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四书五经中失传的《乐经》,是什么内容?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05/22 00:01:06
四书五经中失传的《乐经》,是什么内容?
由于《乐经》的失传,导致了中国文化的很大变化,本来讲究礼乐相须的文化变成了专讲等级秩序的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很大不幸.幸好我们从一些其他记载还能追寻到当初《乐经》的一些大体情况.不过,我们只能凭借猜测来推断一下.
首先,《乐经》可能必然有关于音乐官署(司乐机构)的情况,论述掌管音乐的官员的职责.在《周礼·春官》有一大段文字,讲大司乐的职责: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祗,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蔟,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祗.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磬》,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凡六乐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祗,再变而致裸物及山林之祗,三变而致麟物及丘陵之祗,四变而致毛物及坟衍之祗,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祗,六变而致象物及天神.
其次,还应该有用乐制度,规定各种音乐的使用等级(天子、诸侯、三公、大夫的级别不同则使用不同的音乐)、使用方法(针对不同的事情采用不同的音乐)等,如《大司乐》所说:
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大蔟为徴,姑洗为羽,雷鼓雷[上兆下鼓],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钟为宫,大蔟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便[上兆下鼓],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祗皆出,可得而礼矣.凡乐,黄钟为宫,大吕为角大蔟为徵,应钟为羽,路鼓路吹[上兆下鼓],阴竹之管,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磬》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入,则令奏《昭夏》.率国子而舞.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舞.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凡日月食,四镇岳崩,大傀异灾,诸侯薨,令去乐.大札、大凶、大灾、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驰县.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大丧,莅[上广下钦]乐器;及葬,藏乐器,亦如之.
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凡舞,有[左巾右犮]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教乐仪,行以《肆夏》,趋以《采荠》,车亦如之.环拜,以钟鼓为节.凡射,王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大夫以《采苹》为节,士以《采蘩》为节.凡乐,掌其序事,治起乐政.凡国之小事用乐者,令奏钟鼓.凡乐成,则告备.诏来瞽皋舞;(诏)及彻,帅学士而歌彻;令相.飨食诸侯,序其乐事,令奏钟鼓,令相,如祭之仪.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乐出入,令奏钟鼓.凡军大献,教恺歌,遂倡之.凡丧,陈乐器,则帅乐官;及序哭,亦如之.凡乐官,掌其政令,听其治讼.
再次,《乐经》中应该包括对前代音乐经典作品的记载.如所谓“六代之乐”.其中包括黄帝创制的《云门》(又称《云门大卷》),帝尧时代的音乐《咸池》(又称《大咸》),虞舜时代的音乐《大磬》(又称《大韶》、《箫韶》),大禹时代的音乐《大夏》,商汤时代的音乐《大濩》,周武王时代的音乐《大武》.“《诗经》中还保存了古代著名乐舞《大武》和《大濩》的歌词.《大武》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灭商故事的乐舞.舞蹈分为六成(段),各段表现了不同的情节.……六段的情节不同,而已考定的五篇歌词的内容和格式也不同,这就可以推断这六段的曲式和舞蹈也不相同.它们所组成的《大武》是一首相当复杂的大曲.……《大濩》是歌颂商汤的乐舞.学者曾指出:《商颂·那》篇即《大濩》的歌词.《商颂》是春秋时代宋国公室祭祖的乐歌,其中可能有商族世代相传的祭祖乐歌的一些片断.……《烈祖》也应当是《大濩》的歌词.”(阴法鲁等先生主编《中国文化史》)《诗经》中的六篇有目无词的“笙诗”似乎也应该是纯粹的音乐作品.
其四,还应该包括音乐理论及其与治国的关系,也许《礼记》中的《乐记》当初是属于《乐经》的内容之一部分,见上章所附《礼记》节选.
《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秦火;一是认为,《周礼·天官》之《大司乐章》为《乐经》;一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第一种说法,即《乐经》已亡于秦火,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
七十年前的1936年12月,西安发生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而在事变发生时,在陕西省旬邑县发现的《乐经》与世人擦肩而过,又一次陷入了湮没.这是笔者在研究《西京民报》时新近发现的.
《四书五经》相传原为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乐经》六部,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便从此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