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求一篇诸葛亮的议论文诸葛亮为蜀国鞠躬……而已,有人认为他是愚臣,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22 09:52:00
求一篇诸葛亮的议论文
诸葛亮为蜀国鞠躬……而已,有人认为他是愚臣,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一表真名师 千载谁堪伯仲间
——从《三国演义》和《出师表》看诸葛亮的传统文化心理
  诸葛亮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最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中国自古以来家喻户晓的古代名人;《出师表》一文却又使诸葛亮在渺远的文学长河中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已成为古今文学作品表章之类的代表.
  读罢《三国演义》,在纷繁芜杂的人物中,我独爱诸葛亮,他是胆识、谋略与智慧的化身;品完《出师表》,无不为文中那殚精竭虑,全身心辅佐刘禅的忠臣、老相形象赞叹不已.无论是《三国演义》中的军事天才卧龙先生,还是《出师表》中的真人诸葛亮,无不向人透露出这样一个信息,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产物.
  诸葛亮的传统文化心理特点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或者说他的这一形象是如何在传统文化心理作用下被塑造出来的呢?
  先看诸葛亮的出山.虽然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直到第38回才姗姗来到我们面前,但我们的心却一直被他吸引着.从宏观上综合考虑,前面的群雄争霸,世事纷争冥冥之中注定要有一个人出来清理一下芜杂的局面.于是乎,卧龙从此腾空出世了.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还不能完全称之为文人),容易受两种思想的影响:接受老庄思想,则看破红尘,摒除功名利禄,抱有消极出世的态度;受儒家观念熏陶,则追求功名,渴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抱有积极入世的态度,发挥自己的文韬武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诸葛亮正是属于后一种情况,后来的表现也证明其确实名副其实.
  《出师表》中诸葛亮自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只不过对刘禅说的自谦之词,是个假象.难道他是“不求闻达于诸侯”吗?非也.现详陈事实:
  诸葛亮向与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相交甚密,其他人物于精纯,唯孔明独观其大略.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可见,诸葛亮和他的朋友一样是有志于仕途的,而且自己的志向还非同一般.
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在这次会谈中是侃侃而谈,详陈天下大事,细分各方势力,向刘备建议:“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处于秦川……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能有这样的分析和考虑,表明诸葛亮绝对不是隐逸之人,他是经过了一番调查研究,一心有意于仕途经济的,要积极入世,干一番大事业.
  再者,三顾茅庐,诸葛亮故意让刘备顶风冒雪,等得张飞、关羽都沉不住气了.这是在考验刘备,看看自己是否有值得为这样的人呕心沥血地效力.如果他不有意于仕途与入世,他也就没有必要这样做了.况且自己在《出师表》中说刘备“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见他是有心要答辅佐刘备的.故尔在决定出山之后,还对他弟弟吩咐要勤劳耕作,勿荒废良田,待到功成之日即可归隐,希望自己做一个陶朱公、张良式的人物,传统文化心理彰显无遗.
  其次,诸葛亮传统文化心理还表现在《三国演义》对其形象的艺术塑造上,特别是对其才能不遗余力全方位的歌颂上;《出师表》中发自内心的语言也是淋漓尽致的体现.
  无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还是《出师表》中的诸葛亮,都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物,既善于治理国家,又精于整顿军队,能够成为全面之材.就连他的死对头司马懿都对他赞叹不已:“真乃奇人也”.
  诸葛亮是个杰出的政治家.精通吏治,能管理百姓,使得在华夏西南的蜀国能够在军事实力和财力物力与魏吴相抗衡,同时,蜀川的百姓也因诸葛亮的治理方法而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蜀川的百姓深受其益,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是不是也的之于此呢,我们不得而知.
  诸葛亮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不用说《三国演义》中屡屡支出奇招致敌于死地,让敌人闻风丧胆,有名的空城计就使得老奸巨猾同样优秀的军事大将司马懿自叹不如啊!《出师表》中“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诸葛亮眼中,扩大势力,为蜀国的留存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种方式.他的军事才能使的蜀国能够坚持一段很长的时间.军事上能够和诸葛亮媲美的司马懿直到孔明死坐轮椅仍被吓得有点魂不守舍.可以说,自诸葛亮以降,许多军事上有建树的人物,都由衷的赞叹他的无人能比得才能.
  诸葛亮还是个有远见的战略家.在他答应辅佐刘备与魏吴抗衡的时候,他就为蜀国想到了好的战略方案,对曹操是“此诚不可与争锋”,对孙权是“此可为援额而不可图也”,“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扶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这样既能保证蜀川的地位,又能有机会实现兴复汉室的愿望,也了却了刘备的心愿.自己也做到“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当然,诸葛亮是个出色的外交家.除了在七擒孟获中诸葛亮显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外,使得孟获心悦诚服的归顺了蜀国,从而也了却了诸葛亮的一桩心事.南方的安宁,让诸葛亮也有心思转到北方的战线上来.外交上最出色的事情就是在东吴“舌战群儒”,使得东吴的朝廷将相佩服的五体投地.更不用说后来的三气周瑜和草船借箭了.一切的外事活动都充分展示了诸葛亮的外交才能.诸葛亮的外交活动,使得蜀国在群雄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此外,诸葛亮还是个令人佩服的文学家.《出师》一表真名师,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一篇优美的散文,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表奏类文章的典范.整篇文章充溢着诸葛亮的拳拳爱国之情,对先帝的感激,对当朝的希望,在文章中都有很好的明证.同时,诸葛亮也把自己的殚精竭虑的为国为民爱心表露的一览无余.整篇文章显得荡气回肠,大有一气呵成的效果,不见任何重修之迹,从而也说明了诸葛亮有着良好的文字功底.
  诸葛亮还能有其他的角色和能称得起的称号,笔者谨列举他的代表性的作为,提供给大家.从诸葛亮的一生来看,他实现了儒家传统中所谓的人在世界上的最高成就即立言、立行、立德.这些诸葛亮都做到了,他彻底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即使没有完成刘备的遗嘱——统一全国,实现兴复汉室,但是在后人眼中他仍然是智慧、谋略的化身,是中国自古以来政治家的楷模.
  综而言之,诸葛亮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使得他能够作出如此巨大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和政治史上有着光辉的地位.诸葛亮在经过了一千多年后仍然被后人称道,这是很了不起的辉煌.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诸葛亮也有不足之处.像任用马谡失街亭、面对无能小儿刘禅却仍然忠心耿耿,错过了改变历史的大好机会等等都是美玉之瑕疵,没有影响到他的光辉形象.历史不能改变,诸葛亮也不能复生,我们既要学习他的良好品质和为国做贡献的精神,也要记住他的教训.
  或许诸葛亮是个奇迹,但他是个永远被人们记住的历史人物,千载谁堪伯仲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