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初中语文《窗外》课外阅读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1 19:48:20
初中语文《窗外》课外阅读
2.窗外(22分)
1.请简要简述小说是怎样逐层推进的故事情节的.(4分)
2.小女孩的出现使课堂的讨论内容发生了变化,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3.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王老师?结合具体内容,谈谈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4.文中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4分)
5.“小女孩仍是低着头,半天,才用像蚊子哼哼一样的声音说道.”一句采用了         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6.小说以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作结尾,这样写在表现主题和小说结构方面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1.王老师上阅读课,给学生讲岳飞的故事;学生报告发现教室的窗外站着一位听课的小女孩,王老师劝走了窗外听课的小女孩;学生对岳飞可以被破格读书,而窗外的女生不允许走进教室学习提出了疑问;王老师走向校长办公室,向校长报告和交涉.
  2、语言、动作描写(答“神态”也行);王老师是一位专心教学、爱护学生,富有同情心(通情达理),有责任感和正义感(或正直、有良知)的老师.
  3.一是交代了本文的主要事件和特定环境;一位小女孩站在窗外听课;二是“窗外”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现在还有一些农民工的子女被拒绝在教室的窗外,指出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4.答案要点:结尾处写到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便大步朝校长办公室走去”,结尾句向人揭示,像王老师一样具有正直和良知的人,使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有了解决的契机,提升了文章主题(或:使小说主题得到升华).
  本结尾句是小说的结局,该结尾给读者更在的想象空间,(或:造成悬念),使情节的发展变得合情合理;同时,王老师“突然想到了些什么似的”,为前文“岳飞可以破格入学读书”的伏笔作了呼应,前后照应,这样,全文结构更为完整和严谨.
再问: 不是我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