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浙江的越剧 阅读 越剧的由来:越剧的特点:介绍一种地方戏曲—— 戏曲名称:由来:特点:优秀剧目: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01 00:58:12
浙江的越剧 阅读 越剧的由来:越剧的特点:介绍一种地方戏曲—— 戏曲名称:由来:特点:优秀剧目:
越剧是从“落地唱书”发展起来的.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开始演变为农村草台、庙台演出的戏曲形式,称“小歌文书班”,简称“小歌班”.后又因演出中以鼓、板击发出“的笃、的笃”之声,又被称为“的笃班”.1917年5月,“小歌班”艺人进入上海演出,因艺技较为粗糙简陋,演出失败而归.1920年后,艺人在表演、音乐、语言方面进行改革,并采用丝弦伴奏,开始在伤害站稳脚跟.1922年8月,小歌班男艺人进入上海大世界演出后,改称“绍兴文戏”,以与在上海演出的“绍兴大班”相区别.1923年7月9日,第一副女子科班在嵊县施家岙诞生.1924年1月14日,第一个女班在上海升平歌舞台演出,由此产生了女子越剧.此后,女子科班蓬勃发展起来,开创了“女子绍兴文戏”的新时期.1925年9月17日,上海“小世界”游乐场的“的笃班”演出在广告中首次启用了“越剧”的名称.而当时在上海演出的绍兴大班也称“越剧”.为了与之区别,绝大多数剧团还是采用了“绍兴女子文戏”的名称.1937年以后,随着来上海的女班与日俱增及其影响的日益扩大,剧坛上出现了越来越响亮 呼声,要给“女子绍兴文戏”正名为“越剧”.除了报纸广告之外,蔡萸英在1938年7月的《戏剧世界》上撰文评姚水娟的演出时,受次用了“女子越剧”的名称.不久,为姚水娟编剧的樊篱又写信给《越剧报》主编,刊出正名为“越剧”的动机和意义的文章,告诉观众.1982年12月9日,樊篱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正名“越剧”我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1938年“那时我困居‘孤岛’,正在读李白的诗集以自娱.李有几首《越女词》他描写了越女美丽的容貌,也描写了剡溪的清山绿水,曾有‘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之句,从这里我初步想到了一个‘越’字.同时我又联想到绍兴是越王勾践生聚教训击败吴国的复兴基地,嵊县是绍属之一,如果把嵊县的女子文戏改称‘越’剧,既符合诗仙的意境,也适合抗日战争时代的要求”;二是年轻的女子文戏正越演石头越旺,要让她日久天长越来越旺.“这一天水娟偕我和张某等人去卡德大戏院看新场子,见到楼上楼下约有1200多只座位时,我们不免暗暗吃惊和喜悦.我说:责任可重大啊!水娟不假思索地回答:‘有什么可怕呢!我就要越唱越响,越唱越高,越唱越远.’她一连串6个越’字,大大正动了我要为越剧正名的心灵.当我把‘正名’的设想想她提出和说明以后,水娟毫不犹豫地说:‘我赞成改名,同志蔡先生,从明天起,海报和广告改称‘越剧’.”“以后各报的女子文戏广告便统称为‘越剧’,女子文戏这个名词,同‘小歌班’、‘的笃班’一样,成为历史名词.”但当时没有一个剧团真正称越剧团的.1950年4月12日,伤害成立了华东越剧实验剧团,正式用“越剧团”名称命名剧团.1951年2月9日,建立浙江省实验越剧团,也正式启用“越剧团”的名称.尔后,各地竞相仿效,普遍沿用.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亦有“全国第二大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称.清末起源于浙江 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发展而成.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改女班或男女混合班,现多由女班来演.
  今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越剧早期演出,男角多不化妆;男演女角时,把脑后的辫子散开,梳成发髻,脸上搽胭脂和铅粉;有些草台班的女角化妆,两颊用红纸沾水搽腮红,不画眉,或用锅底灰画眉,称“清水打扮”.后来演古装戏,仿效绍剧,学水粉化妆法,白粉底,红胭脂,墨膏描眉眼.大花面开脸,小丑画白鼻梁.1942年(民国31年)10月雪声越剧团上演《古庙冤魂》时,韩义首次给袁雪芬试化油彩装,之后,编导于吟又邀请电影明星为该团作化妆指导,全部废除水粉上妆,改用油彩.此后数年间,尹桂芳、竺水招、傅全香、钱妙花、吴小楼等在演出新编剧目时,均改为油彩化妆.1946年(民国35年)化妆师陈绍周在越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化妆了祥林嫂从青年到残年成为乞婆的舞台造型.越剧界在上海电影界、话剧界化妆师们的大力支持下,不断研究与实践,于50年代初期基本形成具有剧种风格的化妆特点,这就是吸收传统的水粉化妆法色彩鲜明的优点和电影、话剧化妆柔和自然的长处,形成了色彩明快柔和、线条清新、五官分明,既符合生活又有艺术夸张的特色,给观众以柔美抒情的美感.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