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历史 > 作业

近代前期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历史作业 时间:2024/05/19 09:48:24
近代前期的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有什么重点
解题思路: 谢谢你的提问 这是高考复习时的学案
解题过程: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鸦片战争:①虎门销烟;②《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③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2.中日甲午战争:①中日甲午战争的原因、过程及影响;②《马关条约》的内容。
3.八国联军侵华:①义和团运动的兴起;②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 ,两次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
(3)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2)经过: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开放11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赔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4)影响
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2)经过
(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内 容
危 害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进一步遭到破坏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八国联军侵华
(1) 结果:清政府与八国联军议和。1901年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实录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投资场所等。“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
史观史论
从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可以看出,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然失败。因此,必须保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必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
实录一
   《南京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方式则是以资本输出为主。
实录二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提不出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斗争方式落后。
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角度 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提示:(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了列强侵华的目的。
(2)列强的侵华呈逐步升级的趋势:①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②从战争的规模来看,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③从侵华的方式、手段来看,经历了以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控制清政府“以华制华”的变化。④从影响来看,列强获取的政治、经济权益逐步增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角度 日本侵华
(2010·江苏单科,16)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解题思路
答案 A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
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
(2)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答案 (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
(2)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列强侵华产生的影响
列强通过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角度 列强侵华影响
提示:(1)对西方而言:侵华实质是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
(2)对中国而言: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①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政治、经济上的破坏。②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角度 列强侵华产生的影响
(2010·海南单科,14)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题思路 
答案 B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
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及失败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爱国军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官兵英勇抵抗英军,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的抗争。
角度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提示:(1)从主观上看:清朝封建统治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或战和不定或片面求和,组织抵抗不力。
(2)从客观上看: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壮大了资本主义力量,综上所述,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角度 列强的侵略罪行
(2011·北京文综,17)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点拨 因为是政治讽刺漫画,因此题干材料中的“野蛮”与“文明”都带有反意的特点,由此判断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的野蛮性。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皆与“政治讽刺漫画”这一主题无关。
答案 B
3.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下列最能说明该材料中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的是 (  )。
A.列强侵略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材料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答案 C
(5年13考)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层级
考情感悟
两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沉沦的起点,属于课标的重点内容
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列强获得侵略权益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双重影响是命题的主要方向
上海、北京、山东、广东在此以非选择题方式呈现
第二层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日益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打开了国门,顺应了历史开放的潮流,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元素
从现实角度:是一部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活教材”,昭示着“落后就要挨打”、“有海不能无防”的道理。警示着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史观史论的应用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示范1】 (原创题)2012年是《南京条约》签署170周年,百年荣辱起于此,某班同学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不同史观解读《南京条约》,下列研究性成果不正确的是(  )。
A.西方工业文明与东方农耕文明的冲突——文明史观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全球史观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革命史观
D.晚清人们生活习俗出现西化——社会史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史观的理解与运用。A、B、D三项对《南京条约》的解读正确,C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不属于革命史观,应属于唯物史观。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唯物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答案 C
【示范2】 (江西师大附中调研)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导致“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的根本原因是(  )。
A.老百姓对清政府的腐败不满
B.长期的专制统治使老百姓缺乏主人翁意识
C.老百姓没有爱国精神
D.老百姓对列强的本质认识不清
解析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时的中国仍是空前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人民没有自由民主权利,更没有主人翁意识,对国家的事情漠不关心,认为是朝廷的事,与老百姓无关。由此判断B项正确。
答案 B
(5年9考)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层级
考情感悟
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侵华的核心内容,属于课标的重点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签订的《马关条约》以及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运动、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江苏、安徽、宁夏在此命题,但2011年各地涉及较少
第二层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但也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一批爱国志士为民族生存而奔走呼号,或致力于改良维新,或致力于实业救国,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从现实角度:落后就要挨打,保守意味着倒退,中国近代历史上血的教训一再证明了这个道理。汲取历史教训,奋发图强,加快国家各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甲午中日战争的辨析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示范3】 (滨州期末)《全球通史》载:“□□□□的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材料空白处应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 注意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重大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据此可推断这一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带来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唤醒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答案 B
【示范4】 (丹东调研)下面是一幅甲午中日战争的漫画,和漫画表述无关联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B.众多爱国将领在战争中捐躯
C.这场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战争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5年6考)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第一层级
考情感悟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属于课标、考纲规定的重点内容
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义和团的抗争与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年考查的重点方向
江苏、海南、全国课标、北京在此命题,2009年山东在此出现非选择题
第二层级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义和团运动是人民群众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掀起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其所蕴含的伟大力量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和勃勃生机
从现实角度:无论是近代还是在当代,爱国主义始终是主旋律,但爱国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盲目爱国与理性爱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爱国热情应当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示范5】 (原创题)英国史学家以赛亚·伯林认为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他把民族主义分为进攻性和非进攻性两种,所
谓进攻性民族主义,是在狂热捍卫自身文化的同时,对其它文化及其承担者轻则拒斥、压制,重则必欲毁灭而后快。下列事件符合上述进攻性民族主义观点的是(  )。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公车上书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采取了盲目排外的态度,消灭一切与之有关之物,与伯林所阐述的进攻性民族主义的观点最接近,故答案选C。
答案 C
【示范6】 (珠海调研)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本题通过信息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史实。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至此,清政府完全丧失抵抗斗志,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中国很多先进分子彻底抛弃对清政府的幻想,走向革命,这与题干中“汉人目睹政府无能,转向革命”相符合,故选D项;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
答案 D
最终答案:略