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辨析题 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04/24 05:03:04
辨析题 如何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只要你搞明白“劳动价值论不是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而是“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的理论”,就深化认识了.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异质的商品,1磅牛肉与1吨牛屎其价值量如果相等,你能否让每天需要吃1磅牛肉的人不吃牛肉而去吃1吨牛屎呢.1磅牛肉与1吨牛屎的"有用性"是不同的,可见价值(交换价值)不是什么"有用性",而是一种人类劳动,问太阳、空气是否具有价值,还不如问太阳、空气是否“有用”,但在这里你问太阳、空气是否值钱包含钱的原子?答案是否定的,因此在问是否具有“价值”,要把这个“价值”的定义搞清楚.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并认为这个定义在资本主义或者说市场经济是是完全正确的,资本主义就是按劳动价值论运转的,即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人类劳动.不是具体的“有用性”,虽然它必须以“有用性”为价值(劳动)载体.
  消费过程实际上是劳动与劳动相交换的过程,在这里绝大多数消费者也是劳动者,他们必须用自身的劳动与可变资本相交换得到工资,才能消费.而利润(剩余价值)就是交换中的劳动剩余的支配方式,不涉及具体财富,也与具体财富的增加或者减少无关.
  在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中价值和财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如李嘉图所说:“政治经济学的错误都源于价值和财富的混同.”《资本论》中一样肯定了配第的观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认为劳动并不是财富(有用性)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与劳动一样,能也创造使用价值(财富),劳动也只不过是自然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劳动确是价值(交换价值)的唯一源泉.所谓要素价值论,还不如说是要素财富论,是歪曲劳动价值论的方式之一,他们把劳动价值论歪曲成“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然而用这种要素价值论进行反驳,真是用自己设定一种逻辑再反驳自己设定的逻辑,百分之百的逻辑胜利啊!
  而剩余价值只是交换中劳动剩余的支配方式,根本不涉及具体的剩余财富,资本主义不是不让人消费,而是说劳动者为资本家生产1块蛋糕需要1小时,劳动时需要超出多少1小时的时间才能拿回蛋糕,超出的1小时劳动时间就是利润或者说剩余价值,它不是具体的剩余财富.资本主义在追求最大化的支配人的劳动为目的,只有这样劳动才能变成钱(价值).价值就如同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一定公里数所消耗的汽油能量一样,消耗越高,罪过越大.
  出土的艺术品是否具有价值原子,这里不否认它可能有高价格,但是否能造成系统整体货币量(价值量)的增量呢?从艺术品买家收中把一笔价值量转移到艺术品卖家手中,难道系统整体的价值量就增量了么?而艺术品行业的价值量增量,取决于艺术品行业的劳务量,由于资本存在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竞争,即等量资本必须有等量利润,竞争会使艺术品行业的剩余价值与其它行业的趋于一致.
  至于资本家是不是劳动者,肯答案是肯定的资本家也是劳动者,不可否认日军的杀人行为也是劳动一样,逻辑上并没有任何错.马克思也说资本家的劳动也是人的劳动.但这种劳动确是买卖别人劳动的劳动.
  至于什么所谓的GDP,你只要把剩余价值这种交换中的剩余劳动用货币计量得到的正是所谓的GDP,即它代表的正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根本不涉及具体财富、科技、生产能力等.至于什么“生产总值”是压根不存在的概念.1930年,凯恩斯在《货币论》一书中针对这种国民收入的统计含义提出疑问,GDP统计中的各种产品是异质的,怎么可以加总在一起表示实物产出呢?实际上,这种加总和指数问题在理论上是有确定的结论的,即只能是单一产品或稳定状态增长(即所有的产品按同样的比例增长),比如说有苹果和梨两种产品,如果它们的增长率都是10%,可以确定的说产出的增长率是10%;但如果苹果的增长率是15%和梨的增长率是5%,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指数的.同样所谓的CPI也是非常可笑的.说经济增长多少,还不如说卡车的载重量从1吨增加到5吨”
  例如,在实际GDP的统计中,美国1820年时人均GDP是1600美圆,中国现在的人均GDP不到1300美圆,更要命的是中国宋朝时的GDP相当于2000美元的水平,是不是中国人现在的生活水平比美国1820年或中国宋代的时候还要差呢?这显然有些荒唐,你只要把美国或者中国宋代当时有的那些产品的人均产量和现在中国的人均产量作个对比就可以了,更不用说我们现在消费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当时美国或宋代没有的.如人们经常说的,中国现在是“世界工厂”,几乎所有的消费品、包括汽车和民用飞机的拥有量都居世界前列,而且每年向美国出口大量的消费品,怎么可能比美国1820年的生活水平还要低呢?
  在一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有一个应用实际GDP的例子,作者在讲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增长时写到,这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努力工作和技术进步,使实际GDP的增长率连续三、四十年保持在7%左右,这段话是没有问题的,但接下来又说,这种7%的增长率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从战后到90年代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的人均GDP从战后的130美圆增加到50000美圆,韩国从50美圆增加到30000美圆,台湾地区从80美圆增加到20000美圆等等.当我们把上下两段话放在一起就出笑话了,因为GDP每年增长7.2%,10年会增长1倍,这些国家和地区怎么可能按7%的增长率在40年的时间里增长这么多呢?上面的数字当然是名义GDP,要解释这些数字当然也要用名义GDP,比如日本在高增长时期名义GDP的增长率超过15%,同时日圆对美圆的汇率提高了3倍,而韩国在高增长时期名义GDP的增长率接近30%,而在目前采用实际GDP来说明实际产出的增长,同时分离出物价水平的变动和汇率的变动是经济学家做不到的,这里可以肯定的说,这在将来也做不到,那么这样使用“实际GDP”的统计指标就有些希奇古怪了.
  价值的留存量最终将形成资本.实际中的资本是不是主流经济学生产函数中的机器呢?对此在统计资料中是不难找到说明的.按照统计资料,美国的总资本中65%左右是地产,而且这个比例在长期中一直保持稳定,由于美国的投资率在长期是稳定的,那么就意味着,由投资所转化的资本增加或资本积累只是地产的增值或地价上升,而根本不是机器的增加.这样,资本就只是那块儿地,资本积累只是人们用更高的价钱(投资)去买那块儿地,即用更多的劳动去交我.当然,除去地以外还有35%的资本,它们是不是机器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在剩下的35%的资本中,绝大部分或50%以上是由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构成的,机器的价值只是占总资本中很小的比重.教科书中总是使用统计数据来说明美国的资本劳动比率是中国的40倍,但大家都知道,机器是由劳动生产的中间产品,美国现在所使用的机器存量只是近20年生产出来的,以前的机器都报废了,美国的产业工人只有几百万人,而中国却存在几个亿的剩余劳动力,如果资本是机器的话,中国完全可以用这些人在1年中生产出美国的这些机器(当然要知道这些机器的生产技术),实际上,中国现在也正在按照这个速度生产机器而成为世界工厂,但在资本的价值上赶上美国的可能性却很小.
  也就是说所谓的“生产总值”代表的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的总和,而不代表具体财富,完全军管的社会或者完全真正自发社会秩序的社会这种所谓GDP将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