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两条对角线分别平分两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09 19:04:10
九上数学证明题证明: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

正方形是一个邻边相等的矩形,矩形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1.利用平行线同旁内角,加定义易证四角直角,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加正方形定义易证四边相等.2.菱形的性质与证明不知道学过没有,学过正方形

两条对角线分别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吗

没错.另外,正方形也是菱形一种.没分的?正方形也平分是的.是的yes

为什么“四边形是正方形”是“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充分条件

"四边形是正方形",而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这就得到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证得前一个条件是后者的充分条件.

两组对角分别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正方形是,但不是所有的两组对角分别互补的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例如四边形∠A=120°,∠B=110°,∠C=60°,∠D=70°再问:那这题到底怎么选呢?!我纠结的在这里再答:这句话是错的,判断题就是

已知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两组对角分别相等.急,

因为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对边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知邻角互补,就是对角是同角的补角,所以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菱形的判定中“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怎样证明?(除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之外)

设ABCD中,AC平分A得角1和角2AC平分C得角3和角41和3在一侧2和4在一侧角1+角3=角2+角4所以角B=角D对角相等.同理可证得角A=角C所以对角相等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便易.

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平分和等于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的两倍

AB+AC=ADAB-AC=BC平方相加即可那当然啊短点还觉的不好?

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用两种方法分别证明这两个

1、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AB=CD,求证: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连接AC,∵AD=BC,AB=CD,AC=CA,∴ΔABC≌ΔCDA,∴∠ACB=∠DAC,∠BAC=∠DCA,∴A

一组对边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_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之和

证明:如图过A,D两点做BC边的高,垂足分别为E、F则易知△ABE≌△DCF   BE=CF,AE=DF利用勾股定理得BD²=BF²+DF²

5. 已知下列命题,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①若 ,则 ;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命题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关键了解有理数的性质解题过程: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  )

因为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所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为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所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选B.

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

给你解释一下吧当然选A了棱形包括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棱形.选B的只能在四边形有一个内角是90°的时候才是正方形.而题目问的是一般情况,而不是特殊情况,只能选A

1.菱形的四条边都 ,对角 ,两条对角线 ,菱形是以对角线为对称轴的 .

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菱形是以对角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的四边形叫做梯形3.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4.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证明: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设四边形ABCD∠A+∠B+∠C+∠D=360℃两组对角分别相等∠A=∠C∠B=∠D∠A+∠B=180℃AD//BC∠A+∠D=180℃AB//DC所以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23

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且AC=6,BD=23.由菱形的性质得,AC⊥BD,AO=OC=12AC,BO=OD=12BD,且AC、BD分别平均菱形的四个角.∵AC=6,BD=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和结论

首先,此题设不必较真,毫无意义,不论在科学角度还是应试角度.如果真的究其本源,我认为老师的意思是“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判定方法.也就是在题中证出两对角线互相平分,就能证明是

如何利用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证明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四边形是菱形?

证明:如图AC,BD为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它们相交于点O      过O作OE⊥AB于E,作OF⊥BC于F,作OG⊥CD于G,作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