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逍遥游》中最能表达文章语义的关键词是?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1 12:54:32
《逍遥游》中最能表达文章语义的关键词是?
应该有很多个,说几个重点的.原因,好的加满分395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北冥,译为北边的大海,北面的大海,用“边”“面”,气势小.用北国的大海,太刻意,原文朴实简明,翻译后格调走样,论气势还不如北方的大海,又,大海不如海洋有气势,所以这个词可翻译为北方的海洋,用的字又显得小,翻译为北方海洋庶几近之.或说,翻译为北海不更简洁?这样处理不妥,理由有二,一为现代汉语多为双音节词,翻译多将古文的单音词变为双音,目的在念起来更贴近现代的用语习惯,更自然.另外,海虽然字少了,但不如海洋有气势.
有鱼,两个字现在还用,这个词的表达在现代汉语要加个量词,翻译为有条鱼,数量限定为一,少,也不太切合事理,比原文的模糊不定显得窄.翻译为有种鱼,数量上没有限死,较切合事理.
其名,它的名字.为鲲,为,可翻译为是,称为,叫,叫做,为了与前句译文在句调上的一致,选用叫做.这句话就翻译为:北方海洋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鲲体的长大不知道多少千里啊之,定语后置标志.其字怎么理解?它,那,还是起加强语气的作用.也,感叹语气.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化,变化.而,承接关系.其,它的.变了以后成了鸟,他的名字叫做鹏.哦,原来鹏鸟是这么来的.有词语鲲鹏展翅,其实是偏指鹏,鲲是鱼,不会展翅.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的脊背,不知道多少千里远啊.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起.不能理解为愤怒.理解为愤怒,没有语境,它为什么愤怒?依据飞,从愤怒含义加以引申为奋起.而,修饰关系.其,他的.垂天,悬垂天际.有翻译为挂在天上的云彩.这不是直译.垂没有挂的意思.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也,句中,语气舒缓.则,承接.于,到.这只鸟啊,在海洋洄流时将要迁徙到南海.
南冥者,天池也.
天池,天然形成的湖泊.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湖泊.用判断句式,特别强调南冥的最大特点.这一句很值得咀嚼.从这句的插入可以判断,北冥与南冥是两个相距遥远的地方,两者不像今天所理解的北边的海与南边的海,两者的洋流是相通的,同属于一个大海洋,只是方位不同而已.而庄子笔下的北冥与南冥是洋流不能相通的两个地方,两者相距非常遥远,所以北冥的鱼如果不化成鹏是无法到达南冥的,因此变成了鹏后趁海里有了台风以后就可以飞往南冥了.如果不是这样,两者是相同的,那这一句“天池也”的特别说明就显得毫无必要,因为北冥与南冥相通,南冥是天池,那北冥也是天池,为什么说北冥时不强调,而在提到南冥时特别说明,显然二者是不一样的.
《齐谐》者,志怪者也.
志,记录.怪,怪异事情.《齐谐》是记录怪异的一本书.写到这,庄子引用了一本书的记载来证明,增强说服力,弄得煞有介事.也许,这本书是有,它是专门记录些怪异事情的,庄子用这个故事的灵感正是来源此.
