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去看,五柳先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28 02:23:15
《五柳先生传》中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

试从文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并从生活状况角度分析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2)“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好读

请从哲学的角度看网络文化

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今天的网络文化,你可以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中国的进步;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去看网络文化的话,唉,那就只能说:是一个客观事物,必将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发展下去.

从哲学的角度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语出《荀子·劝学》,原意指通过学习可以提高;但作为成语,它已经转指儿子胜过老子、徒弟胜过师傅、后辈胜过前辈……区别在于忽略了荀子特意强调的“学习”这一条件!常用时作为客气话似乎仅凭

五柳先生传习题五柳先生传的问答题.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陶渊明出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什么是噪声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的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环境保护角度:影响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称噪音.

从公民权利角度去看,国家为什么要强调教育的公平?

《2011年广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指导书》P52国家Why教育1.(2)1-4点

从现实的角度看,五柳先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你喜欢此人吗?为什么

喜欢原因:五柳先生: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常著文章自娱生活:家贫不能常得酒,短褐穿结箪瓢空.环堵萧然乐著文,志怀得失以此终.志趣: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写文章:常著文

《五柳先生传》看古文回答问题

1、造饮辄尽(造)-----往,到衔觞赋诗(觞)-----古代酒器,酒杯2、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3、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

“五柳先生”的品质

“五柳先生”的品质是: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五柳先生的翻译

陶渊明(约365-427)东晋大诗人.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自29

1.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

封建君主专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人生挫折

上帝为你关闭一扇门,是为了为你打开另一扇门!你觉不觉的你每天在意烦恼的事情好多?你有没有想过,把自己静下来,把一切看的无所谓?你在生气,在烦恼,说明你没有打败敌人的把握!你看那些成功人士,有几人一上来

《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的两个主要爱好

本文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围绕五柳先生的性格特点,记叙了他“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这三个爱好,这样的爱好正体现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

从微观经济角度看是对的,但宏观经济角度看未必对的实例

最典型的例子是储蓄.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任何经济单位的储蓄都有利于自身的财富增长.而从宏观角度看,当全社会储蓄与投资已经均衡时,全社会的储蓄率增加反而会导致财富的减少.再问:还有啥例子啊?我们考试马上需

儒家思想中“修身,养性,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怎样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去理解

大学中曾说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

《五柳先生》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

1.作者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隐者风范: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书中求乐:好读书,不求甚解.率真放达:性嗜酒,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安贫乐道: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常著

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去看,五柳先生也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你喜欢此人吗.为什么,请写出来与大家共赏

(1)喜欢.原因:陶渊明的不慕荣利,表现的是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也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不愿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从这一点来看,有其进步的意义,尤其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少人为名利

“春蚕到死丝方尽.”从科学的角度看,为什么?

蚕吐完丝了,说明结茧完成了,人家还要变成蛾子呢,怎么会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