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出师表》里词的本意与隐身意,文言句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5 09:35:53
《出师表》里词的本意与隐身意,文言句式
字词解释
  出:出征.
  师:军队.
  (1)先帝:指刘备.
  创:开创,创立.
  业:统一中国的大业.
  而:竟
  (2)中道:犹言半路.
  崩殂(cú):死.崩,古时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3)今:现在.
  益州疲弊: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
  益州,今四川省一带,这里指蜀汉政权.
  疲弊,贫困衰弱
  三分:天下分为三个国家(即孙权,刘备,曹操三大势力.)
  (4)此:这.
  诚:确实,实在.
  之:的.
  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5)然:然而.
  侍,侍奉.
  卫,守卫
  懈:松懈,懈怠.
  于:在.
  内:宫中.
  (6)忘身:舍身忘死.
  (7)盖:大概,原来是.
  追:追念.
  殊遇:优待,厚遇.
  殊,不一般,特别.
  (8)诚:实在,确实.
  宜,应该
  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开张,扩大.
  (9)光:发扬光大.
  遗德:留下的美德.
  (10)恢弘:发扬扩大,用作动词.
  恢,大.
  弘,大、宽.这里是动词,也做“恢宏”.
  (11)妄自菲薄:随便看轻自己.
  妄,随便,胡乱.
  菲薄,小看,轻视.
  气,志气.
  之,的.
  (12)引喻失义:讲话不合道理、不恰当.
  引喻,称引、譬喻.
  喻:比如.
  义:适宜,恰当.
  以,以致,从而.
  塞,阻塞.
  谏,劝谏.
  俱,全,都.
  (13)宫:指皇宫.
  府:指朝廷.
  (14)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
  陟(zhì):提升.
  罚:惩罚.
  (15)臧否(pǐ):善恶,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臧,表扬;否,批评.
  (16)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
  科,科条,法令.
  及,以及.
  为,做.
  (17)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
  论;判定. 
  刑,受罚.
  (18)昭:彰显,显扬,显示.
  平:公平.
  明:严明.
  理;治
  (19)偏私:偏袒私情,不公正.
  (20)内外异法: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内外:指宫内和朝廷.
  异法:刑赏之法不同.
  (22)良实:善良诚实,这里形容词做名词,指善良诚实的人.
  志:志向.
  虑:思想,心思.
  忠纯:忠诚纯正.
  (23)简:挑选.
  拔:选拔.
  遗(wèi):给予.
  (24)悉以咨之:都拿来跟他们商量.
  悉,全部.
  咨,询问,商议.
  之,指郭攸之等人.
  (25)必能裨补阙漏: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
  裨(bì):弥补,补助.阙,通“缺”, 缺点..
  (26)有所广益:收到最多的好处.
  广益:增益.
  益,好处.
  (28)性行(xíng)淑均:本性和行为善良端正.
  淑,善良.
  均,公平.
  (29)晓畅:谙熟,精通.
  试用:任用.
  (31)督:武职,向宠曾为中部督.
  (32)营:军营、军队.
  (33)行(háng)阵:指部队.
  (34)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36)倾颓:倾覆衰败.
  (37)痛恨:痛惜,遗憾.
  (39)死节:为国而死的气节,能够以死报国.
  (40)隆:兴盛.
  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41)布衣:平民百姓.
  (42)躬:亲自.
  耕:耕种.
  苟:苟且.
  全:保全.
  (43)闻达:做官扬名.
  (44)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卑,身份低下.
  鄙,地处偏远.与今义不同.
  (45)猥(wěi):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枉屈:枉驾屈就.
  (46) 顾,拜访.
  (47)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苏教)
  感激:感动奋发.(人教)
  许:答应.
  驱驰:奔走效劳.
  (51)夙夜忧叹:早晚/整天担忧叹息.
  夙,清晨. 忧虑,忧愁焦虑.夙夜:早晚.
  (53)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54)奖率:激励率领,奖励统帅.
  (55)驽(nú)钝: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的话.庶:希望.竭:竭尽.
  驽 ,劣马,走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56)攘(rǎng)除:排除,铲除.
  奸凶:奸邪凶恶的敌人.
  (57)旧都:指东汉都城洛阳或西汉都城长安.
  所以:古今异义,这里指用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效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58)酌斟:商讨,考虑.
  损益:增减,兴革.
  斟酌损益:斟酌情理,有所兴革.
  (5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托,委托.
  效,重任.
  (60)不效则治臣之罪:没有成效就治我的罪.
  效,有成效.
  (61)慢:怠慢,疏忽.
  (62)彰:表明,显扬.
  咎:过失.
  (63)咨诹(zōu)善道:征询治国的良策.
  诹(zōu),询问.
  (64)察纳:认识采纳.
  (65)雅言:正确的言论,正言.
  (66)深追:深切地追念.
  遗诏: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67)临:面对
  涕零:落泪.
  (68)先帝遗诏:刘备给后主的遗诏,见《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阙”通“缺”,缺点.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选择的意思.
