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比质量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7 03:41:59
1:3的水泥砂浆配合比是多少?

水泥:砂子:水=1:3:0.5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如题

举个例子说明:C35砼配合比设计计算书工程名称:XX(一)\x09原材情况:水泥:北水P.O42.5砂:怀来澳鑫中砂粉煤灰:张家口新恒Ⅱ级石:强尼特5~25mm碎石外加剂:北京方兴JA-2防冻剂(二)

如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

参照对比,有专业的电子运算手册水泥强度等级32.5MPa碎石混凝土水泥的富余系数1.08骨料粒径20mm塌落度55-70mm每立方米用量水、水泥、砂、石子205、500、542、1153配合比水、水泥

水稳层配合比计算方法

水稳层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即采用水泥固结级配碎石,通过压实完成.水稳层配合比试块压制成型所需的用量可按下式计算:m1=ρdV(1+ω)式中V-试模的体积;ω―稳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ρd―稳定土

某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已知单位用水量为180kg,水灰比为0.7,质量砂率为35%,按质量法求单位石子用量为( )kg,混

180/0.7=257kg水泥混凝土容重:2350--2450取中间值2400kg/m32400-180-257=1963kg这是砂石的总重量1963*35%=687kg这是砂子的重量1963-687

我国《产品质量法》的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活动,必须遵守本法.也就是说凡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都必须纳入产品质量法的监督管理范围,尽管建筑工程不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但是,用于建筑工程的所有原材料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根据《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产品监督抽查的费用属于预算经费,实施抽样及产品检验的机构不得再向被抽查企业收取相关费用.监督抽查的检验结果应当告知被抽查企业,企业有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申请复

混凝土质量配合比、重量配合比、体积配合比区别

1、混凝土配合比用质量比、重量比、体积比都是可以的.区别是:质量比是用材料的质量单位配制的配合比.重量比其实和质量比一样的,叫法不同吧.体积比是用材料的体积单位来配制的配合比.2、这三种配合比中体积比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先和汽车公司说明情况,要是不行,那就索赔,再不行,可以去消费者协会告的

混凝土配合比中的计算方法 质量法和体积法算出来答案一样吗?因为我听老师说质量法更精确?

体积法应该更加精确,质量法相对简单.计算的答案应该相差不大,但一般不会完全一样.

混凝土配合比体积比怎么算

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比,除以相应的表观密度,即得出体积比.

C20混凝土配合比问题,

C20规定的石子最大的粒径有20mm,10mm,31.5mm和40mm几种粒度为20是配合比是水:水泥:砂子:石子=0.47:1:1.342:3.129.用粒度10配合比是0.47:1:1.208: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C15排水防护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一.\x09工作性及施工工艺要求坍落度14~18cm、初凝时间大于10小时、.二.\x09原材料产地及主要性质1.\x09水泥:海螺P.O42.5R,三天强压强度3

浓流酸稀流酸区别,盐酸配合比,

浓硫酸稀硫酸区别就在于在熔液中硫酸的双例不同,但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不同行业有不同一域,一般多数是把浓度大于或等于70%的硫酸溶液均称浓硫酸.盐酸的配合比计算方法为;溶液的总重减去水的重量,乘以百分之

砼配合比怎么计算

查相关定额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计算题 急.

①甲材料的孔隙率=48.1%,体积吸水率=23.8%;②乙材料的绝干表观密度=1400,孔隙率=48.1%③在同样的孔隙率的条件下甲种材料的体积吸水率为23.8,小于乙种46.2%,故甲种材料适宜做外

混凝土配合比怎么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1、满足混凝土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公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1、确定配制强度2、计算水灰比3、计算水泥用量和水用量4、根据砂率计算砂石量5、根据砂石含水率确定施工配合比.具体公式如下http://hi.baidu.com/chuangxin98

施工配合比转为实验室配合比~

正常求解就可以了,详细步骤为你假设水用量为X,砂用量为Y,石用量为Z,这样的话,实验室配合比为308:X:Y:Z,根据现场含水率可得:Y(1+0.042)=700;Z(1+0.016)=1260;得出

施工配合比与实验室配合比的换算原则

假设实验室配合比每立方砼砂石用量分别为A、B水的用量为C,则调整后的砂、石用量分别为:A*(1+2%)、B*(1+0.5%)调整后的用水量为C-A*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