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乙酸乙酯的烯醇式含量高于2,4-戊二酮.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5/18 10:00:44
怎样区分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式和烯醇式

乙酰乙酸乙酯的烯醇式无法单独分离存在,在互变异构体中,理论上预测烯醇式是存在的在机理推断中,哪种形式方便你推理,你就用哪一种,都对的也许在超低温下,烯醇式可以稳定存在,做个变温核磁氢谱即可分辨:毕竟a

乙酰乙酸乙酯与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

氧化钙先与丁醇反映成醇钙,醇钙能很好地与乙酰乙酸乙酯结合并发生反应,最终结果可有以下几种,酯的水解、脱乙酰基.如果氧化钙的量不很多的话,可产生醇交换反应,即生成乙酰乙酸丁酯.

乙酰丙酮和乙酰乙酸乙酯的烯醇式结构稳定性怎么比较

羰基吸电子能力强于酯基,乙酰丙酮烯醇式结构更稳定

鉴别乙酰乙酸乙酯、2-丁酮、乙酸乙酯

分别测定沸点,超过100度不沸腾的为乙酰乙酸乙酯,剩余两物与氢氧化钠的溴水溶液反应,出现浑浊的为2-丁酮

制备乙酰乙酸乙酯时加氯化钠的作用

加入NaCl,增大了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使乙酰乙酸乙酯的析出加快.

由乙酰乙酸乙酯制备乙酰丙酮的反应式,乙酰乙酸乙酯和醋酸酐在氧化镁作用下生成乙酰丙酮的机理是什么?

CH3CO(CH2)COOCH3,画括号的亚甲基在氧化镁作用下失去一个质子形成碳负离子,进攻乙酸酐的CH3(C)OOOCH3画括号的C,形成一个O负离子,O负离子的负离子回收,失去一个醋酸根变成CH3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中,哪来的乙醇钠

用金属钠作克莱森酯缩合试剂时,真正的催化剂是钠与乙酸乙酯中残留的少量乙醇作用产生的乙醇钠.一旦反应开始,乙醇就可以不断生成并和金属钠继续作用产生乙醇钠.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原理,为什么要减压蒸馏?

乙酰乙酸乙酯的沸点较高,好像180摄氏度,而且乙酰乙酸乙酯在受热的温度超过95摄氏度时就会分解,所以才采取减压蒸馏来提纯(靠蒸馏出来提纯)原理略:利用乙酸乙酯a-H的活性.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为什么要干燥

乙醇钠是反应物之一,水酸性太强,会破坏乙醇钠(变成EtOH+NaOH),这样就产率降低,甚至难以得到产物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中醇钠起什么作用

含有α-氢的酯在醇钠等碱性缩合剂作用下发生缩合作用,失去一分子醇得到β-酮酸酯.所以是催化作用

按烯醇式含量排序:丁酮,2,4-戊二酮,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

2,4-戊二酮>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丁酮

乙酰乙酸乙酯的酮型和烯醇型互变

说明了~乙酰乙酸乙酯存在着酮式与烯醇式的平衡~当加入了溴后~溴与双键加成破坏了烯醇式结构~此时平衡向生成烯醇式的方向移动~所以片刻后再次出现了紫红色~

乙酰乙酸乙酯与甲醛的反应,要有反应过程的

乙酰乙酸乙酯在乙醇钠作用下~~生成负离子(中间那个碳)~~然后再进攻甲醛的碳~~生成醇~~最后再脱水成烯~~~不能发图~~写不了反应过程~~

三个物质的鉴别乙酰乙酸乙酯 丙酮5% 异丙醇

分别加入三氯化铁,显紫红色的是乙酰乙酸乙酯(三乙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烯醇式,故而显示和苯酚相似的性质),剩余加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是异丙醇,现象不明显的是丙酮溶液.

乙酰乙酸乙酯,水杨酸,乳酸的鉴别

乙酰乙酸乙酯和水杨酸都能和FeCl3显色,所以无显色反应的是乳酸;剩下的两个再加NaHCO3溶液就可鉴别,乙酰乙酸乙酯会分层,而水杨酸可以与其反应溶解并缓慢放出气泡.显色反应只要有稳定的C=C-OH结

如何鉴别乙酸乙酯、 乙酰氯、 乙酰乙酸乙酯 ?

加入FeCl3溶液,颜色变化的是乙酰乙酸乙酯,直接溶解的是乙酰氯,液体分层的是乙酸乙酯.

乙酰乙酸乙酯合成实验中加入醋酸的作用

乙酰乙酸乙酯的羰基和酰基相连的碳在反应后是以负离子的形式存在的,加入醋酸(酸性更强)后形成分子,便于后期分离

2,4-戊二酮 和 乙酰乙酸乙酯 的酸性 和烯醇式含量 是怎么比的

2,4-戊二酮的酸性强,其烯醇式结构含量也多于乙酰乙酸乙酯.因为酮羰基的吸电子能力强于酯羰基.所以夹在2,4-戊二酮俩羰基的亚甲基上的氢酸性更强,易离去,因而容易形成烯醇式结构.(能使碳负离子离域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