《谐》之(的)言曰:“鹏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徙于(往)南冥也,水击(在水上,排击翅膀)三千里(这一笔很是神妙,单单一个准备动作就做了三千里,其庞大程度就可想而知,由此得到一点启发,要夸张一事物,就取其极其细微之处来放大,其余的就让人去回味了,比如形容一个人善于写字,那就说刚拿起笔就让众多书法家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之类云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正因为它准备起飞就要三千里,所以后面写的数字就要与这个相衬,因而来了个九万里,这就在情理之中了.抟,动词,盘旋.扶摇,名词,旋转的风,即龙卷风,流沙河《庄子现代版》说这句时理解为是鹏鸟盘旋着,直到盘旋起了龙卷风才顺利上到了天.这是对扶摇理解的主被动处理问题,流沙河是从主动方面来理解,一般人是从被动方面理解.这三个字是很形象的,是与它的庞大相匹配的,正因为大,所以向上飞就没有那么容易,要上升就得盘旋着,要靠龙卷风来牵引.而,表修饰关系,前三字是写它在上天空的修饰语.后在接以九万这个具体的数字,那就很能说明鹏鸟飞翔的特点了),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是凭借六月的风啊,以,凭借.息,风.也,啊,句末感叹语气.)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也”是个比喻句,指山林间的雾气像野马,生物,不是现在指的有生命的自然万物,而是指风吹下的漂浮在空中的物体.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以,凭借,用.息,气息,风.相吹,相,单直一方,被吹的一方,即生物是用风吹拂下产生的现象.吹字后补上“而成”二字更明白.)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其,表示揣测语气.邪,揣测语气.而,转折关系.极,尽头.无所至极,没有办法到达尽头.)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其,它,指鹏鸟.若是,像这样.即在下面看天空这样,茫茫苍苍.则已,而已.矣,加强肯定语气.)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且夫,况且那.且,表示递进一层.夫,议论的开始.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则,那么.其,代水.负,载.也,句中语气词,舒缓语气的作用.这一句是类比,前面是正面讲鹏鸟飞到天空怎么样,这一句,以水与舟的关系,说明鹏鸟与风的关系.这一类比一直到“水浅而舟大也”)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覆,倾倒.于,在.坳堂,堂上低洼的地方.之,的.则,那么.芥,小草.为,做.之,杯水.倾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处,用小草可以当作船.)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放上杯子在其中,就不能浮起,因为水浅但舟船太大的缘故啊.胶,粘住,即浮不起来.而,转折关系.)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则,那么.其,它.风蓄积得不厚实,那么,它承载大翅膀也就没有力量.这一句有回来将鹏与风的关系.目的说明鹏鸟必须依靠风,风小了,没有了力量都不行.)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所以要飞上九万里,那么风就在它的下面了.斯,这.在下,省略句,是在其下.)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大鹏脊背背这青天,因而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它的,然后才可以想要向南飞.莫,没有什么东西.之,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夭阏,阻挡.而后乃今,然后才可以.)
蜩(蝉)与学鸠笑之(代鹏鸟)曰:“我决(迅速样子,是动词起的状语)起(起来)而(并列关系)飞,枪(碰到)榆枋(榆树和檀数)而(承接关系,然后)止,时(有时)则(就)不至(飞不到)而(承接关系)控(落)于(在)地而已矣(罢了,用法同前的“则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反问固定结构,怎么用得上呢?之,到.而,承接,然后.南,向南,动词.)”适(到)莽苍(郊野)者,三餐(古人一天两餐,怎么是三餐了呢,三餐是指一天,还是指第三餐,就是晚餐,翻译为一天后回来,腹中还很饱,似乎不符合事理.翻译为,晚餐后就回来,腹中还很饱,则说得过去.而(承接)反,腹犹果然(果然,很饱的样子.);适百里者,宿(前一夜,隔夜)舂(动词,去谷壳曰舂)粮(前一夜就舂米准备好粮食);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要用三个月来准备粮食).之二虫又何知!(这两只虫子又知道什么呢?把学鸠也叫做虫子,古人把老虎都叫为大虫.虫,在古代是动物的总称.结尾部分,用解决肚子温饱的方面来说明蜩与学鸠的无知,蜩与学鸠的肚量小,根本想不到要那么多粮食.这是为说明蜩与学鸠不理解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而作的分析,分析的时候,没有泥于鹏鸟的事情,而是用了新的角度,列举人要准备多少粮食解决路程远近的吃饭问题,蜩与学鸠连人要准备多少粮食都不知道,那要他了解鹏鸟那九万里的飞翔就更不可能了.这么写,没有那么中规中矩,没有前面提及则后来呼应的死板,而是增加了论证视角,增多了内容的信息,说理的密度大了,因此说服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