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如何指导朗读人物对话?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5/17 07:39:41
如何指导朗读人物对话?
二、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刚才说了,言为心声.所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方法之一,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
方法之二,启发学生给人物对话加提示语,通过加提示语进一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
这种启发,说到底是要学生“进入角色”.即要透过全文,透过提示语和标点符号,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是最重要的.
三、读出“话外音”.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是“话里有话”.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见周晔读《水浒传》马马虎虎,“常常把这个人做的事,安在另一个人身上”,便说道:“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还有,一天吃晚饭时,鲁迅说道:“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都是话中有话.读这些句子,要先让学生理解话中之话是什么,懂了,再读.或者老师示范,让学生“看老师”读读这样的话,表情特别重要,通过“看老师”读,去体会话中的意思.一旦理解了,才能读出话中话来.一般地说,这样的对话比较难读,但如果读好了,也特别地有意思.学生会在读中,在听中,感受朗读的魅力,感受祖国语言的表现力.
四、读出人物的身份.有些课文中的人物对话,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如《惊弓之鸟》的魏王和更羸,《西门豹》中的西门豹、巫婆和官绅.身份不同,说话的语气自然也就不一样.指导学生朗读《惊弓之鸟》,我一提醒注意人物的身份,学生读魏王的话就有了国王味,读更嬴的话就有了大臣腔.有的小朋友读魏王说的“啊,你真有这样的本事”一句时,还用手做了个捋胡子的动作.在他的想象中,他似乎真的成了魏王!这不就把人物读活了吗?
五、读出人物的性格.性格和思想品德是有区别的,和思想感情也不能完全划等号,课文中的人物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是十分鲜明的.如《倔强的小红军》中的小红军,《将相和》中的廉颇和蔺相如,《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洪教头和林冲,性格各异.在指导学生读这些人物的对话时,我便提醒学生注意这些人物的性格.性格把握住了,才能读好他们说的话;读出他们的性格,才能使人物跃然纸上.读出人物性格也有一定难度,为了让学生体会好,读好,范读是十分必要的.
六、读出人物的年龄.《翠鸟》最后一段有这样几句话: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不容易呀!”
三年级的小朋友读老翁的话当然没有一个不童声稚气的.我说:“你这么读,我觉得你不是老渔翁,而是个不到10岁的小渔娃.谁能把老渔翁的年纪读出来?”第二个学生读时,声音就立刻变粗了,速度也放慢了.于是第三个,第四个,一个比一个“老”,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意思.“别读了,别读了,再读你们就都变成八、九十岁的老人了,早就该退休了.”在读声中,笑声中,让孩子们感到朗读是多么有意思!
七、范读.老师的范读,也是一种指导,而且是更现实、更直接的指导.但范读要选择好时机.我一般不在学生读课文前范读,这样做,告诉的成份太多.当学生读得不尽如人意时,处于“愤、悱”状态时,我才范读.即使这样,也没有强加于学生的意思.我总是这样说:“让我读读看好吗?”教低、中年级,我的范读常常略带夸张,以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好的范读,不仅有指导作用,而且有启迪、激趣的作用.
实践告诉我们,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教学方法往往也就随之有了.好的教学方法,也是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