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理解兵以诈立,以利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4/27 23:24:57
如何理解兵以诈立,以利动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军争篇》

北京大学李零先生写了一本关于《孙子兵法》的书,书名就叫做《兵以诈立》.这四个字,可以说概括了《孙子兵法》的思想精髓,也是古代兵法用兵的核心规律.在这里,孙子提出了用兵的两条重要原则,一是诡诈原则,二是利益原则.

《孙子兵法》在《计篇》就提出了“诡道十二法”:“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这里又再次强调“兵以诈立”.

“诈”,正如“诡道十二法”的应用,是军事上的出奇设伏、灵活机变,与道义上的欺骗、欺诈不是一回事.正如杜牧对这句的注“诈敌人,使不知我本情,然后能立胜也.”“兵不厌诈”,古今中外的战争莫不如此.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高智能的活力对抗,战争决胜不仅取决于兵力众寡、装备优劣、战斗力高低,谋略和技巧也是重要的因素.克劳塞维茨曾说,理智是军事行动的基础,诡诈之道其实是最高层次的军事理智.有人因为孙子中“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这样的话语,就苛责孙子之说是“权谋术数,非圣人之道”,可谓是书生之见.

诡诈用兵是千百年来军人用鲜血总结出来的真理,符合战争的规律,谁要是无视这个规律乃至违背这个规律,在战争中不懂得出奇设伏、灵活机变,而奢谈什么“仁义”、“堂堂之阵”,只会像历史上徐偃王、宋襄公一样,留下千古的笑柄,而其深切的后果,则是覆军杀将、国破家亡.

第二个原则,利益原则,这解决了战争为何而战、何时而战的问题.关于战争的起因,自古以来就有许许多多的说法,有自然起源说、神权说、饥荒说、人口说、情绪说等等,只有战争起源于利益的争夺的说法是最为深刻的.孙子指出“以利动”,战争应该为利而动、见利始动,为战争指明了方向.

发动战争的理由,有政治上的、道义上的,有的为了泄愤、为了报仇,有的为了欲望、为了野心,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利益.当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时,当国家的生存受到挑战时,当民族的荣誉受到侮辱时,只要战争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就是正义的,就是合理的.在具体的军争行动中,要以有利原则来指导军事行动,见利而动,非利不动.不管在什么境况下,指挥员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利益原则,不管是节节胜利还是屡受挫败,都不能忘记这个原则,陷入迷乱和盲动,白白做出牺牲而一无所获或得不偿失.

在遵守利益原则时,要有大局观念,必要时要牺牲局部的小的利益,而保全、获取全局的大的利益.同时,要防备被敌人的小利所诱惑,掉入陷阱,遭受挫败,丧失大利.孙子在前文中提出了“以利诱之”的策略,敌人也会用这样的策略来对付我方,这是不得不引起注意的.

最后,军队部署和军事行动无论是分合、聚散、奇正、虚实、众寡,都要因利而动,因敌而变,这里的“变”,实际上是对诡诈之道的应用.诡诈是取胜的根本,利益是行动的原则,而机变则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