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作文孤独白鳍豚5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8 04:01:22
作文孤独白鳍豚
500字左右
20世纪80年代中期调查,长江中的白暨豚总头数已下降到200头以下,其中50%分布在湖北省石首县至武汉市上游江段,主要栖息在弯曲河段或弯曲分汊河段的大回水区中.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或活动不当,使白暨豚意外死亡事故增多.据统计,1973~1985年间,共意外死亡59头,其中被鱼用滚钩或其它渔具致死29头,占48.8%;被江中爆破作业致死11头,占18.6%;被轮船螺旋桨击毙12头,占20%;搁浅死亡6头,占10%;误进水闸1头,占1.6%.另据统计,长江下游水域中意外死亡的白暨豚,有三分之一是被轮船螺旋桨击毙的.
1997年11月4日~10日,由农业部组织,来自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等6省、市的200多名科研、渔政工作者,分别在上起湖北枝城、下至上海长江口,全长1600多千米的长江干流上,实施了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长江中下游调查白暨豚行动计划”.经过7天的辛勤观测表明,白暨豚现存数量不容乐观,已不到100头.分布范围也大大缩小,枝城以上江段、南京以下江段、洞庭湖和鄱阳湖内,已难以见到白暨豚的身影.十多年的时间里,白暨豚的数量锐减近100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专家们分析,使白暨豚锐减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鱼类资源迅速减少,使白暨豚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愈来愈匮乏.
当前的情况告诉人们,不论三峡工程何时建成,大家必须紧急行动起来,采取综合措施,抢救白暨豚.?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季节长江中下游流量增加,水深增大,对白暨豚越冬极为有利,搁浅死亡可望避免;加强管理,渔业活动引起的意外死亡可大大减少;但由于长江中上游航运事业的发展,中游江段白暨豚被轮船螺旋桨击毙事件将会有所增加,应抓紧研究白暨豚追逐轮船螺旋桨的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为保护白暨豚,最好的对策是建立管理严格、设备先进的自然保护区.
长江新螺江段白暨豚自然保护区已由农业部批准建立.上起螺山下至新滩口江段,全长135千米,该区江面开阔,河道曲折,水深约25米,流速约每秒0.3~0.8米,浅滩、江心洲星罗棋布,是目前白暨豚分布最密集的水域.该区上游紧接洞庭湖出口,并有洪湖、黄盖湖、西凉湖、武湖、陆水水库等汇入,沿岸有护岸矶、三毛矶、赤壁矶等突出于江中的矶头,控制着水流的流向和流态.
上述这些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使保护区内形成较多深槽和大回水区,是白暨豚的理想生存环境.
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是:
①为保护对象提供较优越的自然生存环境,避免人为干扰,保护珍稀物种生息繁衍;
②坚决取缔有害渔具,在保护区和保护区以外的一定范围内禁止捕捞作业,查处并纠正机动船舶违章航行、违章排放“三废”等破坏生存环境的行为;
③抢救受伤、误捕、搁浅的珍稀水生动物;
④定期观察、记录保护区内珍稀水生动物的活动规律,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等;
⑤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保护知识,使保护珍稀物种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⑥为研究珍稀水生动物,尤其为繁殖生物学研究建立实验基地.
相关故事
1980年1月11日,湖北省嘉鱼县的几位渔民在长江交接洞庭湖湖口处捕淡水鱼时不料发现了一头白鱀豚误入洞庭湖的浅水区.随后他们用他们的渔船堵住浅水区的出口,再用铁钩把这头白鱀豚从水中勾出.捕捞时这头白鱀豚的颈背处被捕鱼船上用来把捕鱼网钓上船的大铁钩意外勾出了两个直径4厘米、深约8厘米、内部连通的大洞,那渔民便通知了当地的水产部门.中科院的武汉水生研究所得知消息后,连夜地赶到了现场,并在次日早晨,花费了5小时50分钟的时间,成功地用干运方式把那头受伤的白鱀豚移到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的池水中.当时测量出此豚的身躯长度为1.47米,身体体重36.5公斤,雄性,中科院的专家们估出它的年龄约为两岁.
在捕捞回中科院后一星期内,其颈背处的伤口受到了严重的感染.中科院的专家们结合中西医药治疗伤口,专门为该豚制作了一个背心用来给豚背伤口处敷上云南白药.四个月后,其伤口愈合并且随即康复.