古今异义
  出 句┃古今异义词┃古义┃今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秋 ┃ 时 ┃指四季中的秋季
  诚宜开张圣听 ┃ 开张 ┃ 扩大 ┃指商店开始营业
  引喻失义 ┃义 ┃适宜,恰当 ┃正义,意义
  陟罚臧否 ┃ 否 ┃ 功过好坏 ┃表示否定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 ┃……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 ┃表示因果关系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现指品质低劣 、下流
  猥自枉屈 ┃ 猥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卑鄙下流
  庶竭驽钝 ┃ 庶 ┃希望,期望 ┃众多
  晓畅军事 ┃ 晓畅 ┃ 精通,熟练 ┃通顺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痛恨 ┃痛心遗憾 ┃十分憎恨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由是感激.┃ 感激 ┃ 感动振奋 ┃意指激动感谢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偏私 ┃ 偏袒和私心 ┃照顾私情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布衣 ┃ 普通的百姓 ┃用布做的衣服
  先帝知臣谨慎 ┃ 谨慎 ┃ 严谨而慎重 ┃小心慎重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涕 ┃眼泪 ┃鼻涕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同不“效”则治臣之罪) ┃效┃任务(实现)【一词多义】 ┃效果
  不宜异同┃异同┃不同┃1不同;不一致. 2 引申为反对. 3 反对意见;异议.
  当奖率三军┃奖┃激励┃奖励,奖品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 ▏奔走效劳 ▏速度快
  后值倾覆┃倾覆┃失败┃倒塌
一词多义
  1、中
  而中道崩殂(半,形容词)
  宫中府中(内,里,中间,方位名词.下文“愚以为宫中之事”中的“中”同此)
  2、道
  而中道崩殂(路,途,名词)
  以咨诹善道(道理,名词)
  3、分
  今天下三分(分开,动词)
  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名分,职分,名词.读fèn)
  4、然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然而,可是,转折连词)
  然后施行(这样,指示代词)
  5、遗
  以光先帝遗德(遗留,动词.下文“深追先帝遗诏”中“遗”同)
  以遗陛下(给予,动词)
  6、有
  若有作奸犯科(有,与“无”相对,动词.下文“有所广益”中“有”同此)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
  7、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判定,动词)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动词)
  8、明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严明,形容词)
  以伤先帝之明(英明,圣明,形容词)
  9、行
  然后施行(做,执行,动词)
  性行淑均(品德,品行,名词)
  必能使行阵和睦(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10、能
  必能裨补阙漏(能够,助动词.下文“必能使行阵和睦”中“能”同此)
  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才能,动词)
  11、所
  有所广益(……的动词,特殊的指示代词.下文“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臣所以报先帝”中“所”均为特殊的指示代词,具体的指代对象可以从上下文来体会)
  优劣得所(地方,处所,名词)
  12、当
  咨臣以当世之事(正在……的时候,介词.下文“今当远离”中“当”同此)
  当奖率三军(应当,应该,助动词)
  13、任
  受任于败军之际(任用,委任,动词)
  则攸之、祎、允之任(责任,职责,名词)
  14、临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副词)
  临表涕泣(面对.动词)
  15、效
  恐付托不效(奏效,有效果,动词.下文“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效”同此)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名词)
  16、言
  进尽忠言(话,言论,名词.下文“若无兴德之言”、“察纳雅言”中“言”同此)
  不知所言(说,动词)
  17、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先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
  受命以来.(连词,表时间.以)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因为)
  咨臣以当世之事(拿)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为)
  18、为
  俱为一体(是)
  众议举宠为督(担任) 
  19、臣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臣子)
  先帝知臣谨慎(自称,我)
  20、良
  此皆良实(善良的人)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靠)
  21、于
  还于旧都(到)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苟全性命于乱世(在)
  22、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表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词类活用
  1.亲贤臣,远小人.
  亲、远:形容词做动词.
  亲,亲近.远,疏远.
  2.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形容词做动词,保全.
  3.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奸:形容词做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做名词,忠善之事.
  4.此皆良实.
  良实:形容词做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优劣得所.
  优劣:形容词做名词,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攘除奸凶.
  奸凶:形容词做名词,奸邪凶顽的敌人.
  7.陟罚臧否.
  臧否:形容词做名词,做善事恶事的人.
  8.以光先帝遗德.
  光: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9.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毛:名词作动词,长草(暗指荒凉)
  10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名词作动词,扩大、发扬
  11北定中原.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12恐托付不效
  托付:动词作名词,托付的事情
  1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忠:形容词作动词,对……尽忠
  14志虑忠纯
  虑:动词作名词,心思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没有明确语言标志的判断句:
  1、此皆良实
  译文: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译文: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也”,判断句标志: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3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间啊.
  倒装句
  4 、不求闻达于诸侯
  “于诸侯”为介宾短语做状语,状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不希求因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陈述句:于诸侯不求闻达
  5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于草庐之中”为介宾短语后置,这句意思是“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陈述句: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6 、受任于败军之际
  “于败军之际”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军事失败的时候接到任务”
  陈述句:于败军之际受任
  7 、奉命于危难之间
  “于危难之间”是时间状语后置,意思是“在情况紧急时受到委任”
  陈述句:于危难之间奉命
  【省略句】
  省略主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省略主语“陛下”.
