域”(《汉书·西域传序》).汉朝便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域(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护,是带兵监护.都护,是总监护.
班超经营西域
唐朝对新疆
唐对东突厥、西突厥的战争
武德九年(626年)八月,东突厥颉利可汗乘唐太宗即位不久,国内政局动荡之机,与其侄突利可汗合兵十余万长驱直至渭水便桥北.颉利一面列阵渭水北岸,一面遣使入长安以观虚实.唐太宗与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驰至渭水南岸,隔水责颉利负约.继而唐军毕至,旌甲蔽野,太宗指挥诸军布阵,独留与颉利对话.唐太宗“啖以金帛”(《资治通鉴》),颉利于是请和.隔日,太宗至城西,斩白马,与颉利盟于渭水便桥之上,突厥退兵.
贞观三年(629年),乘东突厥内部不和,连年雪灾,杂畜多死,人民冻饿,唐太宗命李靖统一指挥十余万大军,分六路进攻东突厥.在大军压境的形势下,突利可汗入朝请降.翌年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骑,夜袭定襄(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大破突厥,颉利狼狈逃遁.李靖选精骑一万,带20日粮,追至阴山,李军继其后,与突厥会战阴山,大获全胜.颉利率残兵万余欲退往漠北,路上为唐军俘获,送往长安,东突厥灭亡.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一带,设置了顺、、长、化四个都督府,以安置十多万内附的突厥人民.又在颉利可汗所统辖的今内蒙古地区置定襄、云中两个都督府,下设六个州,任用原来的突厥酋长为刺史,来管理当地的突厥部落.当时突厥人迁居长安的近万家,突厥贵族被唐朝任命为将军、中郎将等五品以上官吏的达百余人.
由于西突厥统治者称霸西域,奴役当地各族,阻碍了中西商路,威胁着唐朝,为了维护对西域的管辖,保护中西商路,唐跟西突厥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第一步先取西域天山南路诸国——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削弱西突厥在西域的势力.第二步,657年唐高宗派苏定方灭西突厥.
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置
都护府是唐朝设置在边境地区的军政合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官职分设都护、副都护、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录事、诸曹参军事、参军事等.都护的职责是招抚安置归附的各部族,维护本地区的统治秩序,对付外来侵扰,考察所属官员政绩,给予赏罚,镇压叛乱.
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平定高昌以后,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西州交河(今新疆吐鲁番西交河古城址),统辖高昌故地.天山以南,原为西突厥役属的各国先后归附唐朝,唐以其地设置龟兹(今新疆库车)、疏勒(今新疆喀什)、于阗(在今新疆和田)、焉耆(在今新疆焉耆)四军镇,隶属安西都护府.显庆二年(657年)平贺鲁,在西突厥故地设置羁縻蒙池、陵二都护府,各领都督府州若干;次年,安西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治所移到龟兹,并在天山以北设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为管理天山以北的西突厥故地,唐朝在显庆年间设置金山都护府,治所设在庭州,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金山以西、两河流域以东的广大地区,隶属于安西都护府.龙朔元年(661年),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原为西突厥役属的西域16国也全部设置都护府,管理80州、110县、120个军府,并由安西都护府统领.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广大地区归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辽阔地区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安西和北庭两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历史上都是中国的领土.
唐朝对西藏
文成公主入吐蕃
年轻的松赞干布决心跟唐朝建立友谊.贞观八年(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访问长安,唐朝使臣很快到吐蕃回访,成为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良好开端.松赞干布遣使献贵重礼物向唐王室求婚,唐太宗未允.贞观十四年(640年),又命大相(宰相)禄东赞为使官,以黄金5 000两及珍宝数百件作聘礼,请许婚.唐太宗允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到吐蕃.
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命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吐蕃.公主携带大批丝织品、手工艺品,还有史书、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医方100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医学论著4种.又带了耐寒抗旱的芜菁(通称大头菜)种子和其他谷种.还带着通晓所带书籍的文士和制造各种物品的工匠以及乳娘、宫女、乐队等.
松赞干布到吐蕃东部边境亲自迎接公主.公主到逻些时,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迎接这位远道而来的赞蒙(藏语王后).松赞干布说:“我父祖没有和上国通婚的,我能娶大唐公主,深感荣幸,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他在逻些为公主修筑了唐式宫室.松赞干布也改服唐人服装,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入太学学习诗书,聘请唐朝文士掌握与唐往来的文书.到长安学习的吐蕃人很多取得成就,如唐高宗时吐蕃使臣仲琮,唐中宗时使臣明悉猎,都是著名的汉学者.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劳动人民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产量.公主带的水磨,深受劳动人民欢迎,公主和她的侍女,还把纺织、刺绣技术传授给吐蕃妇女.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还保存着他俩结婚的洞房遗迹,大昭寺前的唐柳传说是公主亲手所栽.藏族的史书用大量篇幅来记载公主的事迹.
