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易混淆词语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6/05 05:09:24
如何进行易混淆词汇教学

这个问题我之前我也疑惑过,如今把我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思考写上来,希望各位批评指教从全世界的语言角度考量,英语确实是词汇量最大的一门语言(没有之一),这从一个侧面倒是反应了英语兼容并包的特点,说明她作为

初中阶段易混淆的词语(包括成语),

“完璧归赵”“珠联璧合”不要写成“完壁归赵”“珠联壁合”“集腋成裘”不要写成“积腋成裘”“呕心沥血”不要写成“沤心沥血”“食不果腹”不要写成“食不裹腹”“平心而论”不要写成“凭心而论”“大器晚成”不要

求英语 易混淆词/词组 总结

lookafter是照顾的意思lookout是注意lookaround是看周围lookover是查看cutup是把什么切成多少片cutdown是砍倒apartAfromB是把A从B中分离出去excep

求一些中文发音易混淆的词语/成语

唇枪舌剑老迈昏庸负荆请罪掩卷沉思悲怆苍劲淋漓尽致暴风骤雨震撼激射婀娜贫瘠肆无忌惮棒冰璀璨捕风捉影苍莽以致永昼畏首畏尾闻所未闻头领透露粗制滥造窟窿上缴腐乳催促纯粹长处仓促实施积极卑鄙滂湃疼痛黏膜专著阶级

易混成语或词语读音或字容易混淆的,急用~~~!

我们老师特地帮我们总结过的但本子没带回来就记得的跟你说吧金【壁】辉煌——金碧辉煌精兵【减】政——精兵简政按【步】就【搬】——按部就班长途【拔】涉——长途跋涉病入膏【盲】——病入膏肓

初中英语易混淆词语,还有短语

interestinterestedinteresting这三个词都是有趣的第一个是兴趣,第二个主语是人第三个主语是物soundfeellook都是感觉动词第一个是听到第二个是触到的感觉第三个是看到l

易混淆的成语!急

1、不三不四: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  不伦不类: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着装不得体.  例:王大妈对着来人撇了撇嘴:“一看这年轻人穿得不伦不类的,就知道是个不三不四的人.”  2、鱼目混珠:比喻拿

西班牙语易混淆阴阳性名词

  这些词在西语中是很多的,所以一一列举出来也很费事:  以下单词是出现频率较高,也最容易混淆的,以-a结尾的阳性单词  problema m. 问题、麻烦  te

易混淆成语

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的事实坏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之事是坏人坏事.2、自鸣得意、自得其乐都有很得

最好是和《初中英语易混淆词语手册》差不多的

http://www.google.cn/search?hl=zh-CN&newwindow=1&q=%E8%8B%B1%E8%AF%AD%E6%98%93%E6%B7%B7%E6%B7%86%E8%

生活中易混淆的字

诚(城)惶诚恐称(趁)心如意良辰(晨)美景瞠(嗔)目结舌故作矜持(恃)人所不齿(耻)嗤(斥)之以鼻一筹(愁)莫展觥筹(畴)交错忧心忡忡(重)充(冲)耳不闻相形见绌(拙)椎(捶)心泣血川(穿)流不息别出

高中英语易混淆词语总结

1)quite相当quiet安静地2)affectv影响,假装effectn结果,影响3)adapt适应adopt采用adept内行4)angel天使angle角度5)dairy牛奶厂diary日记6

请问情不自禁与什么词语易混淆?

情难自禁:表示情绪难以控制情不自禁:很中性的词,一般表示行为而不是情感

易混淆的100个成语

→中午好!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北京四中网校欢迎您!  加入收藏夹  主题:易混淆字词知识总结高一所用到的成语和易混淆的字词总结  内容:老师请将高一所用到的成语和易混淆的字词总结出来  谢谢  

高中语文词语郁如邓林什么意思?

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毕沅云:“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高诱注《淮南子》云:‘邓,犹木.’是也.《列子》云:‘邓林弥广数千里.’盖即《中山经》所云‘夸父(fǔ)

两个简单的英语易混淆句式

so+主语+am/is/do确实(用于前后主语一致时,表示对情况的肯定)so+am/is/do+主语如此(用于前后主语不一致时,表示后者与前者的情况一样)

customer和哪些单词易混淆

custom习俗customs海关consumer消费者customer顾客customized定制的

常见易混淆词语辨析初中阶段

你还不如有问题来问呢记忆会更加清晰

如何教学易混淆的拼音

,这几组拼音学生最易混淆,有个别学生到了中年级对易混淆的这几组拼音还搞不清,教师也认为这几组拼音最难教.今年再次进行拼音教学,进行了以下教学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这几组拼音教学,

怎样区别容易混淆的词语

陈述意愿用反映,引起评论用反应由此造成用以致,延伸扩大用以至具体条文用制订,大政方针用制定超过限度用过度,转入下段用过渡马上立即用及时,到预定时用届时报告来到用报到,新闻宣传用报道一定要做用须要,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