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30 22:05:5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指出,三幅地图各反映了哪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2分)这些局部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二   希特勒的崛起代表世界史上最大的灾难之一。如果没有希特勒,基础薄弱的凡尔赛国际秩序原可用和平或至少不致酿成巨祸的方式推翻……之所以会演变成一场充满杀戮与毁灭的人间悲剧,全都是一个恶魔般的人造成的。
长于煽动人心的鬼才使希特勒一飞冲天登上德国领导人的宝座,此后这一直是他维持权威的法宝。他凭借草莽英雄的本能,以及对心理弱点其准无比的掌握,排除异己,让他们始终抬不起头来,最后只有纷纷求饶,甘愿受他的宰制。在国际上他则毫不留情地利用民主国家对《凡尔赛和约》自知理亏的心理。
——摘自基辛格《大外交》
(2)在材料二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6分)
材料三   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3500万以上,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消灭日军155万余人。
(3)200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有人建议我国政府设“国耻日”。你认为“国耻日”应定在哪一天?说明你的理由。(2分)
(1)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中国。(2分)(答对三个得2分,答对一个或两个均得1分)
共同原因: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德意日为转嫁经济危机,大力对外侵
略扩张;②德意日企图重新瓜分世界,蓄谋已久的侵略计划导致发动战争;③被侵略国家国力较弱,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④英法美大国“绥靖政策”和苏联的避战自保政策,刺激了侵略气焰。(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3分).(2)不同意。一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是不稳固的。主要因素有:①该体系是战胜国间暂时相互妥协的产物,分赃不均使得这种“和平秩序”潜伏着深刻危机;②对战败国的掠夺性惩罚,埋下了复仇的种子;③重新瓜分殖民地,进一步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间的矛盾,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不断冲击着“和平秩序”;④大国的绥靖政策刺激了德国打破“和平秩序”的野心;⑤大危机的出现加速了“和平秩序”的崩溃;⑥帝国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加剧。(4分)
“和平秩序”的打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希特勒正是借助了上述因素,进行了欺骗性宣传、最终打破了这种“和平秩序”。因此,仅归结为希特勒个人显然是不正确的。(2分)
说明:仅答“不同意”,而不阐明理由的不得分;“理由”答出其中四个要点即
可得4分。“结论”占2分。
(3)9月18日。理由: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侵华的开端。
7月7日。理由: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12月13日。理由:日本法西斯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1)图一在非洲,在图上可以看到英属索马里;图二在欧洲战场,在图上可以看到巴塞罗那和马德里;图三上可以看到河北。第二问实际上是要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一战后形成的和平局面是暂时的,在瓜分世界的同时埋了众多的矛盾。加上各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最终这样的和平会被打破。在回答时要注意阐述理由。
(3)国耻是日本人对中国进行的侵略,让国人不能忘记的,所以要寻找有代表性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