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完完整整的几个虚词的解释~急求大神帮助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06 05:25:50
完完整整的几个虚词的解释~急求大神帮助
古文中的(而 何 乃 其 且 若 焉 于 以 )所有的解释由例句更好
而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何 hē ◎ 古同“呵”,谴责. ●何 hè ◎ 古同“荷”,担.何节奄忽,蹄足洒血?——《文选·宋玉·高唐赋》.注:“何,问辞也.” 何调翰之乔桀?——《文选·潘岳·射雉赋》.注:“何,疑问之辞也 乃 nǎi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是,为:~大丈夫也. ◎竟:~至如此. ◎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且 qiě ◎尚,还,表示进一层:既高~大.尚~.况~. ◎ 表示暂时:苟~偷安.姑~. ◎ 表示将要、将近:城~拔矣.年~九十. ◎ 一面这样,一面那样:~走~说. ◎ 表示经久:这双鞋~穿呢! ◎ 文言发语词,用在句首,与“夫”相似:~说. ◎姓. 其它字义 且 jū ◎ 文言助词,用在句末,与“啊”相似. ◎ 多的样子. ◎ 农历六月的别称. ◎ 敬慎的样子:“有萋有~”. ◎ 古同“趄”,趑趄. 其 jī 【名】 通“諅”.周年〖anniversary〗 丧:父母三年,妻、后子三年,父、叔父、弟兄、庶子其,戚、族人五月.——《墨子》 左右伯受沐涂树之枝阔,其年,民被白布.——《管子·轻重戊》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诗·豳风·七月》 另见qí 其 qí 【名】 通“期”.期限〖predeterminedtime;scheduled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将至.——《易·系辞下》 其 qí 【代】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彼、他〖he〗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又如:独善其身 她〖she〗.如:萨奇打他的妻子,将其打倒在地 它〖it〗 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鲁迅《祝福》 他们;她们;它们〖they〗.如: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他的〖his〗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孟子·滕文公下 若 rě 见“般若”(bōrě):智慧(佛经用语) 另见ruò 若 ruò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beobedientto〗 若,顺也.——《尔雅·释名》 万民是若.——《诗·鲁颂·阙宫》 天子是若.——《诗·大雅·烝民》 有孚禺若.——《易·观》 钦若昊天.——《书·尧典》 不逢不若.——《左传·宣公三年》 又如:若时(顺应天时);若淑(温顺而善良) 焉 yān 【名】 (象形.小篆字形.像鸟形.本义:焉鸟) 鸟名〖akindofbird〗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唐·黄滔《唐城客梦》 通“颜”(yán).额〖forehead〗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荀子·非相》.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焉 yān 【代】 表示指示,相当于“之”〖it〗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心不在焉 哪里或那里〖where〗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焉,代词,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什么〖what〗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 怎么〖which〗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 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so〗 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清·刘开《问说》 伏焉.——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焉 yān 【副】 如何〖how〗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于是,就,乃,则〖then〗.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史记》 又如:焉始乘舟 焉 yān 【连】 于是〖then〗.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列子》 焉 yān 【助】 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be〗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国语》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书·秦誓》 焉 yān 【语】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ho〗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于 yú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取〖take〗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如;好像〖look〗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又如:于何(如何) 于 於 yú 【介】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in,at,etc.〗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欧阳修《归田录》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for,etc.〗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from〗.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by〗 不拘于时.——唐·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than〗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to,etc.〗.如:荣誉归于教练 表示相对的位置〖in〗.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姓 于 yú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於” 以 yǐ 【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use〗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使,令〖take〗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其慢(公开过失);以介眉寿(祝寿之词);以夷攻夷(使夷人自相攻伐) 凭借;仗恃〖dependon〗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认为,以为〖consideras〗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又如:以众暴寡(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做,从事〖do〗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以 yǐ 【名】 原因,缘故〖reason〗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无固定职业的人〖unoccupiedperson〗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以色列的简称〖Israel〗.如:阿以战争 以 yǐ 【介】 把,拿〖using;taking;bymeansof〗——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以力服人(用强制的手段使人服从) 依,按,凭〖inaccordancewith;by〗——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以膺大统(继承帝位);以天自诿(听天由命);以时(按时;依时) 在,于〖in〗——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清·姚鼐《登泰山记》 从,自,由〖from〗——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又如:以下(下等;下层);以下之人(下等人;奴婢);以繁调简(清代府、州、县缺,有繁有简,分为最要、要、中、简四等.如山东是繁缺,安徽是简缺,从山东到安徽,是以繁调简);以郄视文(从缝隙里看杂色文采.比喻见识浅陋狭隘) 以 yǐ 【连】 为〖inorderto;soasto;for〗.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因为,由于〖becauseof〗——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以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了下文的结果);以人废言(由于人不好,对其言论也加以否定);以利累形(因追求利禄而危害身体);以私害公(谓因私情而损害公道或公德);以理去官(旧指官员因正常原因卸任);以噎废食(由于吃饭打噎,便不敢再进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应做的事情);以辞害意(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和,而〖and;aswellas〗——表示并列关系 夷以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则,那么〖then〗——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才〖only〗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表目的或结果等〖aim;target〗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以 yǐ 【助】 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姚鼐《登泰山记》 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加在句尾,不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能以 以上都有例句 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