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请老师详写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4 00:45:54

解题思路: 理解
解题过程:
分析:刘邦是一个善于利用别人的人,正如其在灭项羽后所言:“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是他的长处,也是他在鸿门宴上得以成功逃席的原因。 他利用了相伯的信义。其对相伯“以兄事之”,“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极尽笼络利用之能事,口口声声说自己不是“倍德”之人,即不是违背“信义”的人,从而迷惑了相伯。收到了两个效果:一是相伯劝说项羽“许诺”不杀刘邦,一是相伯宴会上“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他抓住了项羽仁义的弱点。可以说相伯、刘邦和樊哙对项羽的陈词如出一辙,尤其是樊哙的陈词,可以说是刘邦的翻版,这应是刘邦宴前就安排好了的。三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杀有功之人不义。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时时提醒项羽,让项羽坚定了不杀刘邦的决心。 他让张良的智义和樊哙的勇义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张良处处出谋划策,为刘邦安危奔走。樊哙则不惜“与之同命”保护刘邦,二人珠联璧合,文武双全,为刘邦成功逃席铺平了道路。 总之,刘邦鸿门宴成功逃席,且后来取得天下,全在于他的借“义”行事。
如果有问题再探讨。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