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谁知道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15 05:42:41
谁知道科举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1,统一了思想,科举制度使得对官方思想的研习成了知识分子晋升最主要的通道,而人又是趋利避害的,所以潜移默化的统一了社会的思想.
2,科举制度提供了一种较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使得社会的阶级流动性增加,为个人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当科举制度成为了官员选拔的最主要方式后,世袭的官僚家族没落了,使得国家的权力更加集中于皇帝之手.
4,不分贵贱阶级的科举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官员选拔制度,发现并培育了更多的人才.
5,科举制度给了全体知识分子一个晋升通道,笼络了知识分子,等于控制了社会的话语权,左右了社会舆论的走向.
6,科举制度有着严格的审查制度,最大限度的抑制了选拔官员时的腐败滋生.
7,科举制度不止制造了官员,也制造了一批乡绅(有功名但未做官的读书人),而乡绅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上的重要一环.
8,科举制度使得读书成为了最好,最优秀的谋生手段,使得人们趋之若鹜,俗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变相的巩固了统治.
9,科举制度将所有读书人的利益与王朝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和准官僚集团,在事实上遏制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这对封建王朝无意是有益的.
10,科举制度使得庶族地主阶级主导政权成为了可能. 再答: 消极作用,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到了清朝,无论在文学创作、或各式技术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却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材的同时,亦埋没了民间在其他各方面的杰出人物;百年以来,多少各式精英被困科场,虚耗光阴。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束缚科举考试内容。清代科举制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