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材料作文:苏东坡读到王安石的咏菊诗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6/03 19:50:58
苏东坡读到王安石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金满地金”后很不以为然,心想菊花敢于秋霜鏖战,至死焦干枯烂,并不落瓣,于是随手写到:“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调任黄州团练副使,在重阳节后的一天步入菊园,只见满地黄金,枝上已无一朵菊花,这才知道,同为菊花竟也有落瓣与不落之分。 读材料,自选角度,立意及题目,字数800.议论文。 请老师分析一下,并发一篇符合上述的作文,我想看一看,脑子没有头绪。谢谢!
解题思路: 同一件事情,对于人的启示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多角度思考。多角度思考涉及求异、聚合、顺向、逆向、纵向、横向等多种思维形式,涉及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等综合素质,它是萌发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作文立意新、深、高的关键。\"苏东坡的错误\"使人悟出的哲理是多方面的,比如:认识问题切忌以偏概全;矛盾的普遍性中存在着物殊性;知错、改错、善莫大焉;不要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多方位思考,选取最佳、最有话说、最能把话说好的角度,深思熟虑,转化为文字,自然是一篇好文章。
解题过程:
由东坡作诗想到的


  随着学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我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事物的了解也多了一些,但如果要更进一步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只好四方求师,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每学期都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当那些"佼佼者"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大论一番时,台下的我紧绷着脸,囫囵吞枣地接受着所谓的"经"和"宝"。总认为好学生的学习方法一定是良药,只要是好学生的方法,都搬来模仿使用。正是这样,使我永远落后于他人。难道东坡改诗这一事例不能给我们一点启示吗?苏轼是过于相信自己的经验,而我是过于相信别人的经验。于是我想,对待经验必须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要一概拒绝,也不要全盘接收,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们应当注意,不能生搬硬套经验。小马要过河,诚实的牛大伯根据自己过河的经验,告诉小马水很浅,能够趟过去;而好心的松鼠则根据同伴过河被淹死的惨痛教训,告诫小马不要过河。小马在妈妈的正确诱导下,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将牛大伯与松鼠的"经?quot;和"教训"加以分析比较,亲身实践,终于顺利地过河。它的认识是"既不像牛大伯说的那么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么深"。小马的成功在于认真思考,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悟出了真知。大家知道,经验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因此,人们往往重视"经验"和"教训",乐于接受他传人来的"经"和送来的"宝"。但任何经验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所以我们接受他人的意见,同时还应分析经验产生的客观条件,千万不能不加分析,生搬硬套,否则就会碰钉子,出乱子松鼠的同伴或许就是由于生搬硬套他人经验而导致悲剧发生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正是由于王明生搬硬套苏联经验,而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引进了国外一些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社会主义中国在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我们大家非常清楚的。当然,我们的引进决不是盲目的照搬,我们所要建设的国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如果我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全盘引进,那么,我们的国家将成为一个怎样的国家呢?
  我们对待经验,要在多方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对所了解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经",获得"法宝",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让勇气和自信完善自我  
做为一名大文学家犯这样的错误,有人便会大呼小叫,指手画脚,而在我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避史犯错误嘛!本来,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犯一点错误也是很正常的。然而,一个人的自我反省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承认错误需要很大的勇气,一个被虚伪粉饰的人是不可能具备这种精神的。
  认识事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越是对事物质疑得多,就越能够将它认识得更清楚、更透彻。别人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要有自己的主张和思维。诚然,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要不得,但在一事物的未知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质疑。只有当人类的思维空间不受限时才能对事物在认识上产生一场革命。当然,不假思索地妄加揣测并不是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
  苏东坡看了王安石的"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后随手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尽管东坡错了,但他的这种错误是后来自己从实践中发觉的,所以我说他的这种自信是可贵的。因为在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前,他并没有见到过被秋风扫落的菊花,也没有听到别人像王安石这样说过,更何况前人对菊花鏖战秋霜的崇高精神赞不绝口,那么有什么充分地理由让东坡先生轻易相信王安石所说的一切呢?生活实践使他发觉了错误,也使他重新认识了菊花。当苏东坡调任黄州团练副使,某天发现菊园中满地铺金,枝上无一菊花后才知道:同为菊花,却有落瓣和不落瓣之分。虽然这只是生活中的一点小错误,但我可以想象东坡先生在凋零的菊园中此刻地心表:他的心里十分内疚,他对自己的轻狂放纵深感羞愧,他对自己所说的默默地承担了一切过错。更重要的是,他悟出了一条深刻的生活哲理:说话做事都得细致全面地了解后方可行动,切忌以偏概全。
  对自己不要过于苛刻,不要追求尽善尽美。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羡慕他人是无知,模仿他人是自杀。活着就要有自己的生活信念、人生宗旨,千万不要去负担虚荣的十字架,不要被虚假的事实所安慰。这次错了,下次就有可能正确。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这样反反复复地认识,总会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
最终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