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线粒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吞吐作用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6/03 15:43:01
线粒体 高尔基体 核糖体 吞吐作用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线粒体(mitochondrium)线粒体是一些线状、小杆状或颗粒状的结构.在活细胞中可用占纳司绿(Janus green)染成蓝绿色.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表面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内膜向内形成一些隔,称为线粒体嵴(cristae).在线粒体内有丰富的酶系统.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中心,它是生物有机体借氧化作用产生能量的一个主要机构,它能将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等)氧化产生能量,储存在ATP(腺苷三磷酸)的高能磷酸键上,供给细胞其他生理活动的需要,因此有人说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高尔基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一般认为,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本身没有合成蛋白质的功能,但可以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赤道板周围有特别多的高尔基体,以便合成纤维素及果胶).
核糖体是椭球形的粒状小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膜的外表面(供给膜上及膜外蛋白质),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供给膜内蛋白质,不经过高尔基体,直接在细胞质基质内的酶的作用下形成空间构形),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基地.
胞吞和胞吐属于主动运输
质膜能向细胞内形成凹陷,吞食外围的液体或固体的小颗粒.
吞食液体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吞食固体的过程称为吞噬作用.
将细胞内的分泌小泡或其它由膜包被的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称为胞吐作用.
有丝分裂可分为四个阶段:
1、前期; 是细胞分裂的开始.细胞外形一般变圆,中心体的中心粒分离,并向细胞的两极移动.四周出现发射状细丝.核膨大、脱氧核糖酸增多,
核染色加深,不规则的染色质形成丝状染色体,并缩短变粗.核仁及核膜消失,核质与细胞质混合.
2、中期; 两个中心体接近两极,它们之间有丝相连,呈纺锤形,叫纺锤体.染色体移到细胞中央赤道部.,呈星芒状排列;后来染色体纵裂为二.
3、后期;已经纵裂的染色体分为两组,由赤道部向两极的中心体方向移动,细胞器亦随之均等分配.趋向两极,细胞体在赤道部开始收缩变窄.
4、末期;染色体移动到两极的中心体附近,重新聚到一起,转变为染色质丝,核膜、核仁、又重新出现.细胞体在赤道部愈益狭窄
减数分裂这种细胞分裂形式是随着配子生殖而出现的,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动、植物都有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与正常的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在于减数分裂时进行2次连续的核分裂,细胞分裂了2次,其中染色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
减数分裂发生的时间,每类生物是固定的,但在不同生物类群之间可以是不同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合子减数分裂或称始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发生在受精卵开始卵裂时,结果形成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目的有机体.这种减数分裂形式只见于很少数的低等生物.二是孢子减数分裂或称中间减数分裂,发生在孢子形成时,即在孢子体和配子体世代之间.这是高等植物的特征.三是配子减数分裂或称终端减数分裂,是一般动物的特征,包括所有后生动物、人和一些原生动物.这种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形成时,发生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成熟期的最后2次分裂,结果形成精子和卵.
在成熟期的2次细胞分裂中,是在初级精母细胞(2n)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到次级精母细胞(n)时,染色体减少了一半,后者再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4个精细胞(n),这些精细胞通过分化过程转变成精子(n).在雌体中这些相应的阶段是初级卵母细胞(2n)、次级卵母细胞(n)和卵(n).所不同的在于每个初级卵母细胞不是产生4个有功能的配子,而只产生一个成熟卵和另外3个不孕的极体.这种不平均的分裂使卵细胞有足够的营养以供将来发育的需要,而极体则失去受精发育能力,所以卵的数量不如精子多(图1—10).
减数分裂的具体过程是很复杂的,它包括2次细胞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较长,一般把这个前期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这前期Ⅰ(表示第一次分裂前期)之后是中期Ⅰ、后期Ⅰ和末期Ⅰ;经过减数分裂间期(很短或看不出来),进入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也有的不经过间期.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2次,但染色体只分裂一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一般说来,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的数目减少一半,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是姊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的数目没有减少,是等数分裂.但严格说来,这样说是笼统的.如果从遗传上来分析,并不如此简单,因为它涉及到染色体的交换、重组等.
减数分裂对维持物种的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遗传物质的分配、重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这对生物的进化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