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以舍得为话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3 00:42:06
以舍得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解题思路: “舍得”可分解成两个并列的动词来理解,即“舍”与“得”。所以,文章的立意可以从“舍”与“得”的关系入手,重点谈有“舍”才有“得”。
解题过程:
【审题指导】
1.“舍得”之关系说
“舍得”可分解成两个并列的动词来理解,即“舍”与“得”。所以,文章的立意可以从“舍”与“得”的关系入手,重点谈有“舍”才有“得”。
人们习惯于把“获得”作为成功的标准之一。于是,贪婪地抱住一切他们认为值得的东西,不舍得拿出半分。可是事实证明,这样的人往往会失去更多。他们不懂得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层立意是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的,立足于事物发展的规律。
2.“舍得”之价值说
往深处看,一“舍”一“得”之间还是应当有所偏重。从“舍”与“得”的价值来看,舍弃什么决定了得到什么,想要得到什么决定了必须舍弃什么。于是,可以思考怎样的“舍”才能获得有价值的“得”。这一层立意要更深一些,涉及到的是价值观的问题,在“舍”与“得”的价值比较上体现出作者的人生态度。
3.“舍得”之态度说
就人生的得失而言,有时舍弃什么会决定我们将得到什么。但是,大多数人在“舍”的同时无法预计到自己将会“得”到什么。于是,“舍”就成了一种态度,“舍”本身或许就是一种“得”。这种观点的角度是很有新意的,在创作上有些难度,但是有挑战才能得高分。
【参考例文】
说“舍得”
《吕氏春秋》里有这样一句哲言:“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全。”可见,有舍才有得;要想有所得,就必须学会有所舍弃。
陶渊明是魏晋时期的大诗人,以创作田园诗而闻名。他多次出入官场,先后担任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职,四十一岁时任彭泽令。陶渊明实在是厌恶黑暗的官场生活,任彭泽令不到三个月就弃官回乡,过起了隐居生活。虽然生活贫困,可乡野的自由生活让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在此期间,他创作了大量流传千古的田园诗。我想,正是因为他抵挡住了官场的诱惑,才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现实生活中,我认为最愚蠢的行为就是太“执着”于自己想要得到的利益,死抓着既得的利益不愿放手。比如,假如你有三根香蕉,你是愿意拿出其中的两根与身边的伙伴分享,还是会选择一个人独享呢?从表面上看,和别人分享会让你失去两根香蕉,似乎亏了,但实际上你获得了宝贵的友谊,这价值远远高于那两根你拿出来分享的香蕉。那么以后,如果别人有好吃的东西,也就不会忘记与你分享,你会获得好多种不同滋味的享受。这样看来,在有所舍后,你得到的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收获。而如果你选择了独自享用,看起来你似乎得到了全部,实际上却失去了更多。
还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方法捕捉猴子:在地上安装一个小木盒子,把猴子爱吃的坚果放在里面。木盒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把爪子伸进去,但是在抓住坚果后,猴爪就抽不出来了,这时的猴子只有束手就擒。人们之所以能够用这种方法捕到猴子,是因为抓住了猴子的一个弱点,那就是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懂得“舍得”非但可能一无所获,甚至还会危及自己的生命。
有时,失去了一缕阳光,反而会得到无限的光明。因此,舍得即为获得。我们不能鼠目寸光,而应该往长远一点看,不能让目前的既得利益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一道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