白鱀豚恢复健康后不久,时任中科院水生所所长、中国著名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的伍献文与时任中科院水生所副所长的胡鸿钓教授给这头白鱀豚起了个名字——“淇淇”.其含义为三,一则“淇”字代表着此豚的珍奇与稀奇;二则“淇”为三点水旁,适应给水生动物的起名使用;三则“淇”(qí)字与白鳍豚的“鳍”字音同.
从1992年开始,淇淇被饲养在一个封闭式,并带有水循环过滤系统的圆形水泥池中.常年水温控制在23℃至25℃之间.这个水池直径12米、深3.5米,内有三级0.8米宽的弧形台阶.池中心底部有五个圆形的排水孔, 池壁周围有6个进水孔.为了保证淇淇的健康并方便观察,池水透明度保持大于3.5米.
来观看淇淇的人们常把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称作“白公馆”.白公馆就从此成为中科院的一大观点.从此中科院开始了对白鱀豚的迁位保护]研究与保护工作.“淇淇”作为近代全世界的第一头室内人工饲养的白鱀豚,驰名于国际水生学术届,不少国外的学者们纷纷向中科院致电庆贺与了解有关淇淇的新消息.
一开始,中科院的工作人员们不清楚白鱀豚的食物习性,曾把馒头、肉做成鱼的形状给淇淇吃.然而,后来才发现,白鱀豚只吃鲜的活淡水鱼,春天到秋天主要吃白鲢,每天约6公斤;秋天到冬天主要吃鲤鱼和鲫鱼,每天7.5公斤.
1986年,淇淇差不多八岁时,达到了白鱀豚的成熟年龄.身躯体长与体重分别稳定于2.2米与125公斤.每年的5、6月淇淇进入发情期,浅灰色的背部会变得发红,粉红色的生殖器也常常从腹部露出,淇淇就不断地在水池中翻跳.中科院水生所的人员因此开始了为淇淇寻找雌白鱀豚作配偶的捕捞工作.
寻找配偶
白鳍豚是我国独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数量稀少,濒临绝迹,其形态漂亮,被誉为“长江女神”.它是中国目前最为濒危的动物,也是世界上几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从某种程度说,比大熊猫还要珍贵.
“淇淇”是“女神”中的一个,1980年1月从洞庭湖口被渔民捕到,送进中国科学院武汉水生物研究所人工饲养,成为世界上唯一人工饲养的白鳍豚.
1997年10月,一位贵阳人从《中国青年报》认识“淇淇”后,便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位贵阳人化名“爱淇”,自1997年武汉白鳍豚保护基金会成立后,每月坚持给“淇淇”寄钱,从未间断,直到2002年7月“淇淇”悄然去世,而当月10日, “爱淇”给“淇淇”的汇款,成了人类给“淇淇”最后的礼物.
“爱淇”一直不允许媒体透露他的真实姓名,他说:“爱”是自然的,谁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爱,他无意通过自己的行为在报上宣传后去影响别人,这样也许爱才更真实、更永恒.
在中国长江污浊的泥水中、烟雾笼罩的江面上,再加上长江较快的水速,人们乘船寻找白鱀豚的踪影都还需要很大耐心,中科院水生所想定位活捕雌性白鱀豚对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较落后的科研设备来说是难上加难.1985年10月中旬还请来了西德杜伊斯堡动物学院院长格瓦尔特博士,在八百多水里洞庭湖附近的长江流域乘船用测听白鱀豚的声纳设备做寻捕工作,但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格瓦尔特博士当时还断言在没有更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前,要想在长江活捕白鱀豚是不可能的.不过,5个月后,1986年3月31日,当时洪湖籍渔民出身的中科院水生所长江白鱀豚考察队副队长万恩权与他带领的由当地渔民组成的长江白鱀豚考察队队员们在中科院水生所高级工程师华元渝的指导和帮助下,在荆州观音洲的长江流域江面上成功地用定点围网的方式成功地捕捉到了一对白鱀豚,一雌一雄.这两头白鱀豚用同样的干运方式迁运至中科院水生所内的室外水池中,作为它们暂时的家.一开始并没有把它们放进白公馆是怕淇淇一时不适应,因为淇淇被捕时年仅两岁,而在白公馆被人工饲养了六年从未“见”(用声纳探听)过另一头白鱀豚.