  译文: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2、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省略主语“臣”.
  译文:后来遇到严重挫折,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
本文成语
  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过分地看轻自己.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不求闻达: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绪.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现在多用于讽刺.
  计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引喻失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总体内容理解
  1.本文选自《诸葛亮集》.作者诸葛亮,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章”.
  2.《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3.全文共9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第二层(第2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第三层(第3-5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第二部分(第6-7段):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第三部分(第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4.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学习时,要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段意概括
  一: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向刘禅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开张圣听)
  二:向刘禅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赏罚分明)
  三:亲贤远佞.
  四: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与对先帝的无限感激.
  五:追述先帝托孤以来的心情及做法,阐述自己兴复汉室的策略和忠心.以表报先帝忠陛下之情.
  六:再次强调每个人的分工与职责,表明自己出师的决心和信心.
文章评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四句总提当时形势,警策刘禅发愤图强.起笔凝重,定下全篇基调.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四句剖析人心.实际上这是对刘禅委婉而尖锐的规劝,言外之意是刘禅是沾父亲的德泽,自己还没有慑服众人的威望.所以下文就告诫要继承和发扬刘备的作风.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遣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广开言路是修明政治的先决条件,故首先提出.“诚宜”“不宜”,发起一篇告诫之意.
  从分析形势入手,首先提出要广开言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严明赏罚是修明政治的根本途径,故特别强调.诸葛亮提出这点,是因为鉴于汉末皇朝颠覆的教训:懦弱无能的皇帝容易亲信宫中近侍,受他们的牵制,而与朝中执政官员对立,造成互相倾轧的混乱局面,最后导致亡国.据《三国志·蜀书·董允传》记载,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董允常对禅劝谏,黄皓也不敢为非.董允死后,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此虽后事,但刘禅的弱点诸葛亮不会不有所觉察.这里的话是有针对性的.
  接着提出要严明赏罚,秉法持正.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为保证出师以后蜀国内政稳定,诸葛亮对人事安排作了周密的考虑,向刘禅推举一批贤能,作为辅佐.
  推举宫中贤臣.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举荐可靠的将领,交代营中事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规劝后主吸取历史教训.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任人唯亲的危害.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指出要图复兴,必须亲信忠良.
  列举历史经验教训,强调依靠贤臣的重要性.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自述早年志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诉说用世之由.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的艰苦历程.自述出身经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谨慎”是对诸葛亮的精确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一语所本.
  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述说受命以来的辛勤.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说明出师北伐,势在必行,并表明自己效忠蜀汉的赤心.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再次叮咛依靠大臣理好朝政.
  说明北伐时机成熟,表明兴复汉室的决心.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出师誓言.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后朝臣、后主职责分明,再三关照,语重心长.
  交代出师后朝政事宜,反复叮咛后主牢记刘备遗训.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结语表明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恋念之情.这本来是套语,但在本文却自然得体,读者竟不觉其为套语.
分层解析
  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的主见.
  第二部分(6~7段)追忆经历,忠刘氏,兴师北伐表心愿.
  第三部分(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归结责任.
  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具体地说,
  第一部分是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第二部分是寓情于事,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受命以来”的工作的同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第三部分中,“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更足以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全文要点
  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叙经历感帝恩――出师目标 ―――归结责任
  作者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1)赏罚同一标准: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三条建议是:①开张圣听(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赏罚分明);③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
  (3)分析形势:① 不利的客观条件:“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②有利的主观条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
  (4)作者志趣(无意功名、淡泊名利):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临危受命(创业艰难、患难与共的经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先后汉兴衰原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7)出师目标(“大事”、政治愿望):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8)三顾茅庐(追随先帝驱驰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9)表达感情: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全文赏析1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  ,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nìng),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乐不思蜀”的典故足以显示他的人品)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全文赏析2
  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伐,在出师前写下这篇表文. 阅读本文应着眼于“出师”这两个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诸葛亮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跟后主刘禅之间既是君臣关系,又是辅政者与被辅政者的关系(刘备临终托孤).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只有20岁,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出师后国内政局不稳,前方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出师后的国内政局就成了辅政者诸葛亮最放心不下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为此,诸葛亮在这篇表文里一面劝勉刘禅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一面又向他举荐人才来管理“宫中”“营中”之事,并殷切地阐明亲贤远佞的道理.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国内政局稳定,有了“平明之理”,诸葛亮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力伐魏,可见讲治国大计和政事安排正是为了出师.二是要看诸葛亮怎样说明出师的理由.北伐的决策,实际上是诸葛亮的决策.当时在蜀国内部也有不同意见,有些人持静观态度,“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反对立即出兵.在这篇表文里,没有重提这种争论,只是对出师原因做了适当的说明.这种说明没有反复陈说得失利弊,而是抒情言志,作者把“北定中原”看做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为此,他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这次北伐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