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议论文的论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0 06:19:36
近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陆续报道,当年北京外国语学校的红卫兵,今年60多岁的申小珂等人向当年被打的北外党委书记程璧等老教师、老领导致信道歉,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痛心。《雅虎视点》就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对“如果您或亲朋曾受到折磨、伤害,您会原谅道歉者吗”这一问题,37% 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意义,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在所有的答案中,这样的回答比例是最高的。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如何写成议论文,论点应该怎么样立,论据有应该怎么样举,我们语文老师不能写文革,只能从道歉这个角度写,我就不太会了
解题思路: 采用由果溯因法确定立意
解题过程:
【写作指导】
材料是一则新闻,可以设题的角度有:一是从申小珂的角度入手,如“对于自己多年前犯过的错误道歉还有意义吗”、“为什么要对自己多年前犯过的但不应由个人承担的错误承担责任”、“伤害已然造成了,道歉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永远也不要做伤害别人的事”等等;二是从受害者的角度入手,如“对于别人的真诚道歉应抱以宽容的态度”、“只要是真诚的道歉,永远都不会晚”等等。
“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这一问句的答案即我们审题立意的关键所在。由此我们可以对自己提出以下疑问:你怎样看道歉这件事?你原不原谅道歉者?你认为有没有意义、晚不晚?你怎样看“没意义”比例最高?我们可以采用由果溯因法来思考:认为无意义是因为伤害无法弥补,且会加重痛苦。认为有意义是因为对于被害者来说是种宽慰;对于害人者来说,自己道歉使心灵慰藉救赎净化、体现了良知、承认过错的勇气,别人宽容使其解脱;对于历史与社会来说,这是反思与自省。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有以下立意:可贵的忏悔精神,向忏悔精神致敬,人类需要忏悔精神;有一种精神是谅解(宽容),“忘记”是一种境界;对“不谅解”的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受伤害”的程度。
【例文】
道歉与宽恕的意义
道歉与犯错相比总是滞后的,甚至很多时候道歉无法使情况回到远处。于是人们面对道歉——据一项调查显示,37%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意义,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占了最多数。但是,在我看来,道歉不应该因为受害方可能的不接受态度而被认定没意义。
首先,对于道歉者来说,心中的“堵”一定会释然许多。
道歉体现的是过错一方对于既往事实的深刻反省和认识,出于道德和责任担当做出的表态,希望赢得宽恕。对于一个有担当的公民来说,有了过错,心里有罪“堵”在心里,会困扰一生。前不久,已入耳顺之年的红卫兵出面写信道歉,证明了即使30年过去,一块石头依然会“堵”在心里,让人内心不得安宁。而他们写信正是宽慰受害者的心灵,解脱了自己的心锁。
其次,道歉表现的是过错者的道德修养。
《左传》中提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改错从认错道歉开始。道歉体现了当事者敢于面对错误的勇气和优秀善良的品质。道歉与不道歉也许只是一句话,一封信,或是一份礼物的事,但可以在人格上赢得更多的赞许。廉颇、蔺相如之间,正是蔺相如的大气宽恕,廉颇的道歉成就了二人“将相和”的历史佳话。这是值得肯定的。
我们不能鼓吹以牙还牙的报仇策略,那样只会使双方的后代不断承担前人留下的错误。80多岁的老教师还能在有生之年收到自己学生的道歉信,她自己表示很感动。江河之水卷着往事,滚滚东去,道歉肯定是晚的,但是倘若不道歉呢?也许当事人会被痛苦纠缠一生。或者像其他选择沉默的人一样,故意回避一些话题,将自己的一幅人生蓝图割去某个部分。
道歉看似不是赔偿伤害的办法,却是处理伤害的最佳选择。
心堵伤人堵,既然因为没有承认过错添堵,那么为什么不站出来道歉,来宽慰受害者的心呢?心宽天地宽,既然造成的伤害已无可避免,那么为什么不原谅致歉者,来伤害致歉者的心呢?岁月的留痕依然堵在心里,可你,不敢担责任延续错误的你,和当年的犯错相比有什么进步呢?时代的车轮向前转了几圈,可你,不能原谅致歉者悔过的你,和当年的红卫兵又有什么区别呢?
时代进步的不应仅仅是科技,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因为我们是一个集体。这种亲和力就建立在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之上——不论身份高低,敢于面对错误,能够宽恕错误。直面错误,宽恕错误,心里的“堵”会少一些,心路就会宽一些,幸福多一些,让社会更和谐。
道歉的意义
历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过去遭受的伤害在如今看来,也许再也无法挽回。这也是为何当人们被问及,“如果您或亲朋曾受到折磨、伤害,您会原谅道歉者吗”这一问题时,选择回答“没意义,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占了最高比例。
然而,这道歉真的没有意义么?
“如果我谢罪不成,就让我儿子来。如果我儿子也不成,就让我孙子继续来中国谢罪。”这是一位91岁的日本老兵面对中国媒体说的话。老人多次来到我国为其在中日战争中的行为向我国人民道歉。尽管西装革履,但从袖口仍可看到老人骨瘦如柴的胳臂。已过耄耋之年的老兵,长跪在卢沟桥,在风中的他,好似摇曳的残烛,但眼神依旧透着坚定。
也许本可以在家乡安享晚年,享受儿孙环膝的快乐,却远渡来到异国,屈膝谢罪。难道他不知道当他回到日本时,也许会受到国人的谴责与耻笑?难道他不知道来到中国也许会被人冷眼相待?难道他不知道即使这样也难以消去中国人们心中的怨恨?难道他不知道他定会永远不被许多人原谅?但他还是来到了中国,不为别的,只是给自己的心灵一个交待。道歉有时并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谅解与原谅,只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救赎。让内心多一丝安慰,少一丝黑夜中被噩梦惊醒的悸动。谁又能说,这是没有意义的呢?
道歉更是一种直面历史的表现。躲避现实的人是不会站出来道歉的。只有拥有了面对过去的自己的勇气,才可能从新审视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向受害者表达自己的歉意。而当道歉的行为引起社会的关注时,它让更多的人带有理智重新思考历史,历史带给人们的应该是警醒而非仇恨。当看到满脸皱纹长跪在石桥上的日本老人时,更多人内心充斥的一定不是不屑,而是一种感动。他让我们铭记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展现了对过去的一种担当,也提醒我们是时候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而不是逃避了。当人们将历史的记忆当作警示,而非对个人的仇恨之时,社会便在发展、在前进!
所以,即使事情已经过去许多年,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道歉也并非没有意义。它既是对自己内心的救赎,更是对社会的推进!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