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以”中国文化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1 04:22:06
要怎么写
解题思路: 详见解答。希望你快乐!
解题过程:
同学你好:
  这篇文章是个大话题,“中国文化”涉及内容太广,所以,我们宜化大为小,从小的角度切入,如:中国的戏曲文化、诗歌文化、节日文化等。这样写来就容易多了。老师为你提供范文供参考,希望你满意:
范文:
我是一个中学生,我只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对传统节日文化提出一己之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强烈。比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饮料已挤占了中国饮料市场的70%以上,甚至连中国果汁业的龙头老大“汇源”也险遭收购;肯得基、麦当劳等快餐在中国也大行其道,挑战中国传统小吃;最令人但忧的是,传统了数千年的传统节日正遭受空前的冲击。
中国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记得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但可能不知中国的“七夕节”为何物;他们可能会欢度12月25日的圣诞节,但不一定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他们可能度过4月1日的愚人节,却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为什么中国传统节日会遭此厄运?是西方文化更优越?或是……这的确值得探讨。
首先,中国节日文化本身的特点决定这一情况。中国的节日大都被眼泪浸润,话题沉重。比如清明节、重阳节,充满了思念与缅怀的悲苦;中秋节是团圆的日子,却容易引发多愁善感的中国人对别离的百转愁肠。而纵观愚人节、圣诞节、情人节等广受欢迎的西方节日,它们或温馨或欢乐,这正迎合了当代青少年求新、求奇、求乐的心理,符合了他们天生的玩性。商家抓住这一特点大肆炒作,又提升了西方节日的受欢迎度。节日嘛,在不同的时代,其文化内核不可改变,但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它与不同时代相适应的元素。现代社会,人们学习工作压力大,需要让心灵放个假,这要求节日也充分体现其娱乐性。如果连节日都会无缘无故的让自己不快乐,这个节日的存在和流传的价值,就值得年轻人怀疑。所以我再次强调:我国文化应与时俱进,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核的前提下,庆祝的方式应该更灵活。这样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又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可以在文化角逐中成为强者。
其次问题出在中国人的文化态度上。无需否认,部分青少年确实存在“崇洋媚外”的心理,认为过“洋节”是一种时尚,过“洋节”的人是“新新人类”;而过中国传统节日则显得呆板,老土,落伍。对于这些个完全缺失欣赏品味的家伙,就没有必要浪费唇舌来作评论了。关键在于,有志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对中国文化的“保护”举措令人啼笑皆非。如前几年韩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端午节”申遗的事,令中国人愤愤不平:中国的节日,你韩国申请干嘛?但我们想过没有,我们为什么没有申遗?
也许有人问:中国文化属于中国,凭什么让外国人占去?那我倒要问问:西方的圣诞节没有申遗,它在世界传播时,我们会认为它属于印度,属于日本吗?不会。外国人对于中国的节日,只有“使用权”,没有“主权”。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在这一开放的世界中死死拽着中国节日,大叫:“这是中国的!”世人知道它的家在哪。
就个人而言,我是反对借传统节日申遗来保护传统文化的。节日是活生生的东西,它不能像鸟儿一样被关在笼子里。而申遗或许恰恰给它罩上一个笼子,告诉世人:这是遗产,别乱碰。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丰富节日的内容,让它生活化,生动化,让它成为“流动资产”而不是让它徒有形式,成为静止的“遗产”。
中国文化的发扬广大,必须依靠与时俱进的品质。我们要放开手脚,让它去闯世界。我相信有一天,世界会为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厚实积淀折服。终有一天,人们会在世界各地热热闹闹地过“七夕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