中科院水生所的人员随后给它们作了测定,并起了名字.雌的称叫“珍珍”,雄的称叫“连连”,并发现连连是珍珍的父豚.珍珍和连连被搬进中科院水生所后一时不习惯人工饲养的环境,进行了绝食.其中院中的工作者不久便发现珍珍出水呼吸有困难,甚至有几天,它已经没有力气游出水面呼吸了.连连尽管自己也在绝食,却还是用尽力气把珍珍的头托出水面,让它呼吸,以防被憋死.情景感动了院中的科学家们[4].他们便开始在白公馆扩建一池,供珍珍、连连父女两豚居住.
1986年6月14日连连还没有搬进白公馆的新水池就不幸去世了.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仅仅活存了76天.
珍珍为它过世的父亲尤其伤悲.搬进了白公馆内新修成的水池后便开始断断续续地绝食.中科院的专家们用人工灌喂特制的鱼浆来维持珍珍的健康.新修建的水池与淇淇的水池由一面水泥墙隔离,这是因为一开始怕淇淇会不适应珍珍侵犯它的住所.但是在修建珍珍的水池时,中间留了一个足够一头白鱀豚宽长的水渠道.珍珍或淇淇愿意的情况下,可以随时游进另一只白鱀豚的水池.珍珍搬进白公馆的一星期后,发现常常在那条水渠道的开口处游来游去.淇淇也是颇具好奇地在水渠道的另一开口处环绕着.一天,专家们把水听仪器置入水渠道的中间,结果听到了豚与豚之间交流的6千赫啸叫声.又过了几日,专家们发现珍珍游进了淇淇的水池,淇淇显得有些害怕,躲在一角环绕.这样持续了一星期,珍珍与淇淇逐渐地熟悉起来了.只是当时珍珍在被捕捉时还未性成熟,所以没能怀孕,不过专家们发现珍珍自从进入淇淇的水池中居住后,性特征开始出现了.淇淇与珍珍在次年的发情期,常做过性交,但因珍珍终究未能达到性成熟,所以一直没有怀孕.1988年9月27日珍珍突然急病发作,不幸死亡.人工饲养了2.5年,它是继淇淇后在人工饲养的迁位保护环境下生存最久的一头白暨豚.
1995年底,在湖北省长江石首流域捕捉到了一雌性白暨豚.专家们还没有来得及把它运至白公馆让它与“淇淇”配对,还临时放养于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里的雌豚,不幸在次年夏天的大洪水中触网遇难.
1999年初,当地的民工在上海市长江口崇明岛西部的海滩上发现了被搁浅的一头体长2米多、体重100多公斤的雌豚.因为那些民工当时不知道这就是中国珍稀的“水中大熊猫”白暨豚,所以致使它身陷池塘长达七日.最终通知了有关部门.第十日,专家们赶到了现场,但因它已七日绝食而导致心力衰竭,用干运的方法刚刚运抵至上海,便不治身亡.
水生学家们为淇淇寻找配偶捕到的三只雌兽,均在能够与淇淇在白公馆交配前去世,这三次失败,可以说是砸定了白暨豚人工繁殖工作的最终失败.已经性成熟的淇淇单独在白公馆生存,尤为孤独,据专家们说,它每逢4至6月的发情期,总是“躁动不安,常常用身体撞击池壁.”
内分泌失调并发感染肝炎和糖尿病.它的肝损伤导致它发高血脂、高血糖症.GPT指标高达1500单位,这是正常值的150倍;甘油三脂指标高达1,1000单位,这是正常值的100倍;血糖指标高达900单位,这是正常值的9倍.经中外专家的一番救治才得转危为安.1997年春,它又开始了短期的绝食,赵庆中等专家只好给它灌食鱼浆.
2002年7月14日早晨6点多钟,中科院水生所的科研人员像以往一样地去中科院水生所的白暨豚馆巡视,看到淇淇在水池中游动,没有什么异常.前一天的工作记录上记载:晚上喂食,进食正常.8点钟,当工作人员再次走进“白公馆”时发现,淇淇躺在水下不动了.经过一番抢救后,未能救活,全世界唯一一头人工饲养的白暨豚就这样去世了.死时淇淇的年龄约为25岁,相当于人类70多岁的高龄.被人工饲养了22年半,淇淇是人类用近代水生科学手段第一头被人工饲养的白暨豚,人工饲养环境下最为成功的一头白暨豚,也是全世界最后一头人工饲养下的白暨豚.