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以亲王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并赐锦帛数万匹,大批杂伎工匠及龟兹乐队.工匠将生产技术传到吐蕃,至今拉萨还保存着许多唐代乐器.《毛诗》《礼记》《左传》《文选》等书籍也在这时传入吐蕃.汉族文化进一步传播,唐蕃关系更加密切.开元十八年(730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旧唐书·吐蕃传》)
元朝
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清朝对西藏
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以“达赖喇嘛”封号和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并赐以册印.从此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从而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应引导学生复习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元朝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属宣政院管辖.这些史实,充分说明藏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西藏地区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清朝对新疆
乾隆时,天山以南的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祸及当地人民.清政府招降不成,调兵平定了叛乱,而后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另外周恩来的外交辞令中周总理也提到过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内容比较繁琐,有链接可以看看
http://www.wzqjks.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305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说施琅攻台是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收复失地,是违背史实的.
早在施琅踏足台湾之前,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中华儿女所开发建设.如果说施琅攻台是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等于是割断历史,人为地缩短了中华民族对台湾的主权,也是与史实不符的.
“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自有史籍记载以来,台湾的开拓、发展和疆域的完整统一,始终是与中华儿女的辛勤劳动和英勇捍卫分不开的.台湾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
从以上引述的这段台湾历史资料看以清楚地看到,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同属一脉,早晚从三国时代起,中国历代政府就一直对台湾进行巡察,最晚在南宋时代,就对台湾实施有效的连续的管治,派兵置吏,将台湾纳入中国的政治版图.元明两代,管治不断加强,通过中华各族儿女的共同努力,台湾的经济文化也得到不断发展.要说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三国的卫温和南宋、元两代的有关人员,特别是历代的劳动人民,才有资格说为中华民族开拓了台湾.至于施琅,他攻台的时候,台湾上本来也是中华民族的政权,他只能算是为清朝开疆拓土.说他为中华民族开疆拓土,这顶桂冠并不合适.清自然是属于中华民族,这并不矛盾,因为中华民族不是到了清朝才开拓的台湾,而是早就开拓了.
说施琅为中华民族收复失地那更不合适了.小孩子都知道,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自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就算回到了中华民族的怀抱了,谁能否认这一点呢?而郑政权不仅收复了台湾,而且在他们管理台湾的时期,对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样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台湾在古代曾被称为“夷洲”、“琉求”.据三国东吴人氏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称:夷洲在临海郡(即今浙江宁海往南一带)东南两千里,由此可以确知“夷洲”即今日台湾.《元史·琉求传》(二百十卷)中写道:“琉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相对.”可见,琉求即指台湾.历史上,“琉求”还被写作“流求”、“琉球”等.明代,台湾被称作“鸡笼”,并已开始使用“台湾”这一称呼.当时的“琉球”指现在的琉球群岛.在明代,琉球群岛不属日本,有自己的政权.详见《明史·鸡笼传》和《明史·琉球传》.
第二个问题
1.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后来转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3)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4)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5)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6)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2、遵义会议
——建党以来的第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3)意义: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 指导思想
(1)背景: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2)时间:1945年4月
(3)地点: 延安——敌后战场战略总后方
(4)主要议题: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
(5)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注意:针对抗日战争不是解放战争);②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毛泽东就中国前途的报告)
(6)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4、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内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缅怀革命先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1)创作于1935年,抗战时期,田汉词,聂耳曲.
(2)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日本侵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3)当时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救亡图存、抗日救国.
(4)为什么要把具有危机意识的歌曲定为代国歌?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严峻形势,国内,大陆尚未完全解放,国民经济处于完全崩溃状态;国际上,美国对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方针,此时定为代国歌,目的是提醒人们意识到新的危机的存在,激励人们为祖国的独立、富强继续努力.
(5)为什么和平建设时期还将这首充满民族危机意识的歌曲作为国歌?
居安思危,发扬抗战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6)今天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地点; 北京;
(2)内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意义: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中共“八大”(1956)
(1)背景:为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趋势,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而召开.
(2)主要内容: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确定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意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7、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1)地点:北京
(2)主要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新”的表现;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与中共八大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
8.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9.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0.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11.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
1. 都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集体.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 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共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3. 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遵义会议为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56年中共八大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比较:】
(1)都遵循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最主要相似点(两次会议的主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作用: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开了好头,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4)结果:前者制定的路线和政策没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不久被“左”倾错误代替;后者的精神得到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稳步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