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阅读课文司马迁的《鸿门宴》第三段(第三部分),回答以下问题1、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2、“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3/29 13:12:18
阅读课文司马迁的《鸿门宴》第三段(第三部分),回答以下问题1、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2、“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一件事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3、“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个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4、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1,可以答心诚,从带的随从人数可以看出来.(其实只有他自己知道,都是一方霸者,怎么可能诚心呢,)
2,推动情节的发展,从缓和趋向冲突.成语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
  外貌描写:“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
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彘、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
樊哙讲话跟刘邦讲话中心大体一致,只是各有侧重.刘邦侧重于辩解,强调的是自己“不敢倍德”,樊哙则是理直气壮责之以“义”,首先申明自己“互且不避”,继而陈述秦王“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暗中已将项羽推向了审判台.而后明确指出怀王有约在先,沛公虽然先入咸阳,却又“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言沛公“劳苦功高”,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从策略上看,二者区别也明显.刘邦之言属于“以屈求伸”,樊哙义责项羽已是“以攻为守”了.
二者有本质区别,说话的语调语气也自然大不一样,
自己百度下嘛.、
再问: 如果答不诚心呢
再答: 也可以,比如刘邦提前收买了项伯,为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好了准备,并且准备了礼物给项羽等,以及在舞剑后借口如厕提前逃跑了,其实他一开始也不想来的,不过他当时的军力不如项羽,不去就是死。种种迹象说明,刘邦并不是诚心的。 其实答不诚心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