回答者: bq527 - 秀才 二级 10-6 18:25

白暨豚淇淇的23年
淇淇,一头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长江瑰宝”白暨豚,于 2002 年 7 月 14 日早早晨,突然而又安详地离去了.淇淇在武汉生活了近 23 年时间. 23 年来,我国的鲸类学研究事业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目前在国际上已引人瞩目. 23 年来,我国两代鲸类学研究专家也相继成长起来. 23 年来,世人对白鱀豚、对长江环境越来越关注,环保意识逐渐提高.这些发展和变化与淇淇的巨大贡献是分不开的.
• 淇淇的到来
1980 年 1 月 11 日,湖北省嘉鱼县渔民在靠近洞庭湖口的长江边作业时,发现一头白鱀豚误入浅水区,遂用渔船堵住浅水区出口处,后用铁钩将该豚从水中钩起,并立即报告了当地水产部门.接到当地水产部门的报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连夜赶去,次日将该豚运回位于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内.通过测量,该豚体长 1.47 米 ,体重 36.5 公斤,估计年龄约 2 岁.
• 给淇淇治伤
渔民用的铁钩在该豚颈背部钩成了两个直径 4 厘米 、深 8 厘米 、内部连通的洞.一星期后,伤口感染严重,该豚奄奄一息.经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特别是采用了特制的“背心”和云南白药等,该豚经过 4 个多月的救治,伤口逐渐愈合,伤势逐渐恢复.
• 给淇淇命名
该豚伤势恢复后,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著名鱼类学家、中科院院士 伍献文 教授和当时的副所长 胡鸿钧教授给该白鱀豚命名为淇淇.其含义有三个方面,一是“淇”与“珍奇”、“稀奇”的“奇”谐音,有珍奇的意思;二是“淇”含有三点水,即有水中动物的意思;三是“淇”与当时称白鱀豚为“白鳍豚”的“鳍”字谐音.
• 淇淇适应武汉的生活
淇淇来到人工环境以后,除了治伤,就是要尽快适应人工喂养环境,习惯于进食人工投喂的食物.为此,首先把适口的鱼的尾巴剪掉,以便减少鱼的游动能力,以便于淇淇咬食,然后坚持一日多餐,定时把鱼丢在淇淇的正前方,让它逐步理解这是喂食而不会对它造成伤害.在人工环境下,淇淇的食物变得单一,导致营养不良,为此开始曾试喂水果、蔬菜、猪肉、牛肉和鱼形馒头等多种食品,但淇淇除吃淡水鱼以外,其他一概不吃.为此还在鱼肚子里放进诸如维生素C 、 E 、复合维生素 B 、叶酸等各种营养药品,后来改喂施尔康.
适当的食量是保证动物健康的重要因素.淇淇刚到人工环境时,我们在饲养池中放了许多活鱼任其食用.开食以后,就定量喂食.为了摸索食量标准,先是每餐敞开进食,得到每日进食量,然后取平均日食量减半作为日进食量标准.通过计算,淇淇的日食量为体重的 10%-11% .不同的季节略有变动,冬天多些,夏天少些.由于白鱀豚靠皮下脂肪的厚薄来调节其体温保持衡定 ( 约 36℃ ) ,所以,每年 9 月份开始,要喂营养价值高的底层鱼类,并增加食量.开春以后,逐惭代之以鲢、鳙鱼,并减少食量.
• 定期打扫淇淇居室
白鱀豚生活在长江中,长江是流水,水质相对洁净,到了人工环境,每天排出大量排泄物,加上地面的一些污染物,饲养池水质会迅速恶化.最初淇淇生活的池子没有滤水设备,只能采用勤换水,定期清洗的办法来保持水质相对洁净.后来,在新白鱀豚馆内引进了先进的水处理设备,从而保证了白鱀豚饲养池的良好水质.尽管如此,定期给淇淇打扫居室,清除池中的藻类,同时还定期给淇淇体检也成了 23 年中雷打不动的工作.在淇淇的保健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每月定期清洗豚池和体检,有病及时预防和治疗,并建立了完整的水质、气象、水文和喂食档案,不但有效地预防疾病,同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淇淇在武汉渡夏
武汉素有火炉之称,夏天的气温可高达 40 多度.最初,淇淇生活的露天水泥池,水深 3.5 米 ,没有遮阳棚,池中的水温可达 30 多度.为了使淇淇安全渡夏,曾经探索过一系列降温措施.最初,用卡车拖冰块,向池中投放,效果不理想,不经济,也不安全.后来,给露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