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时评类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25 00:59:2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被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定位假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对此,你也许会有所联想,有所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请老师分析一下这段材料的主要观点、写作时需要注意的方面和写作思路。最好有例文。
解题思路: 评说国务院的举措,评说自己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认识;或者以散文抒发对传统节日的喜爱、思考、感悟;或者记叙发生在传统节日中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解题过程:
【思维点拨】 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曾让西方羡慕不已。如今,一些中国人爱“情人节”却不知“七夕”;爱“圣诞节”却漠视春节;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竟被韩国“申遗”。对传统文化的呵护、传承已经迫在眉睫,中学生更应该担起这副重担。让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由此,作文议论文为佳,评说国务院的举措,评说自己对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的认识;或者以散文抒发对传统节日的喜爱、思考、感悟;或者记叙发生在传统节日中的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立意】 1.把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确定为法定假日,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得到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正如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所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在于我们民族心理最深层的一种东西,即民族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亲和力、凝聚力很大程度上是靠节日等民俗维持下来的,它虽是潜在的、无形的,却是一种自发的情感,一种真正的文化的力量。 2.当我们齐赞传统节日放假适逢其时,当我们相庆清明、端午、中秋喊了几十年终于一朝恢复其节日本色时,决不能让物欲之潮冲淡了欢聚、亲近之实,更不该只重节日之“壳”而丢了其精神之“魂”。 【病例】 1.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节被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定为假日,这说明国家更加注重文化传统,注重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不仅应该宣扬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应该从古人那里学到一些道德品质,帮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困难,在众多的品质中,我认为淡泊尤为重要。 下面的主要段落是谈“淡泊”。 2.爱文化、爱传统,便是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国务院的做法,就是为了激发我们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民族,对国家的热爱。 爱国,是一生中最伟大、最崇高的情感。周恩来在小时侯就立志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岳飞精忠报国,杨家将为国牺牲,刘胡兰视死如归的勇敢,……而出卖祖国,卖国求荣秦……所以爱传统,更爱自己的祖国。 【例文】 1.捍卫传统文化 犹记得2005年11月,当韩国申请的“江陵端午祭”正式被列入全球教科文组织“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全中国人的那些隐痛。当今日,国家以法令形式将我国这些传统节日法定化时,我们看到的,是国家以更高的高度空前的重视程度,捍卫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此举体现了政府坚定的决心以及对公众的一个信号,我们要像保卫领土完整一样,捍卫我国的传统文化。 也许此刻你会有一丝疑虑,难道我们现在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得还不够么?看看那热闹的书市,现在正是文化普及类“著作”空前繁盛的时期:历朝历代的犄角旮旯,都被人写遍了,而且不知被多少人写了多少遍。但细细看去,这内容却净是些后宫粉黛之类,属于令人艳羡。令人垂涎的那种。某些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倒是真的出成果了:孔子果真是丧家犬,司马相如本来是流氓等等。诸如此类,不要提什么捍卫了,这根本就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国内文化“捍卫”状况如此,也难怪国家会如此兴师动众地提倡真正捍卫传统文化。 国家以法定形式强硬捍卫的态度,是极为可取的,但以法律形式捍卫,似乎缺失了某种民众的积极性。眼看舶来的“圣诞节”一年比一年如火如荼,甚至有很多百姓不借冒寒夜往教堂欢度圣诞。而春节却因其形式、内容的单调使人不禁呼吁要“拯救”“保护”。究其原因,是因为圣诞节迎合了年轻人渴望放松快速休闲的娱乐方式,而春节却缺失了新的活力。捍卫传统文化,不仅要捍卫其形式,更要在内容上创新,使这些文化永葆活力。这正如于丹式的讲解引发了公众对儒家经典著作的空前兴趣一样,我们更应赋予“捍卫”一些软意义,不是单调地死守传统不放,更应在清明、端午这些节日中添增现代的元素,契合都市生活下快节奏人们的心理,置办更丰富的活动,达到真正捍卫传统文化的目的。 近日,又闻韩国发起了文化挑战,公开称自己要统一汉字。我想,现在是时候好好反思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要再重蹈端午节申遗被人抢去了文化源头的覆辙,坚定地捍卫传统文化,并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的时候了。因为捍卫传统文化,就是在捍卫我国的领土,捍卫我国五千年来瑰宝的主权。 2.文化的呼唤与回归 近日,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被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定为假日。外国人惊诧:泱泱古国,难道自己传统的节日都要以法规的形式定为假日,难道中国的文化在消亡?我也惊诧:我们莫非只能以这种方式保留中国文化? 我有些难以名状的伤感,在西方文化的强大影响下,也许我们真的有些偏离自己的文化轨道了。政府的这项“文化回归强心针”真的来的是时候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要说:我呼唤中国文化的回归。 这种现象已屡见不鲜:圣诞节来临,各大商场装饰一新,圣诞树、圣诞老人将我们带入了异国他乡。闹市区的人们充满着开心,幸福的表情,显然,他们对于圣诞节的期待程度不亚于西方人。 的确,我们生活的都市充斥了太多的外来文化。麦当劳、肯德基里人头攒动,微软、苹果电脑风靡当下,中国人吃着洋餐,穿着洋货,乐在其中。而中国传统的东西,譬如节日,习俗,文化呢?似乎已经不能符合我们当下的潮流了。那红色的棉袄过于肥大,那红色的冰糖葫芦过于甜腻,我好怕有一天,飘扬在蓝色天空下的那一方红色的国旗,也渐渐褪色…… 正当这时候,似乎国人们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也许是对外来文化的好奇,让我们迷失了方向,当一切趋于平和时,我们终于可以理性的思考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如此的厚重,它承载了先人的苦难与鲜血,勤劳与智慧。在外来文化侵入时,怎可能不堪一击?中国那些或辉煌或屈辱的历史,无不见证着一个民族的成长,中国所推崇的“孔孟之道”,“四书五经”对今天不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吗?……中国的文化如此博大精深,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现在的我们,只需要轻轻地打开我们的心门,放飞我们的爱国情怀,让中国的传统文化由我们的心中放飞,飞向更远的世界。 所以,我们呼唤着文化的回归,不仅是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习俗的回归,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情怀的回归以及爱国精神的回归。中国政府的这剂“文化回归强心针”打的正是时候,让我们借着这个契机,继续将炎黄子孙的血脉传承下去吧。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