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贺新郎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1 09:23:14

解题思路: 贺新郎毛泽东 即 贺新郎·别友 。 毛泽东这首词采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方面用真切细致的白描,把夫妻间的离情写得细致入微,具体感人。
解题过程:
《贺新郎》一词在毛主席的全部诗词中,是很有特点的一篇。它与反映重大的社会斗争题材的作品不同,该词表现的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爱情生活。与他多数豪放风格的诗词不同,本篇风格的主导倾向属于婉约派。当然,婉约之中也有豪放。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就是挥手从此告别,哪里能忍受啊,两人凄然相对,把那离别的痛苦之情再诉说一遍。古人云:多情自古伤别离,作为一对感情笃厚的年轻夫妻,毛泽东和杨开慧更是情依依、伤别离。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这两句话是对杨开慧的特写镜头:眼角上眉梢上都像堆满了离愁别恨,热泪将要落下又被她强忍住了。作为一名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子,上有老母需要照顾,下有婴儿需要抚养,革命工作也不可放下,自己心中所仰赖和依恋的丈夫又要冒着风险出门远行,这时候杨开慧心中的凄楚之情是可想而知的;难怪她要“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几乎要夺眶而出了。但杨开慧毕竟不是普通的女子,她知道事业的重要,也不忍让远行的丈夫过于牵挂自己,强用理智去战胜情感的纠葛,泪水不是潸然而下,而是“欲零还住”。短短两句话,一个年轻女子含泪欲哭又止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了。
“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知道了你误会了我先前书信中的话。多少疑云迷雾,都如滔滔流水一般从眼前过去了。仔细想一想,人间最为知己的还是我和你我们两个人啊。“云共雾”是云与雾,指的是妻子曾经对毛泽东以前书信中的某句话产生过误会。日常生活中,夫妻或同志间产生误会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的事情。所幸的是,这误会都已经烟消云散了。毛泽东视杨开慧为相知最深的爱侣,一个“知己”足见她在主席心中的地位是那样的举足轻重而不可替代的。
“人有病,天知否?”人在离别时产生的痛楚之情,上天知道吗?“病”是指内心的隐痛。这两句的原稿为“重感慨,泪如雨。”同样也是对夫妻惜别时的复杂心境的描写,修改稿比初稿更含蓄内在,且避免了语意与前面重复以及两个“泪”字的出现。
“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今天早晨东门路上浓霜凝结,将要落下的月亮照着荒凉的池水,情景是如此的凄切和冷清。霜重,是指霜结的厚。这几句,由霜晨、残月、横塘、东门路,构成了凄寒清冷的画面,进一步的渲染了浓郁的离愁别绪。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这两句是诗人自身感情的刨白:汽笛一声鸣叫,简直令人肝肠寸段,从此我就要到远方孤独地漂泊生活了。这里是从汽笛催别,写到设想分别之后自己孤独寂寞的痛苦生活。是毛泽东当时儿女情长的表现。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是啊,革命夫妻的也是这样的缠绵和凄切啊。读来觉得很是动人。
“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要割断这像丝和线一样交织成的愁丝恨屡,就要抱定决心,像昆仑山崩掉千仞绝壁、又恰似台风扫荡整个世界一样。这几句写出了毛泽东以四海为家、不沉湎于儿女情长的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决心。
“重比翼,和云翥。”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将来我们会像比翼鸟一样,直上霄汉展翅翱翔。“翥”是鸟飞翔的意思。词末数句,揭喉高歌,使该词由婉约转入豪放。
多情自古伤别离,这本是人间的一种很普遍的情感现象,但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在别离的时候,既有伤感的一面,又有豪壮的方面。本词的上阕,侧重表现杨开慧对毛泽东的眷恋和不忍分别的真挚情感,“眼角眉梢都似恨”;又用理智去克制感情,所以出现了“热泪欲零还住”的情态。把她对依依惜别的复杂感情表现的恰到好处。词的下阕,侧重表现了毛泽东对爱妻的感情。词人没有掉泪,苦情也未形诸于色;但“汽笛一声肠已断”,却写出了他内心的痛苦;难怪他要用“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气势和决心来“割断愁丝恨屡”了。
作品除了直接描写恩爱夫妻的离愁别恨之外,还通过环境、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做到了情景交融。“今朝如许。”这既是景的凄清,更是情的凄切,二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从而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最终答案:为革命事业不得以夫妻分别而恨。恨事业与家庭不可兼顾,恨今后一人孤旅少知音。恨时局黑暗,有情人不能安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