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高一语文试题(沁园春,诗两首,大堰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1 06:34:51
高一语文试题(沁园春,诗两首,大堰河)
麻烦标清题号回答~
5.“遏”,可以组成两个词,一个是“遏制”,另外一个是“遏止”,请翻阅词典,弄清其含义,再分别用这两个词造句.
遏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遏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诗余等.因为词牌的限制,故写词又称填词.
B.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C.“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D.毛泽东的词虽然反映的是现代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但因为采用的是古体诗的形式,因此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8.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使用了夸张的手法.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使用了反问,因为问题不需回答.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使用了借代,用“江山”代“国家”.
D.粪土当年万户侯: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万户侯借指大军阀、大官僚.
9.词受平仄押韵的制约,语序往往要做一定的调整.请用现代散文句式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句话.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感悟鉴赏】
◆同步阅读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7.这节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恰同学少年,……,浪遏飞舟?
10.这节诗由________字领起,先________,再以设问结尾,实际上巧妙地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上阙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两首词(忆秦娥,李白)(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的气氛并不相同,请以“月”为例加以概括说明.
13.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14.比较以上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分析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应用】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试分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所写景物是如何体现作者情感的.
3.《沁园春·长沙》借助词的形式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期的理想追求,仔细体会词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效果之余,你能否将其改写为其它诗体呢?比如说,新诗、散文诗…….
4.有人说毛泽东的诗气度恢宏有帝王之气,胜过曹操的诗,你怎么认为呢?试从创作背景、写作意图、意象运用、语言特点、思想感情、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选一两个角度即可)
楼主,我不得不说,好多题目啊.
5.遏制:阻止,禁绝.
造句:历史的潮流不可遏制.
遏止:制止.
造句:洪流滚滚,不能遏止.
6.D.毛泽东的词属于现代诗歌.
8.B.因为下阙回答了上阙的问题.
9.在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湘江向北流去

7.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凌云壮志.
10.恰 回忆当年的战斗生活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2.李词的月凄凉、冷清、伤感;毛词的月虽然也是秋月,但是这个月烘托了一种壮怀激烈的氛围.
13.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
14.同:思想内容上,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表现手法上,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
异: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

1.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3.略
4.略.这些应该都是开放性问题吧,你自己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